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制种“土专家”出国当上“洋教授”

“想不到,因为我会种水稻,还出了几次国。”前些日子,岑巩县农民,注溪镇哨坪村麻力山组“土专家”杨秀刚刚从孟加拉国“飞”回来,这已是他第三次出国当“教授”了。   岑巩是贵州省唯一的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示范县,注溪镇是岑巩杂稻制种的发源地,早在七十年代末就开始发展制种产业。近年来,在政府引导、部门培训、示范带动下,全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得以蓬勃发展。去年,岑巩建成杂稻制种基地4.85万亩,完成杂交水稻种子交售50万公斤,总产值近2亿元,制种成了全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为进一步做强做大制种产业,岑巩本土培育的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安徽袁氏种业公司合作,拓展国外业务,这才让一批制种“土专家”脱颖而出,“飞”出国门当上“洋教授”。   注溪镇哨坪村的杨代军是贵州红四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也是首批被派往孟加拉国、印尼当“洋教授”的农民。他每年都要到国外当技术指导3个月左右,不仅有专门的翻译,而且机票、吃住全包,每月还可挣到元。像杨代军这样出国当“教授”的岑巩农民已有30多人。(张能秋)

——摘自贵州日报

岑巩帮扶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

“感谢县人社部门给我提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让我实现了创业梦想。”岑巩县思阳镇大学毕业生刘勇获得0万元就业小额贷款后,注册了广告装饰公司,实现年创收20万元。   近年来,岑巩县制定了一系列引导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在全县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创业,该县加快创业孵化基地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政府支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增强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功能,广泛吸纳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进入孵化基地,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同时,该县制定了双百工程创建方案,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企业可享受创业担保贷款、税收减免、就业创业培训、一次性创业补贴、“3个5万”扶持政策、就业见习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配套政策扶持。同时,积极鼓励大学生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进一步促进智、资、才高度集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人才成长、产业振兴。   通过出台政策扶持、打造平台孵化、培育典型引领等措施,落实税费减免和社保补贴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对符合条件创业者提供担保就业小额贷款扶持,为创业者提供高质优良的外部创业环境。去年来,全县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补贴45.3万元,引导大学生创业49人,涉及种植、养殖、加工和服务业,带动就业人。(张能秋)

——摘自贵州日报

贵州岑巩:开展青年带头人致富培训

近日,笔者走进贵州省岑巩县大有镇茂隆村,一个投资余万元、年出栏生猪万头的现代化标准养殖厂拔地而起。这是“80后”硕士研究生、大有镇茂隆村党支部副书记郑培坤带动周边5个村庄发展养猪产业的示范基地。

像郑培坤一样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在岑巩达到00余人。为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4月24日,岑巩县成立了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该协会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平台作用,加强农村青年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农村青年的创业热情。他们通过技能培训,在外务工中“偷师学艺”,学到了种植、养殖技能后返乡大胆创新勇当产业“创客”,引进了大量的新型农业产业。在“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该县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业,取得良好成效。

由于“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今年以来,岑巩县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4笔、贷款金额万元,涉及种植、养殖、加工业和饮食服务业,让一大批新型农业产业应运而生,领跑农村产业发展。(张能秋)

——摘自农民日报

岑巩:舞动激情诉党功(图片新闻)

(彭园兰姚惠摄)

——摘自西部开发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姚惠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