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岑巩:“80后”硕士猪倌带领乡亲养猪脱贫

34岁的郑培坤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人。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他放弃在大城市发展而返乡养猪,曾一度不被乡亲们理解。

“我从事养猪行业整整10年了。”从小生活在农村的郑培坤说,他很清楚自己想干什么,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在他看来,这10年来,他先后经历了“实现儿时夙愿”“返乡创业成功”“带领乡亲致富”的养猪脱贫“三部曲”。

“我高考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动物科学专业。”郑培坤说,别人看来算是冷门的专业,但却是他梦寐以求的。

年大学毕业后,他“初心”不改,在武汉一家外企做了2年畜牧兽医工作,之后在湖北发展生猪养殖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年收入曾超过百万元。

然而,一次返乡经历,改变了郑培坤的人生轨迹。

年春节郑培坤携妻儿返乡探亲,看到老家很多乡亲因外出务工导致一些土地荒废、生活依然贫困时,他非常心酸。“我们县是贫困县,养殖业是重要的支柱产业,如果养的牲口病死了,很多家庭可能就因此一夜返贫。”郑培坤说。他当即决定返乡创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能挣钱。

说干就干,春节过后,郑培坤就在塔山村流转了20多亩土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年出栏头的标准化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他成立了岑巩县双农牧业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猪养殖,饲料加工和技术服务。随着养猪产业的兴起,他在村里搞起“订单农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外出打工。

据统计,他的公司直接带动农户玉米、南瓜种植余亩,惠及3个自然村余户。

与此同时,郑培坤还结对帮扶村里有劳动能力和愿意从事产业发展的贫困户,按成本价供给猪苗和饲料,免费提供技术,平均每户一年可增收余元。

“‘猪倌’郑培坤对县里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还将进一步显现。”岑巩县扶贫办副主任吴钦明说,塔山村周边有5个村集体经济薄弱,县里正在依托他的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进行“抱团脱贫”。(刘茁卉杨洪涛)

——摘自《中国畜牧兽医报》

岑巩:特色种植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日,岑巩县思阳镇岑峰村群众抢抓晴好天气,正在该村脆红李林地中种植中药材。

据该村村主任龙家松介绍,本次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白芓、白芨、丹参,种植面积亩,涉及群众户,其中98%为困难群众。

近年来,岑峰村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积极引导村民通过资金、劳务、土地等方式入股,已发展葡萄种植亩、脆红李种植亩、水蜜桃种植亩、茶叶种植亩、稻田养鱼亩、中药材种植亩、杂稻制种60余亩,年产值万元。年底,该村人均收入7元,村级积累经济6.5万元。(毛权武特约记者杨政权)

——摘自《贵州民族报》

一个小山村的高考“考前动员会”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4月28日,走进岑巩县思旸镇磨寨村小学校园,一条条激励人心的横幅标语挂满校园,操场上,该村百姓们正自发为村内今年高考的十余名高三学子举行考前动员会,为他们加油鼓劲,送上美好的祝福和期盼。

“孩子们,在这最后的40多天里,我希望你们心态平和,从容备考,学成归来后报效、建设我们家乡。”动员会上,88岁的张学明颤巍巍地拿起话筒,向操场上端坐的学生们殷殷叮嘱着。

“今天村里特意开这个会,这么多熟悉的父老乡亲来给我们打气,我感觉信心、动力更足了。”岑巩一中学生邓小龙感动地说,接下来,我一定会好好备考,争取考个好成绩,不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

据了解,磨寨村于8年开始举行高考学子考前动员会,并设立了一个村级教育基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到今年已举行了10届。

“现在村里各家各户都重视教育得很,听说要办这个会,好多人都特意放下自家的活路赶过来帮忙。”村支部书记杨通广自豪地说道。

据他介绍,该村自实行奖励制度以来,在广大村民中间产生了强烈反响,村里学生每年考上大学的人数年年攀升,先后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全国40余所知名大学录取,家长重视子女教育、学生比学赶超,在该村形成了良好的重教氛围,并于年获得“黔东南州尊师重教先进村”荣誉称号。

