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是的,你没有听错。来自昆明的一位小学六年级小朋友,的确完成了生物学硕博生都难以完成的科学实验,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目前,该奖项还在展厅展出。
他的研究项目为“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到现在为止也没念明白)。你们相信一位小朋友独立完成了如此高大上的研究吗?原来这位小朋友的父母是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员。
类似引起争议的小朋友们的科研获奖课题也不在少数。如获奖课题《甲状腺髓样癌特异性敏感标志物降钙素的ECL比率检测研究》,《3D打印技术研究》……。
对于成人的帮扶,没有什么可争议的,为了孩子,我们什么都能做。笔者亲历过孩子小升初,周围的孩子拿出一堆奖状,自己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眼睁睁看着孩子在最好的学校前落败,只能告诉他这是家长的失败,跟他无关,鼓励他顺带安慰自己“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为孩子们担心。孩童时期是个体自尊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决定个体少年期乃至将来积极或消极的自我认知的构成。成人的过度帮扶对孩子自尊的发展只有消极作用。
一、孩童时期的自尊建立在简单粗暴的好坏判断,很容易全面否定自己
自尊是一个独立个体的综合性和特殊性的、积极和消极的自我评估。虽然自我意识反射出个体的信仰和认知,而自尊却更具有情感指向。
孩童时期,孩子们还不能应用自然法则和心理学条款做到不带偏见的、冷静的看待自己,相反的,他们使用片面的好和坏来对自己做出判断。
还记得林妙可吗?笔者真的无法想象,成人安排的那一场“假唱”给这个孩子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外界对孩子们的质疑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对孩童而言,这样的自我否定绝对不会就事论事,坏孩子的压力会伴随他们的整个成长期。
试想想,如果是成人遇到这样的事,我们会怎么处理?我们会说:“老娘就是假唱了,怎么样,如果不是老娘有几分姿色,轮得到老娘,就凭你们这丑样,假唱都轮不到你”。
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自尊的差异性在逐步增加。
孩童时期,大部分孩子的自尊反映出全球化,无差异的特征。如果他们综合的自尊是积极的,他们会呈现出在各方面都较好的表现。相反,如果他们综合的自尊是消极的,他们会在大部分情况下表现出不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尊,就像自我意识一样,开始表现出差异,在一些领域评价较高,而在另一些领域评价较低。
是的,当我们长大了,这些事都不是事儿了。我们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知道什么是瑕不掩瑜,虽然在这方面不足,但在另一方面我们还是不错的。
可是,孩童时期,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自尊评价体系,所以保护孩子的自尊是这个时期重要的养育课题。
二、低自尊的孩子,面临的道路是艰难的
低自尊的孩子面临的是艰难的道路,一部分因为低自尊引发更大可能失败,并且难以打破的恶性循环,例如,Harry,一个低自尊的学生,将要参加一次重要的考试,因为他的低自尊,他的预期值也不高。结果就是,他非常焦虑,以至于他不能集中精神有效学习。进一步,他可能做出不再学习的决定,因为他认为不管如何事情都会很糟,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学习呢?
最终,Harry的焦虑和缺乏努力给他带来了他预想的结果:他的考试成绩很差。这种失败,与Harry的预期是吻合的,这种吻合又反强化了他的低自尊,于是失败还将继续。
只有父母能通过提高孩子的自尊,帮助他们打破这种失败的循环。
三、家庭养育帮助孩子们适应自尊发展的变化,形成个体自尊的稳定性
总的来讲,孩子在童年时期的自尊倾向于提升,在大约12岁左右会有一个短暂的衰落。这个短暂的衰落可能有如下几个因素:1)一个主要的表现:学校教育经历变化通常会出现在这个时间,学生离开小学进入中学,会引起自尊的短暂衰落,但很快就会恢复上升;2)对孩子影响较大的突发事件,会引起自尊的回落,并可能产生长久的影响。像这样的热点事件,对孩子而言,何止影响较大,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关键它还是负面的。
父母的过度帮扶,不管是否产生扩大化的社会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对成人的帮扶,只会让他们觉得父母不错,而这并不是自己的成绩和能力,孩子们本身也不会引以为傲,过度的帮助只会让他们察觉出自己无能的沮丧。就像自己考试作弊了一样,只能希望谁也不会知道,如果不幸东窗事发,他们会觉得天都塌了。
但是,在孩童时期自尊形成和发展阶段,也只有父母能通过提高孩子的自尊,帮助他们打破低自尊引发失败的连锁循环。
帮助孩子提高自尊最好的方式是:采用权威的养育方式。权威式的父母是温暖的,在情感上表现出鼓励的倾向,同时也为孩子的行为制定出清晰的界限。什么是权威式的养育,就是温和而坚定地告诉他们:“你很棒,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全是你的错,父母在方法上是有待改进的”。
相反的,另一些养育方式在自尊心的培养上积极影响较低,父母倾向于惩罚,传递给孩子们“他们不值得信任,没有能力做出有利的决定”的信息。这样的负反馈会削弱孩子们的正确判断。
而高放纵的父母会带给他们的孩子盲目的、错误的自尊,这最终也将伤害到孩子。
孩童时期,是孩子们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孩子做真实的自己,平稳的发展自我认知,不要拔苗助长,要帮助规范他们的行为,但不要过度帮扶,过度帮扶对他们的自尊和自我认知都只能其他消极,甚至致命的影响。
孩童时期的心理成长,成也父母,败也父母,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