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辽宁省工作部、中华医学会辽宁省胸外科分会、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胸外科分会主办,医院胸外科承办的第三届全国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高峰论坛暨年胸外科快速康复大会于本月11日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邀请了全国近三十位知名胸外科专家及二百余位胸外科同道参加。会议上,专家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分别介绍了各大中心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经典病例手术经验的介绍、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的建立,并共同探讨达芬奇机器人在胸外科手术中的手术技巧、手术潜在风险的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同时也阐述了快速康复理念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有机结合后具体实践的内容。期间为一位后纵隔肿物的患者在我院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下进行了精彩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演示,围术期全程的采取无管化,再次完美的展示了快速康复理念在胸外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开幕式在医院胸外科许世广副主任的主持下,分别由医院医务部主任刘宝军,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逊,辽宁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永煜及大会主席王述民致辞后,拉开了会议帷幕。
医院医胸外科副主任许世广主持大会
大会主席王述民致辞
医院医务部主任刘宝军致辞
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张逊在开幕式中致辞
辽宁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刘永煜致辞
在进行了简短的大会合影后进入大会继续进行
第一部分ERAS快速康复
医院李印教授
李印教授介绍了在食管癌手术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相关因素,并引用黎介寿院士总结出的加速患者康复的相关措施,指出FTS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个开放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指出FTS的三要素:1、人员-团队;2、技术和理念-成熟技术、核心技术;3、流程-人员和技术的优化、程序化。FTS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减轻病理反应与损伤和最大限度保护、维持及最短时间恢复生理功能和状态。并结合食管癌手术患者进行阐述。强调ERAS以一种理念,需要以开放的态度进行持续的改进。
医院车国卫教授
车国卫教授介绍了华西胸外科快速康复经验从三个层面考虑,ERAS评价标准-平均住院日→生活质量→社会满意度;ERAS研究思路-控制并发症→症状控制→费用管理;ERAS实现途径-预防与流程→协作与合作→管理与关怀。结合华西进行阐述。
哈尔滨医院徐世东教授
徐世东教授通过对胸部微细管引流的经验介绍,从不同肺叶采取不同的引流措施等具体操作细节体现并讨论了其在FTS建设的内容。
医院徐惟医生
徐惟医生对医院胸外科机器人纵隔手术中实施无管化(TNT)的讲解来印证了加速康复外科开展的必要性。强调机器人TNT(无管化)手术减少了气道损伤、尿道损伤,缩短了全麻时间,精准操作减少了副损伤,术后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术后早期下床并出院,减少病人住院费用。
第二部分国内机器人胸外科特色技术经验介绍
医院张兰军教授
张兰军教授结合美国胸外科开放手术、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发展情况,对比、总结了国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展情况,揭示了中国机器人手术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前景的充分肯定。展示了机器人Si双操作系统(带教系统)的优越性。并通过对已开展的近30例机器人手术患者的初探与感受,指出机器人辅助在胸腔手术中视野小但清楚,视觉习惯与开放手术更一致,机械手臂及器械更为灵活,有利于重建缝合,能量器械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引流少,节省主刀体力等特点,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还提出机器人在胸部手术学习曲线较VATS短,应用带教系统的Si双操作系统更是教学及训练的最佳平台。同时还指出了机器人手术缺乏力反馈,视野小防止误损伤,需要打的孔较VATS多,机械臂占空间,遇到紧急情况处理有风险。
西安医院付军科教授
付军科教授在西安交大胸外科初步建立了达芬奇机器人食管手术的手术流程,并通过食管手术的中开放手术、腔镜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的非严格对照对比,初步体会认为机器人辅助食管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在通过三维影像下操作机器人精准、稳定、灵活。作为术者相对比较轻松,并且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应用机器人在腹部手术中学习曲线较长,同时机械臂缺乏力反馈,机械臂装备耗时,费用增加等不足。
医院苟云久教授
