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医人-肛肠教育网
痔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耿曙光1,袁代解1,钟元帅1,韦日娜1,孙平良2
广西中医院
痔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据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痔的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87.25%,居首位,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其中20岁以上的成年人较为常见,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1]。临床主要以便血,脱出,疼痛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痔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总体上可分为中医疗法和西医疗法。中医疗法中的中医药疗法对痔疮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不少学者通过对本病进行积极适当的中医药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及多方面成果,现就痔的主要中医药治疗的近况做一综述。
1.中医对痔的认识
1.1基础研究概况痔是祖国医学最早认识的疾病之一,战国时期《山海经●西山经》:“有鸟,名曰栋,食之已痔。”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痔的命名,《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了有关痔的分类和证候,该书将痔分为牡痔,牝痔,脉痔,血痔四种。《丹溪心法》有云;“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感风湿,内蕴热毒。”《东垣十书》曰:“治痔瘘大法,以泻火,凉血,除湿,润燥为主。”明确了痔多湿热风燥火邪伤及动脉,以至气血瘀滞,结而成快的病机,提出了痔的分型及治疗方法。
1.2临床研究概况痔的中医药疗法大致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的剂型主要以汤剂和成药为主,多为清热,凉血,解毒,除湿,活血,化瘀等药物。外治法是将中草药以散,膏,洗,熏,敷,贴等疗法,此外还有针灸,火针,放血等治疗方法用以痔疮的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联合使用,联合应用临床较多且效果更佳,具体应以临床辩证为准。在痔的治疗原则上由过去的以消除痔块为目的改为消除症状为目的,无症状的痔无需治疗,有症状的痔应以减轻和消除症状为目的,即解除痔的症状比单纯改变痔的大小要更有意义,因此,在当前,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在治疗痔上有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且是治疗并发症的良好方法,加之操作简单,病人痛苦少,是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
2.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2.1内治法
祖国医学认为痔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病理变化关系密切,所以通过内治手段调整身体平衡以期达到治疗局部病变的目的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理念。在痔的临床分型基础上可采用内服辩证加减的中药汤剂或固定用药等不同治疗方法。
2.1.1辩证治法
中医学历来非常重视应用中药内服中药治疗痔疮,其特点是根据不同分型,辩证施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可将痔分为六种证型[2],分别为风伤肠络型、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阴虚肠燥型、大肠实热型。其中最常见的是风伤肠络、湿热下注、脾虚气陷和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治疗当以清热凉血祛风立法,凉血地黄汤主之。主要用寒凉的药物,使热毒得以清解,是临床治疗痔疮最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用于疾病的早期或体质较为精壮者中医认为痔疮多因外感邪毒,或湿热内蕴下注肛门,所以此治疗理念以清热泻火、凉血为要。孙江采[3]用凉血地黄汤加减治疗风伤肠络型混合痔患者43例治疗嵌顿性混合痔,药用:生地黄9g,当归尾6g,赤芍3g,枳壳3g,地榆炭6g,荆芥炭3g,天花粉3g,生大黄3g(后下),甘草1.5g;排便时喷射状出血者加大地榆炭用量并加侧柏叶10g;排便困难者生大黄加至6g;治疗组有效率95.3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沈志刚[4]用防风秦艽汤治疗肠风热毒型内痔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肛内应用化痔栓,口服甲硝唑片、维生素B2、维生素C,并以1:高锰酸钾坐浴,治疗组予以防风秦艽汤加减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45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38例,有效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79.2%,对比差异显著,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湿热下注型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止血为法王有广[5]采用以僵蚕为主的民间验方口服方加外洗坐浴方治疗痔疮口服方(僵蚕、全蝎、藕节)加外洗坐浴方(僵蚕,苦参,枯矾,芒硝,地榆,金银花,连翘,蒲公英,贯众,侧柏叶,黄连)疗效显著。脾虚气陷型治疗应以健脾益气立法,中医认为人体正气充足既可防病邪入侵,又可使邪怯而病愈-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补气法适用于病程日久或痔疮常伴有便血使气血亏虚者或便后内痔脱出者。