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毒鸡汤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1
毕业季已临近,最近这段时间,正是学生党们赶论文的最后时机,每年这个时候,一些特别或奇葩的论文,总会引起不少讨论。
这不,这两天,一篇硕士论文又出圈了,原因就是“不务正业”,主要的研究对象,居然是情趣内衣。
一开始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也觉得挺惊讶的,再看网上很多批评的言论,还以为又是什么学术不端的奇葩论文翻车了。
但仔细一看,似乎又不是这么一回事。
从网上流传的图片来看,这篇论文的出处,是大连工业大学,其实已经是年的老作品了,至于为什么这段时间才出圈,大概是赶论文的学生党在知网查资料的时候找到的吧。
论文题目叫《人物角色在情趣内衣延伸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研究》,隶属服装学院,艺术设计专业。
从文法来看,行文思路比较流畅,该有的结构都有了,虽然是以情趣内衣为主题,但文字图片都不低俗,算是色而不淫,再结合服装艺术设计这个专业,也算是对口了吧。
而且,论文里也不全是这个,还有很长篇幅正儿八经地研究了相关的历史。
所以这篇论文最多算是主题特别了一点而已,其他的研究方式、论述过程都中规中矩,算得上是一篇还不错的论文。
所以,这篇论文怎么就踩着某些人的尾巴,还和“学术不端”、“不务正业”联系在一起了?
主题特殊,所以无论写得怎么样,都是不正经,这不也算是一种歧视吗?
就算只看“情趣内衣”这个主题本身,老祖宗都说了,经世致用,做学问的目的,就是拿来用的,只要对社会现实问题起到参考价值,那就不算是不务正业。
那么,既然现在我们有情趣内衣这个产业,怎么就不许别人研究情趣内衣了,合着情趣内衣就不配拥有设计?
要我说,这种论文,可比沽名钓誉的“鸡蛋返生”(没看过的戳这里),还有很多人东拼西凑,用降重软件硬编出来的论文强多了。
2
近年来,好些题材特殊的论文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在网上被人口诛笔伐。
比如,在年,一篇名为《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硕士论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时“云吸猫”风气在网络上还没像现在那样大行其道,于是不少人一看这个题材,就觉得“难登大雅之堂”,将它当成搞笑素材一样调侃。
但其实,作者的立意本就是以小见大,我上网查了这篇论文的摘要,发现不仅措辞专业、逻辑清晰,而且,里面提到的“用吸猫来缓解焦虑”的现代空虚青年,不就是我自己吗?!
这哪是什么奇葩论文,简直是宝藏论文好吗!
还有一篇论文,因为和名人挂钩,引起的争议更大,就是出自浙江工商大学某研究生的《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
论文中以董明珠为例,进行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董明珠是固执己见、冒险决策的自恋型人格,并且称这种人格对企业的发展弊大于利(论文在网上火起来的时候,刚好格力股价那段时间跌的挺惨)。
论文刚被曝光的时候,大家都抱着一种吃瓜的心态,坐等当事人开撕,甚至有人火上加油,说论文涉嫌侵犯董明珠的名誉权。两方网友争持不下,将话题带上热搜,屠了2亿阅读量。
但最后结果就是,人家董明珠理也没理,反而是媒体试图哗众取宠,又想采访写论文的学生,又想采访人家老师,结果碰一鼻子灰,最后还是大官媒请律师出面,说明学生写的内容不算侵权,这事才渐渐消停了下去。
说到底,这只是一篇论文而已,哪怕题材奇葩,结论不能说服所有人,那也是学术自由的范畴允许的,影响不了人家老师学生,更影响不了董明珠本人,反而是那些有意煽风点火的嘴脸,经此一役,被暴露得一览无余。
与此类似的还有很多,并且每年都会增加一点素材,比如《网络会话中“呵呵”的功能研究》、《陈一冰(作者本人)重大比赛心理准备与应用研究》、《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SNH48偶像女团的本土化品牌策略研究》等等,看完这些论文,你才明白,原来人的脑洞是真的没有边界的。
但这,才是学术自由的最珍贵之处不是吗?
有一说一,现在的大学生、研究生多如过江之鲫,论文的题材也是来来去去,早就被人用烂了,不要说发挥创造力想出一些新题材,哪怕能坚持好歹写点新内容,而不是一抄了之,就已经是好学生了。
所以,我们还应该指责这些看上去离经叛道的“奇葩”论文吗,能提供新的思路,本身不就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了吗?
因此,一篇论文是好是坏,关键不是看主题,而是看内容,行文、逻辑符不符合规范,论据论证经不经得起推敲、有没有造假剽窃,只要能通过流程规范和导师学校的检验,那就是一篇合格乃至优秀的论文。
否则,无论嘴上多道貌岸然,底子里也只是个狐假虎威的斯文败类而已。
3
我们应不应该反对奇葩论文?
当然应该,但我们说的奇葩,不应是指题材的奇葩,而应该指造假、欺瞒、假公济私等不端的行为。
比如是作者是小学生,结果研究内容却是直肠癌,还特么靠这个拿奖加分的奇葩;
比如是号称“专家”、“教授”,一门课程收费好几万,写出的论文却是“鸡蛋返生”的奇葩;
还有打着“学霸”人设捞金、拍戏、上春晚,读到博士却都不知道知网是什么的奇葩;
以及拿着几百万的国家专项基金,论文却是借着所谓“美学”,来拍导师和师娘马屁的奇葩。
看完这些,“云吸猫”、“情趣内衣”、“董明珠自恋”,是不是就友好太多了呢?
起码,它们没有借着学术的名头来欺世盗名,也没有伤害到任何一个人,充其量也只是圈地自萌而已。
而且,谁知道现在我们眼中的离经叛道,不会是未来某些领域的鼻祖功臣呢?
想起来,我不禁想起了鲁迅的一篇著名文章,《论“他妈的”》。
这话题,这尺度,放到今天不要说出名,恐怕标题中的4个字,有3个字早就被系统和谐了。
但这影响到这篇文章的影响力了吗?影响到鲁迅的名誉了吗?
一个冷知识就是,“国骂”这个词,就是从这篇文章里出来的,而且看完整篇文章,才不得不佩服鲁迅先生论理之清晰,考究之细致,偏偏笔锋辛辣又幽默,让人想印象不深刻也难。
鲁迅的年代,和现在比已经足足年了,所以有时我也很纳闷,这一个世纪过去,怎么人们还越活越回去,随便抓住别人写的什么特殊的题材,就大骂特骂,什么帽子都往别人身上扣呢?
大概,是太闲了吧,又或者,有的搅屎棍体质的人,一天不哗众取宠折腾点什么,就浑身不自在,甚至直接影响饭碗了。
照这样说的话,那真正影响社会和谐、心思肮脏、不学无术的人,究竟又是谁呢?
作者:毒哥玉成
来源:毒鸡汤(ID:Du-JiTang)
别怪我毒舌,生活比我的话更刻薄。负能量也是鸡汤,只不过它更真实。毒哥新书《别装得无懈可击,却活得软弱无力》热卖中。
#硕士论文研究情趣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