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服务意识增 群众致富劲头足
岑巩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成效明显
近年来,岑巩县为切实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锻造脱贫攻坚“排头兵”,以天马镇苗落村为试点,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村干部“转型升级”。 在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过程中,岑巩县坚持“作风当先,实绩说话”,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方式,由所属乡镇对村干部实行“公职化”管理,建立了《苗落村干部工作制度》,规定村干部按时上下班,并严格执行签到签退和请销假制度,双休日实行轮班值守,真正做到决战脱贫“5+”、服务群众“零距离”。同时,该村“村两委”班子成员自行“约法三章”,村干部每人年初预先交纳元纪律保证金,违反工作纪律按规定予以经济约束,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监督。 “现在的村干部很负责,不管你哪个时候去办事,都能找得到人,都能办成事,很多时候他们还亲自上门服务,我非常满意。”问起对村干部的看法,村民周应兰竖起了大拇指。 试点村村干部报酬由基本报酬、绩效工资、目标奖励和合作社兼职工资四部分组成,将县财政发放的村干部报酬按7:的比例划分为基本报酬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基本报酬按月发放,绩效工资年底集中考核发放,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0%作为村干部奖励绩效,经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考核发放。试点村年度目标考核参照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制定,奖励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元。此外,试点村村干部还通过参与村级合作社运营管理获得部分报酬,月报酬总计可达元以上,是非专职村干部报酬的倍。 自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以来,苗落村村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思发展、谋发展劲头十足。该村抓住全县实施党建扶贫“55破壳富民工程”契机,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目标,动员群众发展优质烤烟、肉牛、肉猪、山羊、林下鸡等“短平快”项目。06年,烟农实现户均收入6.万余元,全村通过“先建后补”扶贫项目实现牛出栏6头、猪出栏头、羊出栏只,为贫困户带来收益50余万元。 该村还大胆走出去招商引资,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放眼长远,引进了国有企业——黔东南州通林公司,采取“四管四结合”(即政府统管、企业主管、支部监管、群众托管;长效与短效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产业与生态相结合、产业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模式,建设亩绿化苗木扶贫产业园。按“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运行模式,由村合作社将贫困户的扶贫资金、项目区农户土地等资源统筹起来,与公司合作发展绿化苗木、生态养殖、观光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按照资金入股方40%、土地入股方占40%、公司方占0%的比例进行分红,预计实现资金入股贫困户户均年收入元、土地入股农户亩均年收入元。 村“两委”班子的激情也深深感染了广大党员群众,园区建设启动个月内,签订扶贫资金入股协议4份、流转土地亩,签订土地联营合同份,进展迅速。目前,共组织当地贫困群众投工投劳人次,发放务工报酬07.8万元;建成苗木基地亩,林下生态养鸡场个,存栏.万余羽。 “现在这种职业化管理模式好啊,不仅让我们村干部收入有了保障,还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谈起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该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十分感触。 “从最初的软弱涣散,到现在的先锋党支部,村干职业化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群众的感受真真切切,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推广,使村干部全身心投入管理,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该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丽春说。(姚福堂 徐学练)
——摘自贵州日报头条
岑巩县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督查机制6月9日,为加大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力度,贵州省岑巩县对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进度开展督查通报。
该县人社局、县督查室联合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督查机制。今年6月以来,对各乡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跟踪监督,定期通报进度,把参续保率与工作业绩挂钩,列为乡镇经济社会管理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集中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对符合参保登记的应参保对象,利用节假日外出人员返乡时机,集中办理参保手续;对已登记未缴费的对象,督促镇村干部入户办理参保手续。(张能秋)
——摘自中国劳动保障报
图片报道
连日来,贵州岑巩县西部、北部遭受持续强降雨,致使部分乡镇引发洪涝灾害、山体垮塌、滑坡和泥石流,在抢险一线的党员干部、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用坚强的身影挺起不屈不挠、抗洪救灾、重建家园的精神脊梁。图为该县党员干部和民兵帮助百姓清淤,进行灾后重建。(彭圆兰摄影报道)
——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岑巩推广烟蚜茧蜂治烟蚜“采取‘以虫治虫’生物防控,既提高烟叶质量,又减少烟农成本。”说起烟蚜茧蜂生物防治,贵州省岑巩县平庄镇后坪村烟农丁永兴说,今年他种植烤烟40亩,预计创收万元,仅这一项技术就能节省.5万元。
烟蚜茧蜂是烟叶害虫烟蚜的天敌,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烟蚜茧蜂投放到烤烟大田里,可有效控制烟蚜的繁殖生长,抑制蚜传病毒的传播,从而减少农药在烤烟生产中的使用,还帮助烟农减少购买农药费用和杀虫消耗工时,为烟农节支增效。
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生态、绿色农业,培育优质烤烟基地,坚持“以虫治虫”生物防控理念,自0年以来,岑巩县在天马镇白岩坪、凯本镇沈家湾、羊桥乡祝坝三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试验成功后,成为黔东南州率先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县之一。
通过推广应用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防治烤烟蚜虫,减少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质量。目前,该县组织0余名农技人员深入烟区,对烟农进行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烤烟生产科技含量。据凯本镇烟叶站技术员熊明友介绍,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每亩可为烟农节省农药、人工等经济成本00元。
