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做了3万例内镜检查,发现早癌例!医院内镜中心对年上消化道早癌的盘点。
过去5年,也就是-年间,我市居民上消化道早癌诊断率逐年升高,上消化道早癌呈增长趋势,其中诊断率上升趋势最高的是食管早癌。
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有家族遗传史、抽烟、饮酒等)每年应做一次胃镜,查查食管和胃部情况。
据了解,市人医消化内镜中心每年施行3万余例内镜检查,年全年,检出的消化道癌症中,共检出早癌例,其中,食管早癌例,占比67.66%;胃早癌70例,占比20.96%;结直肠早癌38例,占比11.38%。
“与往年数据相比,早癌的诊断率总体呈增长趋势。”市人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副主任伏亦伟介绍,-年间,食管早癌的诊断率依次为9.80%、17.52%、27.54%、32.21%、36%;胃早癌则是3.78%、7.44%、21.53%、19.20%、28.1%。
先进设备和技术降低漏诊率
早癌检出率增高,与医疗设备的改进有很大关系,目前市人医使用的内镜设备亮度、分辨率、性能都有所提高。
过去在普通胃镜下消化道早癌病变往往会有一定的漏诊比例,很难诊断。现在有了放大胃镜、染色胃镜等,通过对胃黏膜喷洒染色剂并进行放大处理,能够更清楚地观察到胃黏膜的微细结构,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现提供帮助,大大降低了漏诊率。
伏亦伟说,早癌检出率越高,中晚期的癌症患者就越少。
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市疾控中心发布的《年泰州市恶性肿瘤登记专题报告》中显示,年泰州恶性肿瘤发病顺位前五位依次是食管癌、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泰州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前十榜单中,食管癌、胃癌、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纷纷上榜且位居前列,消化道恶性肿瘤是泰州市民的第一杀手。
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科长赵小兰认为,泰州市民消化道肿瘤发病率高与本地区市民喜欢吃腌制、烧烤、油炸类的食物有关,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二甲基亚硝胺、苯并芘、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腌制品里面含有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个确定的致癌因素。除此之外,早期无明显症状、筛查工作不完善是重要的因素,让很多消化道早癌成了漏网之鱼。
早发现早治疗或可根治
“从临床上看,很多消化道癌症患者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拿胃癌来说,即使接受了手术治疗,总体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了20倍,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也仅延长了6个月,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伏亦伟说,如果在早期就进行胃镜、肠镜的检查,能够极大提高早癌的检出率和治疗效果,通过微创手术甚至能够根治。
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有家族遗传史、抽烟、饮酒等)每年做一次胃镜查查食管和胃部情况。即便不是高危人群,上腹部有不适症状的最好做内镜检查,如果无不适症状,45岁以上人群也可进行一次内镜筛查。
目前,市人医消化内镜中心已经全面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医师在检查前为患者注射短效麻醉剂并全程监护,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记者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