张宁[6]用组方(黄芪、党参、陈皮、升麻、当归、柴胡、地榆、甘草、炒白术、阿胶)加中药熏洗方(苦参黄柏,桃仁,红花,当归,五倍子,地榆,白及,大黄,赤芍)治疗脾虚气陷型痔疮患者52例作为治疗组对照组50例仅予马应龙痔疮膏适量纳入肛内或局部外用;7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气滞血瘀型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则,同时也是临床痔的主要治疗原则。因为据现代医学研究,痔病的发病有静脉曲张、血管增生、括约肌功能下降、肛管狭窄等原因,无不与中医气血有关。共同之处是都认为痔核是血液瘀滞导致微循环障碍所致。选用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管渗透性,加强血液循环和扩张血管,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使肿消瘀散而奏效。因此,与中医活血化瘀法有相同之处。胡永顺[7]采用随机平行单盲对照设计,研究组为56例痔疮病人采用自拟消痔汤(槐角,乳香,没药,蒲黄,地榆炭,大黄,枳壳)治疗,对照组采用痔宁片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改善,研究组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内服汤药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而确定的,分型辩证更具有针对性,同时临床疗效表明,内服汤药的方法与其他外治法相结合,效果更优。
2.1.2固定用药
固定用药多是由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制备而成的成药,能够减轻痔疮症状,具有使用储存方便,适应症广的优点。贺平[8]将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痔血胶囊,对照组50例口服槐角丸。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证明痔血胶囊能明显减轻内痔便血、脱出、肛门坠胀感、肛门不适等症状。秦建峰[9]根据朱丹溪“痔疮专以凉血为主,以解热调血顺气先之”的理论自制痔宁丸(黄柏,鬼针草,侧柏叶,地榆,荆芥穗,阿胶,枳壳,当归,白术)治疗湿热下注型内痔例,对照组用槐角丸例,结果:两组治愈数分别为84例和51例,显效数27例和38例,无效数分别为9例和2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7.4%,P0.05,差异有显著性。余之焕[10]运用清解胶囊(黄柏,苍术,黄芩,大黄)治疗痔,对照组服用槐角丸治疗,两组各8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7.6%和89.4%,P0.05,结果显示两组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付冬瑞[11]用致康胶囊治疗血热肠燥型内痔,方法是将例血热肠燥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地榆槐角丸组),结果:致康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7.78%,地榆槐角丸组总有效率为88.89%,P0.05。
固定用药多由疗效确切的方药炼制而成,具有安全性和便捷性且价格低廉,避免了一些手术治疗,间接减轻了患者痛苦,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许多药物的作用机理尚需药理实验来证实。
总体来说内治法多从本入手,标本兼治,对于改善机体的整体状况,纠正痔的发病基础尤为重要,同时当前在对于痔的辩证规律方面研究较少,有待加强。
2.2外治法
外治法可分为熏洗法,外敷法,按摩法,灌肠法,栓剂使用等这些中医药外治方法,在肛肠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治疗作用,如《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与内治的方法不同,但医理是一样的中药外治能使药物通过肛门皮肤和直肠黏膜直接作用与吸收,促进病灶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2.2.1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独特的治疗方法,是以药物加水煮沸或散剂开水冲泡先熏后洗,或用毛巾蘸药汁湿敷患处的方法。王艳辉[12]将炎性痔患者例随机分为以痔疮外洗方熏洗坐浴的治疗组和用1: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的对照组,应用Rid-i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2%(P0.01)。说明痔疮外洗方治疗炎性痔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程跃[13]将例痔疮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为例,两组在痔疮套扎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中药熏洗治疗和口服地奥司明片,结果显示A组患者不仅伤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组其肛周水肿出血的临床疗效也明显优于B组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8.0%远远高于B组8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熏洗疗法治疗痔疮具有恢复时间短临床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
现代医学认为,熏洗能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循环,使血肿和水肿迅速消散,增加药物在表皮的吸收,温热刺激能活跃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应用熏洗法也有局部清洁和消炎的作用。
2.2.2外敷法
