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思州翰墨飘香

——岑巩县“思砚杯”第三届千名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扫描

千名学子同场挥毫,十里思州翰墨飘香。

10月27日,岑巩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之“思砚杯”第三届千名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在思州文化广场举行。

此次比赛分为书法绘画两大类,按照书法绘画两大类分别设置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名,以及组织奖10名进行奖励。来自全县各中小学0余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题材围绕“中国梦、赞美祖国的新时代、赞美岑巩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等内容进行即席挥毫创作。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粲生光”。参加书法比赛的选手们屏气凝神,时而握笔有力,时而蜻蜓点水,在宣纸上铁画银钩,在画纸上绚烂多姿。

“挥毫泼墨意所至,画已呈现在手端”。一个个“小画家”寄情于画,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展现的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新时代风采。

在书法绘画中,参赛选手挥毫笔底是思州石砚,因产地古思州今岑巩而得名。岑巩县思州石砚相传为帝喾所用,至今有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开发与利用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有文人赞曰:“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

近年来,岑巩县依托古思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优势,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动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着力打造黔东教育高地,各乡镇及学校分别建有少年宫,将思州石砚制作、思州傩技傩戏表演艺术、思州土家摆手舞等,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中书法、绘画、剪纸等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纳入中小学课堂,并编写成地方乡土教材。

岑巩县是中国思州石砚文化艺术之乡和书法之乡,先后成功举办了贵州省第七届行草书法大赛,黔东南州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暨思州石砚杯精品展以及两届千名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等重大文艺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

在思州大地,广大青少年学习书画艺术蔚然成风。在全国、省、州各级赛事中,思州新锐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展现了当代岑巩青少年的时代风貌,更展现了岑巩教育的大有可为,人才培养的可喜局面。

此次活动,由岑巩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主办,岑巩县文明办、岑巩县文联、中共岑巩团县委、岑巩县妇联、岑巩县教科局、岑巩县文广局等承办。

(杨元彬杨波)——摘自《贵州民族报》

千名学子同场挥毫,思州十里翰墨飘香

近日,贵州省岑巩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思砚杯”第三届千名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在该县举行。

本次比赛分为书法绘画两大类,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0余名学生参赛,参赛作品题材围绕“中国梦、赞美祖国的新时代、赞美岑巩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等内容进行即席挥毫创作,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杨元彬杨波)——摘自《西南商报》

守望相助的时代华章

日前,一场主题为“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助脱贫”的慈善晚会在岑巩县思州文化广场举行。

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建德市对口帮扶协作单位爱心企业代表、爱心人士代表,当地爱心企业代表、爱心人士代表,以及当地干部群众等汇聚一堂,助力脱贫、同献爱心。

“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表扬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引导和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扶贫工作,汇聚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岑巩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昌盛表达了这场晚会的核心主题,“我们坚信,有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有各级干部群众的克难攻坚,有社会各界、企业家、非公人士鼎力相助,携手共进,必将告别贫困、实现同步小康!”

节目《村官》和《美丽家园》深情表达了岑巩县人民对党的感恩情怀;《他把山村当成了家》则展现了扶贫干部扎根在贫困山区,带领贫困群众攻坚克难的感人事迹。

一个个小品、一场场歌舞,在给当地群众送上一道道文化大餐,也讲述了在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役中,岑巩县“文军”队伍不辱使命、冲锋在前,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文军”独特优势,大力开展舆论引导工作的脱贫故事。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十三五”规划以来,岑巩县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始终将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最紧要的任务、最艰巨的使命,以最大的决心、最足的干劲,齐心协力,精准发力,撸起袖子实干,使该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也收入不断增加。

在慈善晚会上,岑巩县对脱贫攻坚战役中凸显出来的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18个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代表予以表彰。黔东南州委、州政府也对岑巩县14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个脱贫攻坚先进单位予以表扬。

杭州建德市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本地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持续发力,心系扶贫,慷慨解囊,纷纷捐赠善款,用他们的善举和关爱弘扬了当代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抒写了友善互助、守望相助的时代华章。

据悉,杭州建德市8家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共计捐款万元;岑巩县本地39家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共计捐款69.4万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的征途上,岑巩县集中了优势兵力投入一线战场,吹响了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号角。

(杨元彬)——摘自《贵州民族报》

岑巩:“柚”来扶贫有“钱”景

春来柚花白,秋后柚飘香。又到“思州柚”收获季节,在岑巩县龙江河沿岸,处处都呈现出柚子飘香、柚农欢笑的丰收场景。

“今年气候虽然不是很好,但我家果园的柚子不仅个大,而且品相也不错,市场销路好。”10月28日,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坎木寨组欧文兵的柚园,他一边采摘柚子,一边高兴地说,“还真感谢我种植的40亩柚子,每年让我实现创收10余万元。”

