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他活了岁。巴金感叹长寿是一种煎熬,但他的最后的一眼,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浪漫的相识
巴金是中国有名的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家》在那个年代已经风靡一时,后来被很多影视公司改编成了影视作品。巴金在中国是一个符号,也是一个社会的标志,他的作品吸引了很多人,也影响了很多人。
巴金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所以他收到的信件也是不计其数,大部分都是巴金作品的“粉丝”,他们的大部分信件都是为了表达对巴金的喜欢而写的。
巴金很高兴,但他没办法把所有的信都记在心里,他只记得喜欢他的人很多,他不能让喜欢自己的人失望。然而,在众多的书信中,有一封令他印象深刻的读者,使他产生了与那位读者的联系。
这位年轻的女读者看起来只有十几岁,但她的笔迹却很漂亮,而且经常来往,巴金对她的印象也越来越深。而这个人的落款,却总是写着: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时间一长,巴金就对那个经常写信的姑娘充满了好奇心。二人开始了热情的通信。
两人从未见过面,却能在书信中畅所欲言,两人之间的交流毫无阻碍,也让女孩提出了见面的请求。
这是一份约见巴金的信,附上了一张女孩的照片,那是一个活泼的小女生。巴金也很有风度地去赴约了。两个人聊得很开心,一开始还有点紧张,不过巴金很快就被她的热情给吸引住了,两个人聊得很开心。
她叫萧珊,今年1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这个年龄的女子,胆子很大,不会藏着掖着。她很喜欢巴金,也很想得到巴金的芳心。可是巴金不同,他的年纪比她大,他把她当成了一个孩子呵护和宠爱。
结为夫妻
巴金不愿意和她在一起,是因为他的顾忌太多,而萧珊又觉得很难过,这样的主动终于在萧珊家人许配萧珊给一户有钱人家这件事上画上了终止符。巴金一言不发,让萧珊很是郁闷。然而这次家族的指婚却让巴金看出了他对萧珊的感情,担心萧珊会离去,最终他大胆地提议二人在一块。
这段感情,总算是有了一点改变。战争的到来,所有人都陷入了混乱之中,巴金感到了一种更加凄凉的感觉。萧珊主动去找巴金,一起渡过难关。最后,他们在桂林举行了婚礼。
结婚是从贫困和简陋中起步的,他们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就这么结婚了。而婚礼就更加的简单了,一份旅游的婚书,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是情侣了。结婚之后,两个人其乐融融,有了一个女儿李小林,一个儿子李小棠,一家人其乐融融。
巴金以前是不信恋爱的,也不想成家的。对于被包办的结婚,他并不愿意屈从于封建社会的观念,提倡的是不结婚的自由。他对萧珊的关心,就像是在照顾一个孩子一样。不过,萧珊的热情和活力一直影响着巴金,渐渐地,他对“小朋友”产生了好感,对她来说,这场婚姻没有物质上的羁绊,也没有外界的影响,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妻子过世
但快乐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艰苦的日子很快来。尤其是巴金,他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那么多的折磨,萧珊从来没有抛弃过他,也没有放弃过自己,两个人都在默默的支持着对方,在最困难的时候互相扶持。
巴金和他的老婆一样,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不过一想起自己的老婆,巴金心里就踏实了不少。他的老婆替他承受了所有的苦难,也给了他足够的温暖和鼓舞。
当巴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他的老婆就不断地给巴金打气,让巴金相信自己的前途。萧珊天生就有一种豁达和豁达的气质,这种气质给巴金带来了希望,让他对生活也有了念头。
可以说,巴金的那段艰苦岁月都是靠着他的老婆撑过来的,但是他的老婆,在他好不容易熬过艰难岁月的时候却生病了,萧珊患有直肠癌,她的身体一直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最担心的就是巴金。萧珊在外科手术五日后去世。
但是老天爷给他们的苦难并没有结束,萧珊在弥留之际不断地念着巴金的名号,结果巴金错过了和妻子最后的分别。当巴金赶到的时候,他看到的是死去的夫人。这让巴金的心都碎了。
在他的老婆死了之后,巴金最伤心。萧珊过世后,他没日没夜地想念着自己的老婆,把她的骨灰送到了家里,一直陪着自己。离去的人匆匆离去,留下的人,却是夜以继日的想念。巴金在失去了自己的老婆之后活到了岁的高龄,这是件好事,可是巴金因为妻子的离开,并没有那么喜悦。
巴金会在想着自己的老婆的时候一边感叹,长寿,才是最痛苦的。从一起到现在的孤独,这种日子当然是最煎熬的。因此,巴金把对妻子的思念化为他的写作动机,创造了许多作品。
最后,巴金以岁高龄于二零零五年逝世。而他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将自己与萧珊的骨灰一同抛入了海中。这些话,让年轻一辈的人都为之动容,为他们几十年来的深厚感情而动心。
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是我妻子去世的时候亲手种的,现在已经是亭台楼阁了。或许,一段浪漫的感情,不一定要海誓山盟,只需看一眼,就能知道彼此的感情。几十年的坚持,是最纯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