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哪个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930/09073071708.shtml

3月9日,杭州市余杭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从公安卫健、基层党员干部到志愿者、企业,奔走在疫情第一线的力量,如一道道微光,点亮了驱散病毒的炬火。这些人,既是普通人,也是战士,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也汇聚成攻坚克难的余杭力量。

图说:柯细权余杭区宣传部供图(下同)

这个生日,有“疫义”

“生日快乐,虎虎生威!”3月9日晚,仓前派出所民警柯细权在执勤岗位上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日。

当晚突发疫情,仓前派出所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火速集结20余名警力赶往仁和街道支援。3月10日下午,作为派出所骨干民警,柯细权又带领30余名警力迅速支援仁和。

得知丈夫柯细权被抽调支援防疫一线,妻子程亚芬和两名可爱的女儿早早地发来了生日祝福。但柯细权一直忙于防疫执勤,直到晚上11时20分才发现妻子发来的信息。

“刚到点位,都没时间看视频,谢谢宝宝的祝福!”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柯细权看到信息后回复道。

图说:刘银宇

3月10日晚,26岁的良渚派出所民警刘银宇也在防控疫情工作岗位上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当晚,他正在上纤埠船匣道路口卡口执行战疫任务。虽没有家人的陪伴,没有美味佳肴,也没有好友相聚,但领导的慰问和同事的祝福,让刘银宇备感温馨、鼓舞。

疫情发生以来,余杭公安忠实践行“三能”要求,全警上岗、逆行而上、不分昼夜、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投入本轮疫情防控阻击战,对他们来说,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才是最大的意义。

这个手术,“不疼”了

3月12日下午,径山镇平山村的防疫值班室里,谁也没有想到,村党总支书记姜雅萍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图说:姜雅萍

“你不是做手术去了吗?”当看到姜雅萍时,“战友”们都是一脸诧异。姜雅萍却只匆匆“含糊”两句,就即刻投入村里的防疫指挥工作,带领全体村干部,动员村里党员、网格长、志愿者广泛参与,挨家挨户上门开展防疫宣传、做好“愿检尽检”保障、“一老一小”核酸检测任务等工作。

原来,此次余杭疫情来临前,姜雅萍已经预约了息肉摘除手术。姜雅萍的直肠中有3颗息肉,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并完成手术。

11日手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姜雅萍放不下村里事务,不停地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出院。在这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再也耐不住性子,要求强制出院。医生用术后大出血的案例“吓唬”他:“这可不是能开玩笑的!”却还是拗不过姜雅萍的坚持。

写了一份承诺书,医院检查、打点滴后,姜雅萍在3月12日出院,一出院便回到工作岗位。

径山镇党委书记沈萍得知这个消息,立刻向姜雅萍下达了“强制休息的指令”。谁料,他口头随便答应着,手上的工作依旧不曾丢过,不顾术后虚弱的身体和沙哑的喉咙坚守在岗位上。“这就是‘战时状态’。”姜雅萍说。

得知他“无视”强制休息的指令,径山镇组织委员特地过来看望,嘱咐他照顾身体要紧。队友们也时刻盯牢这个“不安分”的人,不让他干重活、累活,还医院打点滴。“愿检尽检”过程中,姜雅萍与队友们一同给村民提供操作指引,村民偶然得知他刚做完手术,感动不已,更加积极配合。在共同努力下,平山村有序协调了连续数轮的“愿检尽检”保障与统计等工作。看到结果显示全员阴性时,姜雅萍才松了一口气。

忍痛带病坚守“疫”线的姜雅萍还是一名政协委员,他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我必须冲在防疫一线。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践行着为民服务的初心。而且收到了这么多关怀,我也很感动。”

说伤口不疼,是假的。说初心不忘,是真的。在径山,在余杭,还有无数个像姜雅萍这样的党员干部,为疫情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图说:贴满手写祝福语的爱心早餐

这份早餐,有点“料”

3月12日天刚蒙蒙亮,余杭街道禹航路79号养生汤锅·江湖菜馆却传来热闹声响。“小心盛放,不要撒了!”“抓紧速度,注意保温!”“鸡蛋都放了吗?都要有!不要落下一个!”追踪声音,一群穿着红马甲的人正忙着准备“加料”早餐。

