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年新发万结直肠癌(CRC)病例。既往研究提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能够降低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阿司匹林存在诱发胃或脑出血的风险,因此将其作为初级预防手段仍有争议。
来自奥斯陆大学的Bains教授近期在JCO上发表的一项以挪威人群为基础的大规模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了阿司匹林对于已确诊CRC患者生存的影响。
研究者收集了年至年共计例CRC患者的信息,平均年龄71.5岁,其中例患者在确诊后服用过阿司匹林(26.3%),中位随访时间为3年,88.9%的患者接受过手术治疗。
阿司匹林暴露定义为确诊CRC至少6个月之后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暴露组较无暴露组年长(74岁,69岁),且男性更多(56.3%,48.3%),以I到II期高分化或中分化肿瘤为主,且存在使用其他潜在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二甲双胍、β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的暴露。
其中例患者(28%)确诊前未使用过阿司匹林,而其余人在确诊前后均服用过阿司匹林。暴露组中例(73.8%)每日服用75mg,例(14.8%)每日服用mg,剩余例在研究期间改变过服用剂量。
截至年6月30日,阿司匹林暴露或未暴露组具体情况如下:队列显示,CRC确诊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改善CRC相关生存(CSS)(HR=0.85)和总生存(OS)(HR=0.95);分层分析显示确诊前后使用阿司匹林均能改善CSS(HR=0.77)和总生存(OS)(HR=0.86);时间相关分析显示,服用阿司匹林者在确诊CRC后的2~3年的受益最大。
分析还显示CSS和OS与性别、年龄(排除了50岁的患者)、是否手术或是否使用复合药物无关;但肿瘤低分化或中分化的缓则受益最显著,两者HR分别为0.83和0.84;其次是II期患者受益显著,HR为0.71。
肿瘤位置分层分析显示肿瘤位于直肠时CSS改善最显著(HR=0.79),其次是右半结肠(HR=0.88),肿瘤位于左半结肠或横结肠时使用阿司匹林对CSS无显著影响。
研究者继续分析了阿司匹林的作用是否有时间依赖性,结果显示服用阿司匹林后发挥作用滞后一年(HR=0.86)。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能够改善CRC患者生存,但考虑到阿司匹林的副作用,目前仍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二级预防用药,未来需要更为细致的临床试验判别适用人群及合适的剂量和服药时间。
肿瘤君结直肠癌分期太复杂记不住?肿瘤时间对话框回复教你一招编辑:张小熊
投稿合作:zhangying
dxy.cn北京白癜风治疗专科医院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