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本该在学校安心地学习。然而,对于正在上高二的小辉(化名)来说,这个年纪似乎并没有那么美好。因为年仅十七岁的他,居然患上了癌症。小辉原本在一所重点中学就读高二,成绩非常优秀,每次考试平均在全级前两名,是冲刺北京大学的苗子。然而,两个月前,小辉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出现了血便的症状,惊医院进行检查,结果——直肠下段肿物,病理疑癌。

癌症!

小辉的家人马上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还好发现的时机还早,医生很快就对小辉经行了手术。虽然最后的手术很成功,可医生看到年纪轻轻,前途大好的小辉就要从此带瘘生存,心里还是十分的难受。像小辉这样,年纪轻轻就患上肠癌的例子其实一点都不少!为什么明明他们还这么年轻,却会患上癌症呢?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有以下不良习惯。

这6个习惯最易惹来肠癌,赶紧改

1、不爱吃蔬果、全谷膳食纤维有助于通畅大便,保护肠道健康。目前认为,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是比较理想的。但有调查发现,大部分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不够的,只有13~15克。而膳食纤维绝大部分就在我们说的蔬菜、水果甚至是粗粮之中。有人会说,我明明天天都吃米饭,怎么还会缺膳食纤维?这是因为米饭、面条等,都是经过处理的细粮。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非水溶性的即蔬果中一丝一丝的纤维,而水溶性的即口感嫩滑的食物,如菇类、海藻类等,还有一些看起来不黏,却有丰富的果胶,如苹果、燕麦、牛蒡等,它们都是膳食纤维,应该要多吃。2、三餐不定有调查显示,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会导致肠胃、肝脏等消化系统问题。而压力过大、三餐不定时的人,发生大肠癌的几率更是比正常人高了2~3倍!而且不仅是三餐不定,三餐吃的过饱过饿,对消化道来说都不是好事!过饱——一定时间内,大量的食物进入消化道,增大胃肠道的消化压力;过饿——胃肠道长时间不进行消化,这样长此以往,会引起胃肠壁皱缩。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防癌抗癌的能力就大大下降。3、不爱喝水水喝不够,吃再多高纤维素的食物,大便也不能顺利从我们身体内排出。只要保证每天喝5杯水(ml),就可以保证肠癌的几率下降45%!!早上起来喝一杯水更是十分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因为它不仅能补充我们体内经过一夜流失的水分,还能诱发“胃结肠反应”,刺激肠道蠕动,诱发便意。4、爱吃红肉、加工肉品与烧烤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议:红肉(猪肉、牛肉等)和加工肉品,是大肠癌的强力危险因子,因此每周红肉的摄取上限应在克以下,加工肉品更应避免。至于烧烤,则更是危险,因为红肉经过高温烧烤后,会产生17中异环胺,而在动物试验中,科学家已经证明了它的致癌性!5、经常便秘长期便秘也是大肠癌的一大诱因之一。因为排泄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结肠会过多且重复的吸收排泄物中的有害物质,这样长期下来,患癌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大增加。美国科学家对名结肠癌患者和名非结肠癌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便秘者的结肠癌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倍多。6、久坐不动不少年轻人在办公室久坐、家里宅、出门以车代步,这也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原因之一。长期缺少运动,肠道蠕动会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会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3个早期信号,一定要留心

练磊表示,直肠癌虽危害大,但早期诊断正确并及时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所以,平时生活中一定要多多留心早期肠癌的蛛丝马迹,一旦出现不适,及早就医诊断。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的改变是肠癌最常见的表现,其具体表现为:

以前排便很规律,但近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一天内排便次数明显增多;

持续腹泻(常是水性粪便中混着血液,便后有粪便残留感);

腹泻和便秘频繁出现、且常常交替发生。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肠道长肿瘤后会变窄,会导致粪便难以通过而便秘。粪便为了挤出来,大肠会更卖力地蠕动以促进排便,肠道运动一变活跃,腹泻也就来了。2、大便带血大便带血可能是痔疮,也可能是癌症。这是因为不管是痔疮还是肠癌,在肠道表面都会形成病灶,而粪便在经过病灶时就会粘上血液。肠癌初期,便血多表现为少量鲜血覆盖在粪便表面,随着病情发展,病灶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便血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3、大便突然变得很细,拉不干净如果你的便便突然从正常粗细,变成像是铅笔一样细,那你可就要小心了。因为这很可能是有肿瘤在挤压你的肠道。因为肿瘤一旦变大,就会影响粪便排出,使之变细,且一次不能完全排尽,总是感觉想排又排不干净。

往期回顾

不抽烟、不喝酒,凭什么得癌症的是我?

27岁年轻人感冒后死亡,8个脏器5个衰竭,只因做了这件事!

这种做饭习惯,竟可能增加患癌风险!快告诉家里人

夫妻双双手术换掉膝盖!罪魁祸首竟是坚持10年的"好习惯"!

每一次在看,都是为身边人健康着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