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与出凝血异常的相关性最早由陶瑟(Trousseau)于年提出,随后有学者报告,实体瘤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6.8%。在DIC患者中,最主要的异常为血小板下降、纤维蛋白原下降、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老年(P=0.)、男性(P=0.)、恶性肿瘤进展(P=0.)、乳腺癌(P=0.)和肿瘤存在坏死(P=0.),是发生DIC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33%的患者接受针对DIC的治疗后有效,但无论早期肿瘤还是晚期肿瘤患者,伴有DIC者的生存期都更短[P值分别为0.(早期肿瘤)、0.(晚期肿瘤)]。诊治出凝血问题,特别是肿瘤合并DIC,是临床医生相对薄弱的环节。肿瘤科医生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更早识别DIC,改善患者的预后。

遇见DIC

——1例直肠癌伴复杂合并症及DIC的病例介绍和解析

作者:医院邵亚娟孟长婷白春梅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男,45岁。

年9月出现间断便血、腹胀、腹痛。

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67g/L,粪便隐血(OB)阳性;直肠指诊可及肿物。血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腹盆增强CT:纵隔多发淋巴结,部分增大,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CT:①直肠肠壁增厚代谢增高,考虑恶性病变可能;②乙状结肠代谢增高灶,亦不除外恶性病变;③左侧颈部、纵隔、腹膜后、盆腔内代谢增高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可能。

结肠镜检两次:结直肠多发息肉。病理1:(乙状结肠)结肠腺管状腺瘤;(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浸润固有层。病理2:(直肠)中分化腺癌,脉管内可见瘤栓,紧邻基底部。二代测序:RAS、BRAF均为野生型。

年10月患者出现左侧锁骨上窝质韧结节,黄豆大小,伴轻压痛,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结节进行性增大,疼痛加重。偶有一过性发热,最高体温(Tmax)37.5℃。颈部淋巴结超声:左颈部及双侧锁骨上窝多发淋巴结肿大,在左颈部最大为3.9cm×1.2cm,在左锁骨上窝最大为1.6cm×1.1cm,在右锁骨上窝最大为1.3cm×0.8cm。颈部CT检查见左侧多发淋巴结肿大。多项感染方面检查均未见阳性结果。

外科会诊考虑感染不除外,未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治疗上先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莫西沙星+米诺环素、经验性四联抗结核(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莫西沙星)治疗2周,无改善。

年11月初患者出现胸闷,活动后气短。

血气分析:氧分压(PO2)70mmHg。D二聚体(D-dimer)12.45mg/L。下肢深静脉超声:右胫后静脉远段血栓形成可能性大。CTPA: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右中、下叶肺动脉及左上叶前段肺动脉外亚段、左舌叶肺动脉下段),考虑肺栓塞(见图1)。治疗上给予依诺肝素钠AxaIU、q12h、皮下注射。

病程中查尿常规示红细胞25个细胞(cells)/μL,肾功能检查正常。超声(-11-13):左肾积水(轻度),左输尿管扩张,左肾集合系统分离,与腹盆部CT结果(-11-8)相比,考虑为新发。腹部平片(KUB):未见明显阳性结石影。尿找瘤细胞:阳性1次,阴性1次,不典型细胞1次。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治疗。

既往史

年1月因“不稳定心绞痛”医院行冠脉造影,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约85%,于左前降支(LAD)近中段置入1枚支架,术后规律口服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高血压病10余年,血压(BP)最高/mmHg,近1年规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美托洛尔、依那普利片,BP控制在/80mmHg。本次起病以来停用抗血小板药。

解析

患者为中年男性,有便血、腹痛症状,影像学和肠镜证实有肿瘤存在,病理明确诊断为中分化腺癌。由于存在纵隔、腹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为晚期。

该患者特殊之处在于发病时有多个合并症,如下。  

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伴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表现,首先考虑感染可能。感染病原菌考虑为普通细菌感染或结核感染,但结核检查(TP-SPOT、ESR)不支持,且抗普通细菌感染治疗和抗结核治疗均无效,因此从治疗效果上并不支持感染。其次要考虑是否可能为转移性。患者病变位于颈部,从部位上并非直肠癌常见转移部位,若要确诊需要穿刺取病理,但患者由于可疑感染,未能行淋巴结活检,故颈部淋巴结肿大性质不明确。

2.血栓。患者有憋气症状,D-dimer升高,超声见下肢深静脉血栓,CTPA见双肺动脉多发充盈缺损。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诊断明确,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治疗。

3.左侧尿路梗阻。患者无明显泌尿系统症状,但超声显示左肾盂积水、左输尿管扩张,考虑存在左尿路梗阻。尽管CT上并未发现输尿管周围明确占位,但仍不能除外肿瘤压迫所致。另外,患者尿找瘤细胞1次阳性,可能存在泌尿系统肿瘤,只是未作膀胱镜检查,无法确定原发还是继发。

4.其他稳定的合并症:高血压、冠心病。

入院后诊治经过

入院后于-11-20起行第1个疗程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拟双周),具体为奥沙利铂mg、d1,卡培他滨早2.0g/晚1.5g、d1~d10。出院期间间断恶心、呕吐、腹胀,-12-5突发持续无尿再次入院。