到目前为止,该村通过奖励参加中考、高考的学子,现有23人走上工作岗位,现有在校大学生55人,其中本科以上的45人,专科15人,占总人口比例5%。

除重视教育事业,该村还设立了“善待老人基金”和救助基金会,每年的春节,由村出资组织看望本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老人送水果、慰问金等,全村房屋保险由村出资帮村民缴纳,目前已实施了6年。(特约记者彭圆兰)

——摘自《贵州民族报》

岑巩:学校社区联动法制宣传进企业

近日,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与岑巩经济开发区联合主办,协同岑巩县禁毒办、县人行、县农行深入岑巩经济开发区开展了禁毒、防传销、反邪教、反网络、电信金融诈骗法制宣传进企业活动。

活动中,由岑巩县中等职业学校组织的40名禁毒志愿者先后深入雨林服饰、华星冶金、茂盛等企业的生产车间及企业食堂等场所向企业员工们发放了“禁毒”“反传销、反邪教”“反金融、电信诈骗”等宣传手册,向员工们讲解了毒品、传销、邪教、诈骗等对社会及家庭的危害,并告知企业员工积极向家人及亲朋好友宣传,以防侵害。

此次活动共发放了禁毒、反传销、反邪教、反金融诈骗、岑巩县法治进社区(农村)等宣传资料共1余份。(杨文海特约记者夏湘华)

——摘自《贵州民族报》

思州“扽锣”响彻校园

四月醉芳菲,景明百花开。走进岑巩县中、小学大课间,都会看见这样的场景:“锵锵锵、咚咚咚、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仿佛置身在新年的欢庆之中。锣紧鼓密,交响共鸣,节奏明快,洪亮有力,让人振奋,热血沸腾。但见一个个“扽锣”队员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激情在脸上燃烧,梦想在校园飞扬。

岑巩古名思州,历史悠久,民族古老,文化灿烂。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17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扽锣”作为古思州先民们一项文娱体育活动,集中反映了思州人的风土人情。这里的每个村寨都有一个“扽锣”队,队员均为男性,有几人、十几人不等,多的上百人,锣鼓行头俱全,每年的大年三十夜至正月十五,村村寨寨都有“扽锣”的习俗,增添了新年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的快乐情趣。

“扽锣”一般以自然寨为单位,选择寨子中的大院坝、大古树下或竹林边的“扽锣”点。“扽锣”活动大体分为三种情况:一是自行娱乐,即在各自的寨子里进行打锣娱乐活动,放松一年来劳动紧张的心情,渲染隆重的节日气氛。这种场合,男女老少都可以敲锣打鼓,并从中学习“扽锣”技艺,是培训后生小辈“扽锣”的最好时期。二是两村相互“逗锣”比赛,即一村寨到另一村寨进行比赛。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在进入外村寨之前,先要在其周围的小山坡上进行“逗锣”,挑逗、激发各村寨打锣“回应”,借以探听各寨锣鼓队伍的虚实、锣鼓音响的强弱,然后再视“弱”而进。不管结果输赢如何,凡是进寨的“扽锣”队伍,都会被当作贵客而受到热情接待。三是集中“扽锣”比赛,就是很多“扽锣”队伍集中在一个宽大的场所进行“扽锣”比赛。这种场所一般是相对集中且固定的。届时,附近村寨的“扽锣”队以锣鼓声为号邀约集结而来,阵容庞大,场面壮观,观者少则千人,多则万人,可谓人山人海。

比赛时,各“扽锣”队均以班锣(又称起声锣)先响,小钹接音配合,然后大锣乘机跟进,大鼓击声合拍。整个“扽锣”比赛以锣为主体,锣、钹、鼓紧密组合,各有其声,很有节奏,按“一二三四”、“四五六七”的音节,将比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扽锣”比赛的名称有“鸡拍翅”、“鸡啄米”、“鸡下蛋”、“牛擦痒”、“八八洗澡”、“马蜂过坳”、“懒龙过江”、“濑龙戏水”、“阳雀催春”、“一二三”、“九匹鼓”、“急急钹”、“龙灯鼓”等数十种,有的模仿动物悠闲自得的生活习性,有的反映劳动生活的紧张节奏,内容丰富,仿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情趣盎然。

思州“扽锣”进校园,打造了校园文化品牌。如今,岑巩县中小学校,校校都有“扽锣”队,还有花环、彩旗队,每逢大型活动或节日庆典,都有学校的“扽锣”队参加,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夏湘华)

——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张超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