外敷法主要是将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敷于病变组织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林晖[14]应用经验方青梅膏(青黛、石膏、海浮石、冰片)治疗急性发作期痔病,其中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6.96%(P0.05),且治疗组疼痛、便血的平均起效时间、平均消除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晓燕[15]研究中药生肌膏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设计对照组仅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两组各4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种类及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7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肿胀,便血,复发率方面也均有统计学差异。得出选用中药生肌膏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优于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盛加成[16]选用肛泰软膏治疗痔疮患者例,对照组通过口服三七化痔丸治疗,结果示:治疗组60例,痊愈12例,显效31例,有效9例,无效8例,愈显率71.7%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0例,痊愈6例,显效35例,有效5例,无效14例,愈显率68.3%,总有效率7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证明肛泰软膏止痛,止血,消肿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外敷药物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皮肤,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手术后还可以防止术后出血,是临床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2.2.3塞肛法
塞肛法是将栓剂纳入肛门内,通过肛门吸收以期达到治疗痔疮的目的,栓剂在肛肠中的应用很广,有止血止痛,消炎消肿之功用。
张桐亮[17]研究双龙痔疮栓剂治疗痔疮的临床效果及与马应龙痔疮栓治疗痔疮的对照组疗效对比,其中治疗组例,对照组例,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治疗,结果示治疗组对内痔,外痔,混合痔有效率分别为97.56%,98.15%,96.94%。与对照组对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7,54%和93.9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X2=7.92,P0.01,两组差异性显著,说明两种药物对痔疮的治疗均有效果,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高景芳[18]观察普济痔疮栓(熊胆、粉猪胆、粉冰片)对痔疮出血患者的止血效果,将例痔疮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应用普济痔疮栓,对照组应用痔疮拴,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4%,明显优于对照组(64.8%)黄永兵等[19]探讨九华痔疮栓(白及、侧柏叶、紫草、浙贝母、大黄、冰片)对内痔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例受试对象分配到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九华痔疮栓,对照组采用马应龙痔疮栓,根据疗效标准肛管直肠静息压力测定判断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肛管直肠静息压力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李玄等[20]观察复方白氟止血栓治疗内痔出血的临床疗效,对例内痔(混合痔)出血患者给予复方白氟止血栓置入肛门内治疗,并以马应龙麝香痔疮栓89例作为对照,计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18%,2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其实,栓剂,膏剂,洗剂都是与血管增生学说相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减轻局部刺激及炎症,从而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2.2.4坐浴法
坐浴法是中医治疗痔疮传统方法之一,同时对于痔疮术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该法是将中药煮出药液后进行坐浴,一般坐浴时间为15~20分钟,该法中的药力可借助热力作用刺激肛门周围局部皮肤,促使肛周皮下血管扩张,从而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新陈代谢而治疗痔疮。程焱华[21]观察痔疮2号坐浴液(黄芩、黄柏、大黄、赤芍、地肤子、槐花、薄荷、苦参、五倍子、玄明粉)治疗外痔的临床疗效,以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治疗组例采用痔疮2号坐浴液坐浴治疗,对照组例采用麝香痔疮膏外用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为55.8%,有效率为97.5%,对照组则分别为31.8%75.7%,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王爱华[22]探讨苦参汤外洗治疗炎性痔疮的临床疗效,将90例炎性痔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观察组应用苦参汤煎液坐浴,连续治疗2周,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5按压法