说起“思州柚”,还得从30年前说起。年,岑巩县从浙江玉环引进文旦柚试种,种植成功后,对文旦柚的品质进行改良,这里产的文旦柚以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深受市场青睐。年,岑巩县将改良的文旦柚注册为“思州柚”。一直以来,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思州柚”鲜果生产基地遍及注溪、思旸、龙田等乡镇。近年来,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岑巩县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思州柚”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助力“思州柚”发展,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等特点,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坚持把果品品质、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对“思州柚”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对种植户开展专业技术指导,“思州柚”获得了“省级名牌农产品”、“奥运推荐果品”、“多彩贵州十大特产”、“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等称号,打响了“思州柚”品牌。年,“思州柚”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年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

近年来,岑巩县投入万元全力打造“思州柚”标准化基地,整合交通、扶贫开发、水利、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涉农项目资金,建成园区机耕道、生产便道3公里,启动“思州柚”母本园、采穗园、苗圃园、提质增效示范园和“思州柚”试验站“四园一站”相关项目建设,让“思州柚”品质得到提升。

“种植一亩柚,油盐不用愁;种植十亩柚,可买车建楼。”这是岑巩县柚农的一句顺口溜,谁家种植“思州柚”,脱贫就有了希望。三年前,注溪镇周坪村麻力山组贫困户杨汉坤种植了10余亩“思州柚”,明年将实现挂果增收。看着长势良好的柚园,他高兴地说:“感谢政府引导和产业扶持,让我有了稳定增收的柚子产业,我就不信明年我脱不了贫……”

扶贫好产业,“柚”来有“钱”景。目前,该县发展柚农余户,“思州柚”种植面积达4.2万亩,挂果面积为2.55万亩,预计产量2万吨左右,年产值万元,带动贫困户1户余人通过种植或劳务就业实现增收。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贵州岑巩:“柚”来扶贫有“钱”景

春来柚花白,秋后柚子香。又到思州柚收获季节,在贵州省岑巩县龙江河沿岸,处处都呈现出柚子飘香、柚农欢笑的丰收场景。

“今年气候虽然不是很好,但我家果园的柚子不仅个大、而且品相也不错,市场销路好。”10月28日,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坎木寨组欧文兵的柚园,只见他一边采摘柚子,一边高兴地说,“还真感谢我种植的这40亩柚子,每年让我实现创收10余万元。”

思州柚以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深受市场青睐,“思州柚”鲜果生产基地遍及注溪、思旸、龙田等乡镇。近年来,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岑巩县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思州柚产业,采取多种措施助力思州柚发展,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等特点,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坚持把果品品质、品牌和质量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对思州柚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对种植户开展专业技术指导,思州柚也获得了省级名牌农产品、奥运推荐果品、多彩贵州十大特产、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称号,打响了“思州柚”品牌,年思州柚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年获国家地理标识产品保护。

近年来,岑巩县投入万元全力打造思州柚标准化基地,整合交通、扶贫开发、水利、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涉农项目资金,建成建成园区机耕道、生产便道3公里,启动思州柚母本园、采穗园、苗圃园、提质增效示范园和思州柚试验站“四园一站”项目建设,通过打造,让思州柚品质得到提升。

“种植一亩柚,油盐不用愁;种植十亩柚,买车可建楼。”这是岑巩县柚农的一句顺口溜,谁家种植思州柚,脱贫就有了保障。三年前,注溪镇周坪村麻力山组贫困户杨汉坤种植了10余亩思州柚,明年将实现挂果增收,看着长势良好的柚园,他高兴地说:“感谢政府引导和产业扶持,让我有了稳定增收的柚子产业,我就不信明年我脱不了贫……”

扶贫好产业,“柚”来有“钱”景。目前,该县发展柚农余户,思州柚种植面积达4.2万亩,挂果面积为2.55万亩,由于今年受气候影响,预计产量2万吨左右,年产值万元,带动贫困户1户余人通过种植或劳务就业实现增收。

(张能秋)——摘自《西南商报》

岑巩:“柚”来扶贫有“钱”景

春来柚花白,秋后柚子香。又到“思州柚”收获季节,在岑巩县龙江河沿岸,处处都呈现出柚子飘香、柚农欢笑的丰收场景。

“今年气候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我家果园的柚子不权个大、品相也不错,市场销路很好。”10月28日,在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坎木寨组欧文兵的柚园里,他一边采摘柚子、一边高兴地说:“还真感谢我种植这40亩柚子,每年让我实现创收10余万元。”

提及“思州柚”,还得从30年前说起。年,岑巩县从浙江玉环引进文旦柚试种,种植成功后又对文旦柚的品质进行改良。当地产的文旦柚,以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而深受市场青睐。年,岑巩县将改良的文旦柚注册为“思州柚”。

一直以来,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引导下,“思州柚”鲜果生产基地遍及注溪、思旸、龙田等乡镇。近几年,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岑巩县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助力“思州柚”发展,做大做强“思州柚”产业;结合当地的气候、水质、土壤等特点,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坚持把果品品质、品牌、质量安全建设作为重点,对“思州柚”进行定期检测,加强对种植户开展专业技术指导,“思州柚”先后获评省级名牌农产品、奥运推荐果品、多彩贵州十大特产、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等,打响了“思州柚”品牌。年,“思州柚”通过原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定,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近年来,岑巩县累计投入万元,全力打造“思州柚”标准化基地,并整合交通、扶贫开发、水利、农产品品质提升等涉农项目资金,建成园区机耕道、生产便道3公里,启动“思州柚”母本园、采穗园、苗圃园、提质增效示范园及“思州柚”试验站“四园一站”项目建设,使“思州柚”品质得到了极大提升。