“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真的很辛苦,我们只是希望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余杭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同时也是这家餐厅的负责人马紫伊说。

此次爱心早餐活动由余杭区红十字会联合区博爱家园志愿服务中心发起。得知此计划时,马紫伊积极响应,毕竟她已轻车熟路。年疫情突发,马紫伊在四川开花店,每天早上和朋友一起做一两万个面包派送给一线防疫人员,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我是去年年初来到杭州的,前脚一到后脚就加入了余杭区红十字会做志愿者,随时随地做公益是我的一种习惯。”

在几位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下,不出一会儿,养生粥、炒青菜、水煮蛋,都已有序地装在饭盒里,每个饭盒上还有特别的加“料”。“谢谢你,上演最美逆行”“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谢谢你,用生命守护生命”……一张张手写祝福语便利贴让人看了动容。

“我认为文字是有力量、有温度的,是可以传递情感的。”区博爱家园志愿服务中心主任冯宇专说,“我们想用这种方式,向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表达感谢。他们守护居民健康,我们来守护他们!”

早上7时45分,多份特别“加料”的爱心早餐在志愿者“护航”下,抵达仓前街道核酸采样点,盛满温情。

图说:王丽燕

这个群像,叫“党员”

烈日当头的正午,清合嘉园东区门口,獐山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王丽燕正和志愿者们将生活物资搬上车,准备运往附近的小区。“这是我们社区被划为管控区后第一次发放物资,目前已经搬了13车,共有多户需要送。”王丽燕连轴转了40多个小时,几乎没有合过眼。

作为仁和广场核酸检测点的负责人,王丽燕除了做好核酸检测点布点工作外,还要与街道、医院对接,维护秩序,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这个核酸检测点位人较多,情况也比较复杂。”还没等话说完,一个电话进来,王丽燕原本有些疲惫的声音又抖擞了起来,“别急,你在家等着我,我马上就到!”一转身,她又投入到繁杂的事务中。

把党旗插在最前沿,让党徽亮在第一线。疫情发生以来,余杭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不论是核酸采集还是隔离管控,不论是入户摸排还是运送物资,他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让红色成为战疫的主旋律。值得一提的是,退伍老兵、党员志愿者、非公企业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多元力量也纷纷加入到这场疫情防控大考中,共同汇聚起同心战疫的红色力量。

图说:物资装满了货车

这份心意,重千金

疫情当前,一批批爱心企业赠物资送温暖,与余杭人民共同战疫。创业在仁和、生活在仁和的李海李松兄弟俩,也以自己的力量为“第二故乡”仁和送去支援。

近日,在一家超市的仓库门口,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矿泉水和方便面整齐码放进货车。这批货物将送往仁和街道新桥村。物资的捐赠人李海、李松说:“我们打工在仁和、创业也在仁和,把仁和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管控原因我们暂时回不去了,但想到我们在仁和待了这么久,听到这里有疫情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所以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箱矿泉水、箱泡面和10顶帐篷装满了两辆货车,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最终送达了位于运溪路(仁和段)的卡口。新桥村的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在这里。他们将作为这场爱心接力的下一棒,把这些物资送往最需要的地方。

而另一边,双陈村村委门口工作人员正在仔细清点一批租客捐赠的0斤蔬菜。“小心一点,都是刚采购的新鲜菜心。”今年31岁的陈永梅是双陈村的租户,这批爱心蔬菜正是由她和老公孙杰共同采购,“我们刚好是做蔬菜批发生意的,手上有资源,看到大家都在防疫也想出点绵薄之力。”

收到这批蔬菜后,双陈村村委立即按照比例,由村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把这批爱心蔬菜送到目前正在居家隔离观察的计家坝村民家门口。

无论物资重“几斤”,这份情谊值“千金”。在平时的生活里,他们是普通的余杭市民。在抗疫的“战场”上,他们是党员、是战士、是先锋。这样的故事听来很平凡,却无比温暖。

通许员高晓玲谭琴新民晚报记者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