通过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控技术,全县优质烟叶达九成以上。今年该县种植烤烟.7万亩,已在00个种烟主体中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实现生物防控全覆盖,建起烤烟生产“防护网”。(张能秋)
——摘自农民日报
岑巩“医学助学金”培育6名乡土医学人才
为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本土优秀毕业生报考医学类院校,医院设立“医学专业助学金”,对全县范围内参加国家统一高考,被省内普通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录取的本县考生一次性给予5元助学奖励,激发了毕业生立志从医的热情。
加强城乡卫生事业,人才培养是关键。近年来,医院建立长效培养机制,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医学类院校,为创建黔医院和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04年设立了“医学专业助学金”,对全县范围内参加国家统一高考,被遵义医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等二本及以上省内普通高等院校及相关专业录取的本县考生,一次性给予5元助学奖励,大力培育乡土医学人才。
同时,该县以“打造黔东医疗服务高地”为目标,建立医疗卫生人才奖励激励机制,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方面政府最高给予安家补助5万元和套公租房,目前通过招聘进入县级医疗机构二本以上医学生70余人。凡是获得“医学助学金”资助的学生毕业后,根据本人意愿和岗位需求,可优先招考录用到县乡医疗机构工作。
据悉,医院设立“医学专业助学金”三年来,共资助8万元奖励6名医学类贫困大学生。日前,07年度医院“医学专业助学金”开始启动,凡被上述三所医学院校录取的大学新生,可医院申请助学金。(张能秋)
——摘自西部开发报
岑巩开展教职工普通话水平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达标评估工作,连日来,岑巩县教科局组织全县教职工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班三期,受训教师00余人。
据悉,该县教育系统以“铸魂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县教师自我加压,严格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抓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在“学”上深化拓展,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夯实“学”这个基础,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二是在“做”上聚力用劲,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三是在“改”上精准发力,加强整改监督,作为人民教师,既要自己带头学带头改,还要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侯明富)
——摘自西部开发报
岑巩:稻田养鱼助农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岑巩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实施“6个00万”稻田生态种养工程,大力推进稻田养鱼项目的发展。该县由扶贫部门采用招投标方式,通过扶贫项目资金,采购鱼苗免费发给精准贫困户喂养,助推稻田增收增效,拓宽贫困农户收入渠道,稳定经济来源。截至目前,该县在个乡镇完成稻田养鱼4万亩,财政扶贫资金实施.6万亩。其中开展生态稻鱼种养示范面积00亩、推广面积亩,带动广大农户常规稻鱼面积.7万亩。今年该县预计投放鱼苗40余万尾,预计稻田养鱼年产值达4余万元,实现亩产“百斤鱼”“千斤粮”的稻鱼双丰收目标。(张能秋)
——摘自贵州民族报
“多彩果品”喜丰收唱响脱贫“多彩风”——岑巩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速写“有了这5亩杨梅,今年可创收万元左右。”近日,看着鲜红的即将采摘的杨梅,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院子组果农夏文洪高兴地说。像夏文红一样,水尾镇大树林村尖坡组贫困户胡和平种植的0余亩紫秋葡萄也是硕果累累,预计创收0万元,今年他从脱贫人口中出列已成定局。近年来,岑巩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紧紧围绕山区搞开发、围绕市场做文章,大力推进无公害果品种植力度,采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贴息贷款、群众自筹等形式,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亿余元,已建成思州水蜜桃、思州柚、脆红李、葡萄等干鲜果基地6.8万亩,实施西瓜、草莓、火龙果等水果种植面积余亩。今年,全县“多彩果品”喜获丰收,为脱贫攻坚唱响最炫“多彩风”。据了解,“红”的果品有西瓜、草莓、桃子、柿子等,在注溪、大有、天星等乡镇种植草莓、西瓜等水果亩,在思旸、客楼等镇种植水蜜桃.万亩,在大有镇建成柿子基地00亩;“黄”的果品有思州柚、枇杷、柑桔等,在思旸、注溪、龙田等镇种植思州柚近4万亩,种植柑桔、枇杷余亩;“绿”的果品有脆红李、青枣、猕猴桃等,在平庄、天马等镇种植脆红李、奈李、青枣、猕猴桃等8余亩;“褐”的果品有金秋梨、板梨、核桃、无花果等,在平庄、注溪、水尾等镇建成核桃基地余亩、金秋梨余亩,板梨基地亩;“紫”的果品有葡萄,在大有、水尾、思旸等镇种植葡萄4余亩。目前,该县精品水果种植形成规模,已成为全县的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之一,在省内外市场打响“思州品牌”,思州柚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己建成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个,从事果树种植的企业或合作社有9家,建有水果基地8个,种植大户40户。今年,全县6.8万亩“多彩果品”预计年产量万吨,年产值达4.5亿元,让产业区.万余人直接受益,覆盖贫困人口近万人。(张能秋)
岑巩林业公安连查两起非法收、运野生动物案
近来,岑巩县森林公安局大力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动,已查获非法收购、运输野生动物案件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查获蛇、白面狸、牛蛙等野生动物50斤。
为切实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安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该县森林公安局高度重视,认真部署,成立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小组,组织民警对市场开展不定期巡查。5月日,民警通过巡察发现,三穗县人杨某某利用乡镇赶集之际,在岑巩县各乡镇收购蛇、白面狸等野生动物,并打算运输至湖南省境内出售,经核查,共查获野生动物70余斤,其中蛇86条、白面狸只、石蛙5只。6月日,民警接到举报,有人在乡镇市场收购野生动物,民警通过前阻后拦,终于在县汽车站开往湖南的列车上查获野生动物76斤,其中蛇5条、石蛙80只,犯罪嫌疑人已逃逸。(张能秋)
——摘自法制生活报
岑巩县投入万元开展医护专业职业教育
(张能秋)
——摘自黔东南日报
07年6月8日4版
岑巩县境连续降雨教育部门重视学生上学安全
(张能秋王瞻)
——摘自黔东南日报
07年6月9日版
岑巩:“稻田牧场”让脱贫有“鱼”力
(张能秋)
——摘自黔东南日报
07年6月9日5版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姚惠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