“种植一亩柚,油盐不用愁;种植十亩柚,买车可建楼。”这是岑巩柚农编制的一句顺口溜,说明谁家种植“思州柚”,脱贫致富就有了保障。3年前,注溪镇周坪村麻力山组贫困户杨汉坤种植的10余亩“思州柚”,明年将实现挂果增收。看着长势良好的柚园,他高兴地说:“感谢政府的引导和产业扶持,让我有了稳定增收的柚子产业。我就不信明年自己脱不了贫……”

扶贫好产业,“柚”来有“钱”景。截至目前,岑巩县已发展柚农余户,“思州柚”种植面积达4.2万亩、挂果面积为2.55万亩。今年因受气候影响,预计产量2万吨左右,实现年产值万元,可带动贫困户1户余人通过种植或劳务就业增收。

(张能秋)——摘自《贵州政协报》

小生姜烹出脱贫致富“大餐”——岑巩返乡青年尚沙创业带富小记

深秋时节,岑巩县天星乡野牛山村连绵的山坡被一抹生机盎然的绿晕染,似箭般两两相对的姜叶在微风中摇曳,格外引人注目。

“这生姜可是全家的‘福星’。有了它,不仅自家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还能带着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尚沙笑着介绍说。

从最初的5亩到如今的余亩地,尚沙从门外汉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姜大王”。种植忙碌期,地里聘请附近40余名村民务工,仅每天拨付群众的务工费就达元。

渴望脱贫,返乡发展生态养殖

29岁的尚沙是野牛山村村民,幼年时父亲的骤然离世,让原本拮据的家庭更贫穷。初中毕业后,他辗转广州、上海等地务工;但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改变家中贫穷的现状,年又毅然返乡创业。

对养殖一窍不通的尚沙,认定村里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资源,首次创业便瞄准山羊养殖。但因缺乏技术,山羊病死导致入不敷出,苦心经营的养殖场被迫关门。

“那段时间压力非常大,到底是留乡继续创业、还是外出务工,自己也十分茫然。”尚沙说。多年走南闯北的经历,练就了过硬的心理素质、不服输的精神,他决定不抛弃不放弃、继续走下去。

重整旗鼓,开辟生姜种植新路

敢闯敢干的尚沙,无意间了解到邻村有人种植生姜效益可观。这让他再次燃起创业的激情,一边实地观摩学习总结经验,一边向相关部门寻求技术支持。

“经过专家鉴定,我们村的土质、气候、水源都十分适合种植生姜。”尚沙说,“年我就流转土地,种植了5亩生姜。”

一路摸爬滚打,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精心照料,生姜种植首战告捷,收获2万斤,产值达6万元。看到发展势头良好,尚沙决定全部留做种姜。年,他在原来基础上扩大到了20亩种植面积。

种植生姜的间隙,尚沙还跑到贵阳、广州、长沙、成都、重庆等地去寻找市场、联系商家,为生姜销售做无缝对接。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当年收获的部分生姜留做种子,其余生姜按每斤3元售出,年收入可达18万元。”尚沙的努力耕耘,终于结出累累果实。两年来,他积累了丰富的生姜种植技术、病虫害管理经验,今年一鼓作气流转了亩土地种植生姜。

“还有一个星期就能收获,最近天南地北的客商都打来订购电话。这里日照充足、水质良好,生姜品质上乘,都是回头的客商,销路不用愁。今年预计亩产斤左右,按每斤3元的价格计算,产值将超过90万元。”盘算今年的收入,尚沙不禁喜上眉梢。

带领群众,烹出脱贫致富“大餐”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家乡人。”创业初期,家乡父老积极流转土地给尚沙种植生姜,在规模发展壮大后,他便就近聘请乡亲们到基地务工。

“从清明前后种植生姜,一直到收获期,我间断性地在种植基地务工,每天有80元的收入,相当不错哦。”贫困户沈玉珍高兴地说,这样“既照顾了家庭、又贴补了家用”。

近年来,为盘活有限的土地资源,切实充实农民的“钱袋子”,岑巩县积极发挥能人带富作用,引导、扶持群众在能人带动下发展产业,使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提及生姜,野牛山村村民向已春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以前种植生姜只够自家吃,没有技术生姜就长得不好,无法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现在,他发展了2亩地的生姜,在尚沙指导下管理得当,预计亩产可达斤,“钱”景喜人。

谈到今后的打算,尚沙说:“我计划成立专业合作社,把贫困户带动起来抱团种植生姜,把生姜品牌做大做强,还要尝试多种立体化生产经营模式,烹出脱贫致富的‘大餐’。”

(吴寿静李丽)——摘自《贵州政协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本期编审:杨元彬

责任编辑:吴汉美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