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结直肠癌(CRC)在我国≤40岁的年轻患者中发病率越来越高,其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差、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随着近年来新药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问世使CRC患者得到获益。

本次“星际领航承前启后——年消化系统肿瘤年终盘点会议”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联合消化道肿瘤生存优化项目、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共同举办,通过空中连线,与各位专家共同追踪医学前沿、交流医学实践、完善理论创新,旨在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王风华教授在大会致辞中表示,本次会议十城联动,以线上联合线下的方式举办,聚集消化道肿瘤领域内多位专家,共同分享临床诊疗经验、探讨学术问题。临床中应如何进一步优化CRC诊疗布局?如何通过新技术以及对肿瘤的新认识来找到肿瘤诊疗的突破口呢?相信答案在临床实践中可以探索得到。下面的会议内容将由各专家分享临床诊疗心得,总结诊疗思维和策略,为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更多借鉴。

主席: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王风华教授

病例点评专家:

广州医院

杜志强教授

医院

丁轶教授

医院

张宗城教授

广州医院

要国华教授

医院

聂林教授

医院

林立平教授

病例分享专家:

医院

李惠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周溢鑫教授

医院

翟晓慧教授

病例分享一:微卫星稳定(MSS)型晚期肠癌免疫靶向治疗病例分享

病例分享者:医院李惠教授

KEYNOTE-研究中,将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与标准治疗(化疗+靶向)比较,结果显示一线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可明显延长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转移性CRC(mCR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目前大多数研究及指南都仅限于DNA错配修复缺陷(dMMR)及MSI-H型的患者,而对于大部分难治性MSS型的CRC患者,免疫治疗的疗效不尽如人意。一项Ib期研究(REGONIVO)显示,对mCRC人群,免疫治疗加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联合方案可以使MSS型mCRC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33%。

随后李惠教授分享了两例病例。

病例1:患者男性,74岁,因“直肠隆起型低分化管状腺癌,pT3N0M0,II期,术后化疗后左侧腹股沟淋巴结、左肾上腺区及双肺多发转移”入院。基因分型为MSS型,KRAS突变、BRAF野生型。患者既往曾使用“贝伐珠单抗+FOLFOXIR”治疗一周期不耐受,本次来诊后一线予以“贝伐珠单抗+FOLFOX”治疗后疾病进展,后续转用“贝伐珠单抗+FOLFIRI”治疗后,疾病再次进展。

患者年9月8日影像学结果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图1),左肾上腺区占位性病灶(图2)。

图1

图2

后予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联合瑞戈非尼(80mg,qd)治疗,腹股沟淋巴结明显退缩,肿瘤标志物下降,影像学结果显示双肺病灶明显退缩(图3),肾上腺区肿物基本消失(图4)。

图3

图4

病例2:患者女性,71岁,诊断为直肠管状腺癌,IIIb期,术后多发转移。基因检测提示KRAS突变、BRAF野生型,免疫组化(IHC)结果显示为错配修复蛋白正常(pMMR)。未行肿瘤基因突变负荷(TMB)检测。三线予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FOLFIRI、贝伐珠单抗+FOLFOX、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治疗,再次发生疾病进展。

年7月24日予PD-1单抗联合瑞戈非尼(80mg,qd)治疗。第一次治疗后影像学显示各病灶部位均有缩小(图5)。

图5(左图为-08-04检查结果;右图为-09-24检查结果)

2个月后随访,影像学检查虽显示双肺出现新增病灶,但在接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

治疗至此,考虑此现象可能为免疫治疗后的假性进展。据相关报道显示假性进展的发生率未超过10%,且多在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后的两个月内发生。另有相关研究证实,发生假性进展的患者继续治疗后仍有生存获益。基于此,嘱患者继续应用PD-1单抗联合瑞戈非尼治疗后,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缩小(图6),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

图6(左图为-09-24检查结果;右图为-01-09检查结果)

李惠教授指出,MSS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疗效目前仍有发展空间,临床上需寻找新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联合治疗,将低免疫原性肿瘤转化为高免疫原性肿瘤,或是关于本类型肠癌治疗的新突破点。目前REGONIVO、AVETUX等研究虽初见曙光,但仍需通过大规模研究进一步验证其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而对于假性进展,虽发生效率低,但临床中仍应注意与真性进展做鉴别诊断。

讨论环节

杜志强教授指出:李惠教授分享的两例患者,均在PD-1单抗与瑞戈非尼联合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瑞戈非尼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使免疫治疗更敏感。其中病例1的患者病灶迅速缩小,病例2也在出现假性进展后病灶缩小,且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最终两位患者均得到了良好获益。

丁轶教授分享了自己在临床中遇见的一例PD-1单抗联合放疗导致免疫性炎症的病例,指出PD-1单抗联合放疗目前还需积累相关诊疗经验,治疗过程中需密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