入院时,患者BP为/90mmHg,血氧饱和度(SpO2)93%(桡动脉);左侧颈部皮肤红肿,有触痛,表面可见破溃愈合及小水泡,较前加重;中上腹压痛;双下肢对称轻度可凹性水肿。血常规示Hb95g/L;肝功能检查正常;肾功能检查提示钾5.5mmol/L,肌酐(Cr)μmol/L。超声提示双肾积水伴输尿管上段扩张(右肾长径13.6cm,右肾盂宽1.9cm,右侧输尿管上段宽约0.9cm,左肾长径12.4cm,左肾盂宽1.6cm,左侧输尿管上段宽约0.7cm);双肾弥漫性病变,不除外急性肾病。双肾动静脉血管超声未见异常。复查胸腹盆CT平扫:双侧少量胸腔积液,纵隔多发淋巴结,较前增大,双腋窝多发淋巴结,部分增大,肺多发结节大致同前;双肾较前增大,新见双肾盂增宽,近端输尿管边缘毛糙,肠系膜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部分饱满,较前部分略减小;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部分较前增大。行透析治疗,开始时无肝素透析,后改为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因不除外药物性肾损伤停用抗结核治疗。凝血功能检查:PT15.7s,纤维蛋白原(Fbg)1.76g/L,APTT34.5s,D-dimer22.23mg/L。血气分析提示Ⅰ型呼吸衰竭,心肌酶、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大致正常。

患者-12-17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10L/min):POmmHg,床旁胸片未见异常。给予储氧面罩吸氧,手指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7%。当日于介入科行右肾盂造瘘术,术后2小时引出血性液体ml。术后12小时入量ml,出量ml,BP/65mmHg,心率(HR)96bpm,予持续补液治疗。血常规:血小板(PLT)61×/L,Hb72g/L,肾功能:Crμmol/L,钾4.2mmol/L。次日凌晨4时,患者主诉心慌,不能平卧,BP98/80mmHg,HRbpm,SpO%。查体:左下肺可疑湿音。心衰不能除外,暂停补液。急查ECG:Ⅰ、aVL导联ST段较前压低,Ⅲ、V2导联ST段较前轻度抬高。约5时30分,患者BP、HR出现下降,BP90/52mmHg,HR82bpm,SpO%。急查血常规提示PLT50×/L,Hb73g/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4μg/L,肌钙蛋白I(cTnI)1.01μg/L;凝血功能检查提示PT22.2s,APTT54.6s,D-Dimer42.58mg/L,Fbg0.36g/L;血气分析:PCOmmHg,POmmHg,标准碳酸氢盐(HCO3std)21.8mmol/L,乳酸(LAC)4.4mmol/L,pH7.41。

经给予面罩吸氧、升压药物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无改善,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

解析

化疗前针对合并症进行治疗,患者经抗感染、抗凝、冠心病二级预防、控制血压后,合并症均稳定,随后进行化疗,采用一线方案XELOX。化疗后患者出现急性肾衰,考虑如下。①肾后性因素:超声检查发现肾盂扩张、输尿管扩张,存在肾后性梗阻,原因可能与肿瘤相关。②肾性因素:患者化疗药及抗结核药虽有肾毒性,但毒性相对轻,因此药物性因素不作为主要考虑;另一个原因是不除外小血管的栓塞。③肾前性因素:患者化疗后进食少,恶心、呕吐明显,可能有入量减少而加重了肾损害。针对以上原因,治疗上采用停抗结核药物、补液、血液透析、肾盂造瘘。病程后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I型呼吸衰竭,吸氧后可纠正。从胸部CT上看,除少量胸腔积液外并没有明显肺部感染、肺间质病变和肺部肿瘤等,考虑肺栓塞致呼吸衰竭可能性大。另外,在急性肾衰诱导透析中抗凝不充分,可能导致呼吸衰竭进一步加重。

患者在起病初期即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D-dimer明显升高,但血小板正常,PT、APTT正常,Fbg正常,考虑不除外慢性DIC的存在。出现急性肾衰后,PT15.7s,APTT34.5s,D-Dimer22.23mg/L,Fbg1.76g/L,而肾盂造瘘后患者PT延长到22.2s,APTT54.6s,D-Dimer42.58mg/L,Fbg0.36g/L(凝血功能和D-dimer变化见图2~4),血小板也从正常降至61×/L,继而进一步下降到50×/L(血小板变化见图5),考虑发生急性DIC,出现血压、血氧持续下降而危及生命。

■小结

该患者晚期直肠癌诊断明确,合并高血压、冠心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颈淋巴结可疑感染,治疗后出现急性肾衰,呼吸衰竭、心衰和急性DIC,最终危及生命。患者起病时即有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并伴有D-dimer升高,表现为高凝状态,接受规律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此后,在肾盂造瘘后出现大量血尿,并出现PT、APTT延长,Fbg和血小板进行性下降、D-dimer明显升高,根据国际血栓和止血学会(ISTH)标准,DIC评分7分,诊断DIC明确,且预后极差。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10月20日B4~B5)

本文为“壹生”平台首发原创文章,欢迎转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北京哪家医院看皮肤病白癜风最好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