苟云久教授分享半年多其完成的近4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感谢王述民主任举办的机器人大师班和机器人手术高峰论坛,从中受益匪浅,并感谢王述民主任能够从沈阳不远千里来到兰州进行帮带,进行手把手教授,以及手术过程中即时通讯进行手术细节上的指导。坚信机器人手术一定会得到蓬勃的发展,期待国产手术机器人早日应用于临床。
第三部分
在我院胸外科规范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下精彩的完成机器人(TNT)纵隔肿物切除术手术演示(从麻醉开始到手术结束拔出喉罩的全部操作流程)后,分医院的矫文捷教授进行了机器人袖式肺医院的李鹤成教授机器人食管切除术的手术录像展示。
许世广教授在术间向大家介绍操作流程
专题报告阶段部分
医院罗清泉教授
胸外大咖罗清泉教授首先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作为连续3年参会专家,确切感受到机器人的队伍在不断壮大,感慨能够畅聊机器人手术的人越来越多。随后介绍了近例机器人手术后的体会为:机器人手术逐步成为常规手术,孔位的布局很重要,而且助手的选择上是必须要有腔镜基础的,有些放化疗后的患者也可以进行手术,机器人下袖式切除缝合很轻松。并且展望机器人手术为未来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期望能够有进一步优化安装的方法,周边辅助器械能够进一步完善,切割闭合器早日手臂化。
医院矫文捷教授
矫文捷教授首先对医院胸外科开展机器人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重点对机器人下袖式肺叶切除术及复杂肺叶切除做了重点介绍,在袖式切除中,应首先清除淋巴结,不建议采样,应行系统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清扫尤为重要,应充分暴露主支气管及隆突,为吻合做准备。又对切缘的处理、支气管的吻合及合并肺动脉成型等技术要点做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总结出机器人手术使复杂手术微创化,机器人下袖式肺叶切除是安全的、可行的。机器人手术在支气管吻合上具有一定优势。
医院的李鹤成教授
李鹤成教授介绍医院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展情况后,着重讲解了机器人在食管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指出机器人在食管恶性肿瘤清除上纵隔尤其是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时优势明显,在使用3个机械臂下,减少了助手的工作,采用手工缝合荷包,管状吻合器吻合。并讲解在食管良性肿物切除上要根据部位选择体位及入路,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结合完整剥除肿瘤,术中联合胃镜检测食管粘膜完整性可避免术后瘘的发生,缝合食管基层可避免食管粘膜的膨出等手术技巧。
医院胡坚教授
胡坚教授指出在中国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走上一个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对比VATS与机器人在肺段切除中的手术指标,表明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围术期死亡、代管时间、术后住院日上均无显著差异。还对机器人肺段切除手术录像进行展示。总结机器人镜头灵活视野清晰,从而使解剖更加精细减少切割闭合器的使用,并能够清楚确切的清楚淋巴结。最后认为机器人肺段切除安全可行,治疗效果与VATS相当,费用高限制其发展,机械手臂的功能有待进一步优化,远程操控和人工智能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医院王述民教授
王述民教授在简单介绍目前全球机器人装机情况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的特点后强调指出机器人手术术者的舒适度大大提高。随后着重讲解了机器人手术中的孔位的优化,如何克服力反馈缺失,不同肺叶切除中的操作技巧,右肺上叶袖式切除缝合技巧,术中血管损伤的及处理技巧等。总结机器人在越是狭小的手术空间操作空间、越是精细的手术,优势越发明显,在支气管、血管重建中,缝合优势明显,但不应盲目的刻意的最求高难度手术。最后强调高科技的设备、娴熟的手术技巧、配合默契的手术团队,以最短的手术时间,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限度的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以及良好的远期生存的效果。
医院许世广教授
许世广教授讲解了医院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流程,最初的准备上主要包括人员的培训、器械的准备、病人的准备,还详细的介绍了切口的选择,体位的摆放,机器人手术系统、麻醉机、手术床、器械台的摆位,医护人员能的站位,以及后期持续优化的过程。通过机器人手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通过对气管插管、引流管、尿管、切口、疼痛的管理、呼吸道的管理、VTE防治等内容的优化来实现ERAS理念和FTS的建立。
本届大会中手术演示患者术后次日复查胸部X线提示未见积气及积液,完全无法看出为胸内肿物切除术后第1日的患者,昨日(术后第2日)患者已顺利出院。
本次大会以机器人胸外科手术为针,结合ERAS理念这条线,穿针引线的探讨了ERAS在胸外科FTS建设中的要素和具体实施内容,同时理论结合实践。在进一步肯定达芬奇机器人应用在胸外科手术的同时,指出其缺乏力反馈和价格昂贵这两大问题待亟需解决。
全国胸外科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高峰论坛是首个全国性的胸外科机器人手术大会,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将进一步促进全国胸外微创外科特别是胸部机器人手术的发展,全面推动了结合ERAS理念的胸外科FTS建设的进程。
本次大会合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