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怎么回事?”看着温度计上的数字——37.9,小琳有些忐忑。住院后,身体症状已经逐渐缓解,手术后的伤口也没有感染,为什么还会发热?不会是病情加重了吧?
“没事,这是正常的肿瘤热,不要太担心。”医生看了看温度计,淡定地说。
“肿瘤热”到底是怎么回事?
“肿瘤热”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简单来说可以分成2种情况:
1.感染导致的发热
感染导致的发热可以从2方面来说:一是恶性肿瘤本身就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让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或丧失,这样患者就容易发生感染;二是肿瘤患者因为放化疗等肿瘤治疗方法,可能导致骨髓抑制,当骨髓不能产生足够的粒细胞时,人便会因为缺乏这种物质,致使免疫力低下,而容易引起各种感染,比如真菌感染。
2.非感染导致的发热
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尤其是像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肾细胞癌、胰腺癌、直肠癌、肝细胞癌或转移癌等恶性肿瘤,本身就会导致发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肿瘤细胞生长的速度比较快,机体供血的速度更不上,部分癌细胞便会被“饿死”,这样坏死的细胞被吸收后,就会导致肿瘤热。
此外,一些药物的使用,比如保骨针、抗结核药、PD-1抗体、两性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可能导致药物热,一般在用药后第1~2周发热。
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出现的症状也存在差异,解决的方法也不一样,预后更不一样,所以,肿瘤患者一定学会判断属于哪种肿瘤热,这样才能及时正确解决。
不同原因引起的肿瘤热一般有哪些特点?
如果是肺感染导致的肿瘤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38.8℃,症状也没有感染导致的发热严重;如果是感染导致的肿瘤热,温度通常≥38.3℃,一般不超过41℃。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粒细胞缺乏伴随发热,即使是使用大量强效的抗生素,也很难将感染控制住,比较严重的肿瘤患者,很可能因此失去生命,就比如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肿瘤患者中病死率甚至高达30%以上,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处理。
病人出现“肿瘤热”如何处理?
对于肿瘤热的出现,我们最先要做的就是明确患者属于哪一种情况,一般情况下,肿瘤热的治疗临床上还是主要以抗肿瘤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内分泌等,再辅以吲哚美辛(消炎痛)或类似药物降体温,高热伴大量出汗患者需适当补充糖盐水及电解质等对症治疗。
这里需要特别重视肿瘤治疗(化疗)后的发热,一般来说,除了药物本身导致的“药物热”外,比较多见的是化疗后导致白细胞降低或中性粒细胞降低,导致显性或隐性感染,这种情况需及时给予升白细胞处理、高级别抗生素,不然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
另外,化疗期间,患者的免疫力多是比较低下的,所以为了避免感染,建议患者尽量不要出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可选择在室内开展适量锻炼与运动。
总结:发热是肿瘤患者比较多见的一个现象,但是导致肿瘤热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所以不可一概论之,一旦发现,要及时查明原因,尤其是要警惕是不是粒细胞缺乏伴发热这种极其危险的状况,为了避免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建议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一定要和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复查,观察肿瘤的恢复情况。
参考资料:
[1]《有一种发烧可能是“肿瘤热”》.新民晚报.-03-10
[2]《肿瘤发热可致命?不是危言耸听!》.咚咚资讯.-06-27
[3]《肿瘤热”与“新冠”发热有什么区别?》.张剑副高水平.-03-2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