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这是年9月,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发布的中期结果。
1个月后,国家药监局发出国内第一张、全球第二张基因检测癌症早筛三类证,主要针对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
企业供图
又过了4个月,诺辉健康(,HK)顶着“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的光环在港交所上市,中国肿瘤早筛行业迎来融资热潮。
诺辉健康打开了中国的肿瘤早筛赛道,作为行业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放大镜下观察评论。肿瘤早筛产品的定位是什么?临床试验合规验证难点何在?商业化路径如何走通?未来行业格局如何?
10月中旬,接受“每经人物·大健康”栏目专访时,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表示,目前国内癌症筛查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存在产品和技术合规性的问题,但未来将是国人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叶青希望把肿瘤早筛产品做成快速医疗消费品,但他也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
空白市场里走出的“第一证”和“第一股”
年2月18日,6岁的诺辉健康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中国资本市场迎来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癌症早筛公司。
年10月,诺辉健康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拿到了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基因检测癌症早筛证。在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癌症早筛和基因检测市场,这是一个振奋行业的消息,同时也为诺辉健康的资本之路铺平了道路。
回想起6年来在空白市场中探路的历程,朱叶青感叹当时“难而正确的”坚持。
“常卫清”虽然是对标美国同类产品,但后者也并不是一直高光。
年,FDA批准了精密科学(ExactSciences)的Cologuard,这是全球第一款基于粪便中的DNA样本并联合便潜血检测的多靶点肠癌筛查产品,获批3个月后便进入联邦医保,销售收入已达8.2亿美元。凭借医疗和商业上的双重成功,精密科学向全世界展示了肿瘤早筛的广阔市场。
不过,年早筛证的审批在中国还是空白。朱叶青仍会面对投资人的疑问。“诺辉健康为什么要做一个在技术和商业化上都很难实现的产品?”Cologuard上市后并未立刻写进美国的医疗指南,国内对肠癌早筛产品获批的预期迅速走低,资本对诺辉的估值也随之打折。
但作为癌症患者的家属,朱叶青对母亲所经历的肿瘤治疗之艰难有切肤之痛,也清楚国内医疗资源在重大疾病的治疗上仍相对匮乏,比起研发资金多、成功概率小的原研药,癌症筛查市场的潜力其实要大得多。
通过“早筛”把医疗产业的关口前移到健康产业,这在中国还是一块无人涉足的空白地带。
当时,国内传统筛查结直肠癌的方法包括问卷、直肠指检、大便隐血试验或肠镜,由于国内人口众多,且肠镜费用贵、耗时长、有不适感等,国内结直肠癌的筛查多采用指检和大便隐血试验的方法。但由于这些常规手段检出率较低,检查方式对受检人颇为尴尬和不便,依从率很低,漏诊时有发生,导致我国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不及美国一半。
当同窗挚友陈一友和吕宁参与的前期探索性临床取得了小范围的成果后,朱叶青便决定全身心投入这个新事业,年,诺辉健康在北京成立,致力于做中国的Cologuard“常卫清”。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决定,如果健康医院内,就已经把90%的人关在门外了。能把场景移到居家,通过粪便随时都能检测,大幅度提高了大家对肿瘤早期筛查的接受度,这是它最大的意义。”朱叶青始终认为,“粪便样本+居家检测”的产品模式在中国的空白市场也能走得通。
空白意味着机会,同时意味着没有经验可循。
投资者的顾虑是有充分理由的。对于癌症早筛这一“新鲜”的医疗器械产品,国内医生没有设计临床试验方案的经验,监管部门也没有审批先例。
“汉化Cologuard”进入市场是否会水土不服,不能进入医保该如何定价?消费者是否愿意接受肿瘤早筛这一新鲜概念,并且心甘情愿地为其买单?
虽然拿到了“第一证”,成为了“第一股”,但在一个空白的市场里,投资者提出的疑问仍然很多。
早筛产品要用做药的态度做临床试验
面对市场疑问,朱叶青最有底气的回答是临床试验数据。
作为癌症早筛产品上市的必要条件,以结直肠癌筛查为例,临床验证需要用有限的资金,证明产品在无症状高风险人群中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和发现癌前病变的能力。对于行业内所有企业,这是产品上市竞速的关键一环。
年8月,当朱叶青凭借《互联网+癌症早期筛查》商业计划书,帮公司融得第一笔万美元时,诺辉健康就站在了临床试验的关口上。
摆在朱叶青面前有两个选择,比较容易的是先拿到辅助诊断证,再去突破肿瘤早筛证。这种做法直接拿历史数据做试验,整体相对保险,但结果可能偏离真实世界,产品不能为患者提供一锤定音的结论。
另一种选择是做前瞻性临床试验。不像回顾性临床试验使用历史数据,前瞻性临床的重点不是入组数量,而是筛查出的目标阳性例数,以常卫清为例,注册临床是否完成要看在入组人群里发现一定数量的肠癌以及癌前病变(进展期腺瘤)的患者,这个在临床实验的规模和时间上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大大增加临床试验在资金、时间、结果上的不确定性。
朱叶青选择了后者。他知道,拿到的是哪种“证”,直接关乎常卫清的产品定位和公司的发展方向。虽然前瞻性临床试验风险大,但只要做成了,诺辉健康就可以获得基因检测癌症早筛三类证,像Cologuard一样一战成名。
“做医疗产品没有捷径可走,像做药一样,只有把真实临床数据做好,才能在合规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另外,初创公司的资金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只够用来做一两件事情,不断地做选择很容易迷失创业方向。”朱叶青一次又一次地说服劝自己放弃的人。
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18种癌症诊疗规范》,体外诊断早期筛查手段被列入主流筛查手段,癌症早筛在医疗市场有了“通行证”;同年,诺辉健康开启中国第一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
所有入组人群先用常卫清检测,再通过医院做肠镜,通过比对两项检查的结果,给常卫清的“表现”打分;如果患者切除组织,还需要做完整的病理报告,才能视为一个完整的病例。
年10月,临床试验的最后一个患者入组完成;年1月,所有数据就递交到药监局。这是一份亮眼的数据——常卫清对于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对于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高于传统的便隐血检测两倍以上;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6%,这意味着如果用户检测结果为阴性,就基本不再需要进行肠镜检查。常卫清具备排阴的独立筛查资格,为产品获批带去了很大的希望。
靴子落地是在10个月之后。年11月9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常卫清的创新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在预期用途中,明确常卫清适用于40岁-74岁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至此,诺辉健康收获了一张全球稀缺的证件,为国内肿瘤早筛企业留下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年的3月5日,药监局的审评中心专门发文,明确指出:基于前瞻性试验,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NPV)是批准癌症早筛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
中国早筛从此进入合规阶段,中国版Cologuard“常卫清”持证入市。
长周期做医疗快消品从“教育”医生开始
年,诺辉健康总营收万元,同比增加21.1%;净亏损7.88亿元,同比扩大.40%;扣除非经营性亏损,经调整净亏额为1.68亿,同比扩大24.44%。其中,当家产品常卫清年总营收万元,贡献仅为8%。
“产品没有获批前,大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