按压法是指俯卧位或每日排便后坐浴时,医生用戴手套的右手食指由轻到重用力揉、按、推肛缘肿物,或用拇指和食指迅速用力将血栓捏碎,最终使疼痛的肿物消失或缩小而被送回肛内,随后食指插入肛内用力扩肛,放置敷料压迫包扎的方法。可以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缩短病程,减轻肛门部不适感的作用.韩丽君[23]观察按压手法加中药热敷治疗有肿痛症状痔病的临床疗效,将例有肿痛症状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例,对照组例,治疗组采用按压手法加中药热敷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中药熏洗疗法,两组采用相同的外用中药,结果显示两组显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天第4天第7天疼痛和肛缘水肿积分分别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熏洗治疗肿痛型痔病有一定的疗效;按压手法加中药热敷治疗肿痛型痔病疗效显著。
2.2.6垫衬法
垫衬法起于中医外治法之一坐垫法,依据肛门垫下移学说理论,通过所创制药垫的物理和药理作用,使已下移的肛门垫复位,未下移者得到预防,痉孪的括约肌得到改善,从而起到缓解痔疮症状的效果。季英[24]用由鸡冠花、地绵、刚嘎雾布斯(蒙药)等多种中蒙药组成,并按人体肛门及肛周局部解剖结构设计的药垫治疗痔疮患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是用PP粉坐浴加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治疗的例痔疮患者,结果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4%,优于对照组65%(P0.05),证实本品对痔疮的脱出、肿痛、出血、疡痒、下坠等症状有较高的疗效。
2.2.7挑刺痔点法
挑刺痔点法是通过在痔点用三棱针或大号缝针挑断皮下纤维组织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长期流传于民间,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对内痔,外痔,混合痔有一定疗效,此法具有方便独特,简单安全,易学易用,治疗后不影响工作,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尹和宅[25]运用挑治法治疗内痔患者56例,经2次痔点挑治,治愈20例,好转23例,未愈13例,总有效率77.6%。
2.2.8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中医传统疗法,治疗痔疮疗效肯定,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合各年龄阶段。张艺[26]取臀中(双)二白、承山穴治疗痔疮急性发作46例,针刺组24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22例,总有效率77.3%,针刺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潘江[27]将9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加中药熏洗组,单纯针刺组,中药熏洗组,各30例,结果示总有效率针刺加中药熏洗组为90.0%,单纯针刺组为86.7%,中药熏洗组为73.3%,3组比较,针刺加中药熏洗组疗效与单纯针刺组相当,但优于中药熏洗组(P0.05),说明针刺加中药熏洗治疗急性期血栓性外痔的疗效优于单纯针灸治疗或单纯的中药熏洗治疗。针刺疗法根据人体经络理论“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通过针刺穴位以达到调理气机,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治疗目的,我院采取毫针治疗脱垂性痔,临床取穴以:长强,八髎,上巨虚,足三里,中脘,关元,肾俞等配合阿是穴治疗,每日一次,每次留针约30分钟,7日一疗程,受到良好效果。
2.2.9耳针疗法
由于痔的发病与直肠肛管内压有关,耳针疗法能促进直肠蠕动,缓解直肠肛管内压,故对于痔的治疗能起到一定作用。张海龙[28]选取大肠、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等耳穴针刺和服用化痔汤(地榆、槐花、苍术、黄柏、大黄、三七、当归、火麻仁、甘草)治疗内痔72例,并用槐角丸治疗7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和84.93%(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2.10艾灸疗法
艾灸可起到扩张血管,使血流畅通的作用,因此可以起到减轻痔疮病情的目的。高佩华[29]运用天灸法治疗内痔例,取穴支沟、二白、承山、大肠俞、天枢,天灸法药物组成为巴豆(去皮)斑蝥(去头足翅)蜂蜜,设对照组例用肛泰帖敷神阙穴治疗,结果示治疗组痊愈率为72%,对照组为33%,疗效差异显著。
2.2.11推拿疗法
崔宏钧等[30]沿长强穴至肛周两侧移动推拿,直至会阴穴,按压数秒钟后,最后揉摩肛周,治疗65例,治愈18例,好转38例,无效9例。
临床观察显示针灸疗法效果显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效果更佳,应予以推广,但当前疗效观察居多,中医发病机理研究较少,治疗方面则多以局部取穴、经验用穴为主,很少涉及经络辨证,通过经络辨证探讨痔疮发病的中医机理,以指导临床,提高针灸临床水平,这是今后临床有待继续研究的地方。
综上所述,痔的中医药治疗历史悠久,方法诸多,疗效显著,且相对于其他疗法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虽然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关于痔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但中医药治疗仍然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在治法和用药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应努力挖掘民族瑰宝以造福全人类。
↓↓长按图片→识别北京白癜风价格是多少北京治白癜风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