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GZDDW

05:16

1月7日上午,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炎性肠病杂志》、GastroenterologyReport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广州消化道疾病周”会议主会场正式开幕。

大会伊始,主题宣传片《微尘亦有光》温情发布。“医”路前行几多波折,某些时刻,你我渺小若微尘。可即便如此,在各自的人生际遇里,大家“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微光成炬,自可消世路风霜与心头积雪。

据介绍,今年的消化道疾病周依旧沿用“守真,创新,未来”为办会主题。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诊治难点,邀请到国内外数百位消化道疾病领域的外科、内科、肿瘤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演讲、主持、研讨及手术演示嘉宾。

大会共设有32个会场,其中1个主会场,19个分会场,12个会前会、学习班,涵盖胃肠外科、肛肠外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消化内镜及影像、超声、病理、护理等多个领域内容。

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举办开幕式、分论坛、研讨会、研修班、译者会、学术组年会等,同期举办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疑难病例比赛等配套活动。大家围绕消化道疾病展开交流,为该领域医学共同体的建设献智献策。

本届消化道疾病周由中华医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名誉组长汪建平教授、医院协会副会长兰平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前副主任委员胡品津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我院荣誉院长、大会主席汪建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今时今日虽遍地荆棘、百业待兴,但物候更新、未来可期,我们要思考和寻求更多跨学科、跨专业的协作,以此更好地应对新问题、提出新方案。本次消化道疾病周主会场将推出系列重磅级学术报告,希望所有的参会同仁能从其中获得启发,找到方向。

通过视频,中国科学院、中华医学会会长赵玉沛院士代表中华医学会对会议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回眸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赵玉沛指出,期待广州消化道疾病周能够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的精品学术会议,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外科学系陈孝平院士则在贺信中提到,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已成为消化道领域的品牌会议,为全国胃肠外科、消化肿瘤、消化内科及相关领域的同道们搭建了一个多学科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

我院院长文卫平教授在致辞中感慨消化道疾病周与六院共同成长的这段时光,他首先代表六院对线上线下的同道表示热烈欢迎,并动情地说道广州消化道疾病周已历九届,影响力不断扩大,有力推动了我国消化道学科体系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中山六院的全国影响力。

开幕式上,还发布了“年度中国消化道领域十佳临床研究”评选结果。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我院副院长康亮主持。

在随后的学术环节,业界大咖纷纷登场,为线上线下的业内同行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总编辑以《文以载道铸魂育人》为题畅谈医学人文的前世今生以及何去何从,令人印象深刻。

医院副院长、普通外科李国新教授在《保功能时代胃癌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的讲座中分享了他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及妙招。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肿瘤内科徐瑞华教授则带来了《结直肠癌分子分型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的分享。

中山大学副校长、我院胃肠外科首席专家兰平教授则以我院详实的临床、科研为例,畅谈《结直肠癌外科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重点谈到早筛、手术微创化及精准化、综合治疗和交叉融合等方向。

中国工程院、医院李兆申院士则在线上分享了《中国消化内镜这十年》。

医院消化内科陈旻湖教授在《中国高水平IBD中心的质控与建设》提到,他们的经验是,将医疗同盟的建设提升到政策高度,来达到更为有效的推进作用。

中医院结直肠外科王锡山教授以《NOSES道中有道》为题分享了他在经肛腔镜手术领域方面的独到经验和成熟见解。

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就《大肠癌治疗中心的建设与思考》为题进行了淋漓尽致的阐述。

医院胃肠外科季加孚教授带来了《胃癌外科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的精彩分享。

医院院长、结直肠外科顾晋教授就《保功能时代直肠癌不同新辅助治疗后cCR处理策略》这一消化道领域热门话题与同道进行了交流。

主持阵容也是群星荟萃!

聚势谋远,共话未来。我们相信,这次大会必将有力推进消化道领域更高维度的创新,促进更高水平的开放,增进更高质量的合作,推动更高层次的共赢。

正如欢迎辞中提到的:

君子以文会友、以义相合、

以技相交、以志相知

这一次我们相聚羊城和云端,共享盛宴!

责任编辑:张源泉、唐小雨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

终审:康亮、朱昌平

审定发布:李汉荣

内容来源:中山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