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解析乙状结肠癌多发肝转移达R0
本期分享的病例是一例乙状结肠癌同时性多发肝转移的患者,医治进程使用了包括转化医治、手术、射频等在内多种手段,终究使患者到达了一个比较好的R0结局。
该病例触及的问题也很多,如同时性肝转移的处理,射频在肠癌肝转移中医治的地位,二步肝切除等等。希望该分享的病例能够和大家有所共鸣,引发相干思考和讨论。
现病史
患者57岁男性,-因「乙状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入院;
?结肠镜检(-):乙状结肠距肛门cm可见粘膜不规则隆起,病理:中分化腺癌。
?腹盆CT:乙状结肠-直肠上端占位病变,斟酌癌;肝脏多发转移灶。
?腹部MRI:左肝3灶,右肝4灶(左右均有一灶位置深在)。
?胸部平扫CT见左肺下叶小结节,性质待定。
?CEA:17.89;CA:83.06。
?DRE直肠未触及肿物。
诊断
乙状结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肝转移初始不可切除)
CRS3分。
知识点
肝脏转移病灶的数目、肝脏转移病灶的最大直径、原发肿瘤淋巴结阳性、原发肿瘤根治手术至出现肝脏转移的无瘤生存时间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水平(≥μg/L)。
这5项指标为术前临床评分风险系统(ClinicalRiskSystem,CRS),每项标准为1分。CRS评分0、1和2患者有相对好的预后,反之,预后较差。CRS评分可以独立作为临床数据验证,较好地预测肝转移病灶切除术后患者复发风险。对该患者的病情,看下面的进度条更直观些:
对这样复杂的病情,多学科会诊(MDT)是必须的。
转化医治:全身化疗(第一次MDT意见)
第一次MDT解析:
肝转移多发,左肝右肝分别有一枚深在病灶,没法直接手术切除,残余肝脏体积不足,预估通过转化医治有一定的机会到达根治。
为何选择FOLFOX联合Cet?mCRC一线方案选择奥沙利铂或IRI都可,靶向选择方面患者RAS野生,应选择抗EGFR药物。为何要增加靶向?增加靶向药物后,明显提高了单纯化疗的客观减缓率和转化率,临床研究显示,增加靶向的ORR可达60%。术前医治
年8月8日开始行术前医治;
第1周期化疗后患者出现血便约ml,高热,约39度,腹平片提示不全阻塞。
暂停全身化疗,切除原发灶(第二次MDT意见)
第二次MDT解析:
患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原发灶症状,不全阻塞和出血,身体情况差,没法继续进行全身化疗。因此选择先处理原发灶。
在去年欧洲同时性肝转移专家共鸣中也提到,对有症状的同时性肝转移,原发灶位于乙状结肠,应先消除原发灶症状,再针对于肝脏进行有力的全身医治。1.原发灶手术
?年08月31日行乙状结肠根治切除。
?病理结果:
-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大小2.5×4.5×0.8cm;
-癌侵透肠壁全层,达周围脂肪组织;
-未见脉管内癌栓,可见神经侵犯;
-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21(直肠上动脉血管根部0/3,肠周0/18);
-肿瘤病理分期:pT3N0。
?基因检测结果:RAS野生。
切除原发病灶后进度条显示以下:
2.全身化疗
?-、-:FOLOFOX联合西妥昔单抗2周期,评价SD(缩小26%);
?-、-、-行第3、4、5周期FOLFOX联合西妥昔单抗化疗,评效PR(R2病灶消失)。
按第二次MDT意见在切除原发病灶后全身化疗,医治后进度条显示以下:
肝转移灶切除(第三次MDT意见)
第三次MDT解析:选择PVL(门静脉结扎)分期肝切除联合RFA(射频消融)的缘由:经过全身化疗以后,肿瘤有明显缩小,但是深在病灶依然存在,要切除两个深在病灶所损失肝脏体积依然较大。右肝病灶可以通过右半肝切除到达根治目的,左肝病灶如果再切除剩余肝脏体积依然不足,且左肝整体体积偏小。因此,针对于左肝体积小的问题,讨论决定进行PVL的分期肝切除;针对于左肝依然存在的深在病灶,我们拟行联合RFA的方法进行医治,不损失过量肝脏。应该说RFA作为肝切除的很好补充,虽然在局部复发率方面高于手术,但对一部分残余肝脏体积不足的患者,是能通过联合到达一个很好的医治效果的。1.肝脏手术(PVL第一次)
由于右肝深在病灶,左肝体积不大,直接行右半肝切除残余肝体积不足。
全科讨论,拟行PVL的二步肝切除,左肝深在病灶联合射频医治。
医治后进度条情况如上图所示。
下图左边为术中超声探测情况。
医治后进度条显示以下:
2.左肝病灶RFA
-行左肝残余病灶RFA(L3)。
复查腹部MRI(-):左肝未见新发病灶。
左肝体积增加,右肝体积萎缩。
此时,进度条显示以下:
3.肝脏手术(PVL第二次)
评价患者PVL后残余左肝体积较前明显增大,肝功能评价良好。
至此,已切除所有病灶,进度条如上所示。
复查与随访
术后复查CT,患者肝脏无残余病灶。
看完这个病例以后,您有甚么想法和看法呢?
欢迎您发表您的观点,也欢迎您和我们进行讨论。
本文医院肝胆外1,感谢授权。
:程培训
欢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