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074.html

中国信息报

岑巩新场村:打好“三张牌”聚力脱贫攻坚

年以来,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新场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打好市场服务、物流管理和产业扶贫“三张牌”,让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打好“三张牌”,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年全村减少贫困人员72户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以上。

打好“市场服务牌”

去年初,新场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利用由村级组建的新昶种养殖合作社为依托,村支两委班子带头筹资10万元,引导30户贫困农户用“特惠贷”5万元入股和土地入股,共投入82万元修建了农贸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固定摊位个、临时摊位个,共分为蔬菜、水果、饮食、针织、禽类、鱼类和五金类7个区域,由新场村负责管理。农贸市场从去年4月开始运营以来,已全部租赁给商户,改变过去管理混乱的局面,通过门面租赁、摊位管理,一年可创收70万元。今年春节前,新场村对农贸市场入股群众分红10.5万元,涉及30户贫困户。

打好“物流管理牌”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去年10月,通过村党支部组织、合作社运作,组织农贸市场收入、引导30名贫困农户“特惠贷”入股等方式,投入余万元兴建水尾镇物流园,物流园建设面积达80亩,目前引进企业1家、个体经营户4户。引进县中源建材有限公司投资50万元兴办混凝土搅拌厂,有两户车辆维修经营户入驻物流园。羊桥乡个体经营户张能江投资近40万元,租赁物流园平方米的门面,兴办了汽车维修公司,公司可年创产值50万元左右。新场村新昶种养殖合作社每年收取门面租金元。同时,加强集镇街面车辆统一停放管理,有效解决集镇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每天到物流园依靠车辆达台次,赶场天最多时可达到台次,预计物流园年可收租金及管理费达50万元。

打好“产业扶贫牌”

近年来,新场村以党支部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企业带动为动力,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群众把土地集中入股到村级合作社,再由村级合作社引进公司综合连片开发。新场村利用刘家坪、杨家冲两组土地资源优势,争取项目资金扶贫,从山东省引进黄桃新品种,共种植亩,三年见成效,预计每亩可创收元以上,达盛果期后桃园可创收万元,将让两个村民组余户人实现稳定收入,覆盖精准贫困户32户人。依靠全村流转群众入股土地亩,引进果蔬公司两家,去年种植西瓜亩,订单种植大头菜、白菜和圣女果等亩,种植魔芋亩,平均每天需要劳务人员30人以上,让余农户通过劳务创收实现脱贫,精准帮扶贫困户30户人。(张能秋)

——摘自《中国信息报》

黔东南日报

岑巩:“春风行动”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

“我们这亩甲鱼明年出售后,预计可创收50万元。”近日,岑巩县凯本镇小寨村独岩组利用水资源优势,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发展甲鱼养殖,“抱团”覆盖贫困户20户77人。

像小寨村一样,而在客楼镇安山村,余亩苗木花卉产业植苗已接近尾声;水尾镇马家寨村0余亩玫瑰花种植正如火如荼……这一切,正是该县在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催生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该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战略行动,围绕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强基础、扶产业、惠民生、优保障、抓改革、促发展,在全县吹响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号角。3月9日,及时召开县委农村工作暨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推进大会,印发了《岑巩县年减贫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了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一减四增”目标,计划减少玉米种植2.5万亩,发展酸食原料亩、中药材亩、牧草亩、精品水果1亩、绿茶和油茶亩,退耕还林1亩,其他经济作物亩。

年,该县计划实现1.56万人脱贫,30个贫困村出列。为确保“春风行动”取得实效,该县对全县19项扶贫重点工作进行分解,由20余个县直部门和11个乡镇具体承办,明确了县级干部帮扶9户、科级干部帮扶8户、一般干部帮扶7户的“”结对帮扶任务。目前,全县余名帮扶干部深入农村开展遍访,为贫困农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落实扶贫产业覆盖。

