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nb.ifeng.com/a/20180523/6600898_0.shtml
郑培坤:80后研究生“猪倌”演绎精彩人生——“4个10”调研采访活动十位代表人物之四

“最初只是想当一名兽医,让乡亲们养的牲畜更多、更健壮,摆脱世世代代的贫困。”他朴实的话语,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当地“大有名气的”研究生“猪倌”郑培坤。

深秋的黔东南潮湿阴冷。在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的大山深处,郑培坤正身穿迷彩服,脚穿水鞋在猪舍里忙碌着。这位被当地人誉为“研究生猪倌”的养猪“达人”,正忙碌在自己的第二个现代化养猪场。

在华中农业大学上学时,郑培坤选择“畜牧兽医”专业学习。“在外人看来,这是个很冷门的专业,但这专业正是我最想学习的。”郑培坤告诉记者,小时候,跟着懂兽医的叔叔“出诊”,眼见乡亲们的牲畜都快不行了,叔叔几针下去,它们便渐渐好了,很神奇,这正是我想成为一名兽医的情怀。

当时,农民种地全靠牛耕,经济来源就靠卖肥猪、鸡、鸭等畜禽,如果耕牛或猪生病死了,一个家庭就有可能因此变得更加贫困。从那时起,郑培坤就暗暗在心里树立了梦想,长大以后,也要像堂叔一样当一名兽医,为乡亲们服务。

年郑培坤大学毕业,他初心不变,在武汉一家外企做了2年畜牧兽医工作,大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畜牧兽医工作经验,为后来的创业奠定了基础。之后,郑培坤在湖北搞起了生猪养殖产业,年收入曾过百万。但是,儿时的理想无时不在他的脑际浮现,故乡的亲人无时不让他牵挂。

年春节,郑培坤携妻儿返乡探亲,看到很多乡亲因外出务工导致土地荒废、生活依然贫困,郑培坤觉得非常心酸,他很想为家乡做点什么。想来想去,儿时的理想让他当即决定放弃湖北的养殖场返乡创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

敢说敢为,说干就干。春节过后,郑培坤就在塔山村流转了20多亩土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年出栏头的标准化养殖场。与很多规模化养殖场不同,他养猪自己配料,猪要养到六七个月才出栏。年,首批生猪出栏上市,由于肉质好,虽然价格比一般生猪高,但非常畅销。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成立了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技术服务。随着养猪产业的兴起,他在村里搞起“订单农业”,直接带动农户玉米、南瓜种植余亩,惠及3个自然村农户余家。同时,郑培坤结对帮扶村里有劳动能力和愿意从事养殖发展的贫困户,成本价供给猪苗和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平均每户一年可增收余元。

“大学生有技术、懂市场、有诚信,我们相信他。”村民郑尔松说,在郑培坤的带动和指导下,他养猪、卖酒,一年收入有10多万元。

“郑培坤对县里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大有镇镇长杨炼说,除塔山村外,其他周边中洞村、长溪村、茂隆村等7个村正在依托他的公司进行抱团脱贫。

为带领更多群众致富,郑培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第一个参与到“千企帮千村”系列活动中来。年,郑培坤出资万元,聚合7个贫困村的脱贫帮扶资金各50万元,合计万元,共同组建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建设年出栏一万头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养猪场。每个贫困村每年将实现30万元至40万元的股份分红,多户0多名贫困群众将从中受益,为7个贫困村年脱贫出列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我返乡创业,就是为了完成儿时的心愿,让父老乡亲们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同时,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回乡创业。”郑培坤说。

受郑培坤影响,他的父母、妻子以及远在湖北宜昌的岳父母也来到他的猪场帮忙。在郑培坤的带动下,他所在的村现在90%以上的年轻人不再选择外出务工,也跟着发展起产业致富。

手把手带领着村民致富的郑培坤也荣获了第十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五届贵州省“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他创办的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被评为“黔东南州重点龙头企业”。

“从事养猪行业虽说10年了,但我还会继续的。”谈到未来,郑培坤表示,准备在三到五年之内,做10个标准化的有机蔬菜大棚,然后还将做0余亩的经济作物种植试验区,自己一定要和乡亲们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把所学的专业技术与多年养猪经验奉献给家乡的脱贫攻坚事业,演绎精彩人生不会停歇。

(李凯)——摘自《黔东南日报》

10月23日至24日,副州长陈应勇率州交通局、州水务局、州卫计委、州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赴岑巩县大有、天马、羊桥、天星、水尾等乡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武珂)——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本期编审:杨元彬

责任编辑:吴汉美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