去年来,该县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启动实施项目个,获批扶贫产业子基金6.9亿元,完成投资8万元,有了资金保障,让农村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在当前“春风行动”中,催生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在今年计划实施杂交水稻制种4.48万亩、烤烟2.42万亩、蔬菜12.3万亩、完成农业综合开发0亩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引导贫困农户结合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一批新型产业。目前,该县已发展中华鲟、藏香猪、胡蜂、大雁等新型养殖,发展脆红李、火龙果、吊瓜、玫瑰花及中药材等新型种植品种达30余个,惠及3万余农户,其中覆盖贫困农户余户。(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黔东南日报》

黔东南日报

岑巩:水尾镇掀起黄桃种植热潮

烟暖土膏民气动,一犁新雨破春耕。近日,走进岑巩县水尾镇长坪村,只见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碌栽种黄桃树苗,挖坑、施肥、栽树、培土,分工合作、有条不紊,一派繁忙景象。

“以前种玉米虽能喂饱牲畜,却没有收入,今年改种黄桃,是个发展的好机会。”

“幸亏党和政府这几年对我们长坪的关怀,如今的长坪有了通组路、自来水,还要发展大产业,日子越过越好。”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带劲,无一不透露出对黄桃新产业的憧憬。

长坪村由于地处深山,基础设施滞后,村民发展困难。该村贫困人口达户人,贫困发生率42%,属深度贫困村。村里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使得农村经济振兴无人。

“在八大毛组,24户贫困户居住在半山腰上,山下是滚滚的龙鳌河,寨子附近没有连片可耕作的土地。贫困户自身苦于无资金无技术,难以发展。”长坪村支部书记黄俊碧说道,“现在好了,黄桃种植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为切实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产业,加快经济发展,今年来,水尾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大力推进“一减四增”工作,紧盯黄桃市场发展前景,在所辖11个村全面推广黄桃种植。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农户以每亩元自愿流转土地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统一栽种管护和经营黄桃。

3年后黄桃挂果见效后,合作社将用经济收益的70%分红。除此外,农户还可在合作社打工赚取劳务费。如今长坪村也搭上了全镇黄桃种植快车,动员全村60余户贫困户种植黄桃余亩。

“如今老百姓在家门口打工,每天有多元。”长坪村副主任黄贵才说道,“黄桃产业不仅要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更要吸引外出劳动力回乡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与动力。”

镇经发办主任龙国文算了一笔账:“黄桃经营管理得当,亩产量可达0公斤以上,按批发价6元每公斤,每亩产值高达1.8万元。减去土地流转和管理费用,每亩收入轻松过万。”

如今该镇已经掀起种植黄桃热潮,各村村民干事足、热情高,大家都暗暗较劲,全镇干事赶超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据悉,该镇此次投入扶贫资金万元,种植黄桃4个品种、14万余株,共亩,涉及全镇11个村,覆盖贫困户户、0余人,带动就业余人。(通讯员彭圆兰黄柳)

——摘自《黔东南日报》

黔东南日报

岑巩对今年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立项分解

今年来,岑巩县创新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模式,按照“乡镇申报、县级审批、乡村实施、乡镇初验、县级验收、乡级报账”的原则,严格规范“七流程、十步骤”运作程序,对年第一批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万元的审批立项,细化分解落实到33个大项、个小项。

为确保明年岑巩县实现减贫摘帽,圆满完成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岑巩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重点围绕“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制定实施“1+19”专题方案和脱贫攻坚的路径图、作战图,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细化分解和精准落实中央扶贫专项资金,近来,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队深入乡镇、村组进行调研,项目资金重点覆盖计划出列村和纳入年度脱贫计划的贫困人口,因户施策,共细化分解落实项目个,其中:安排“特惠贷”贴息项目11个,资金万元;安排为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脱贫项目11个,资金万元;安排精准扶贫因户施策产业发展项目个、万元,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和特色养殖,共涵盖户贫困户,扶持贫困人口人。

日前,岑巩县最后一次开展脱贫攻坚全员人口信息大排查活动,并通过对专项扶贫资金进行细化分解,加快扶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力争今年实现减贫1.56万人、30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管云利

请长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