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近日,一则关于“生长激素”的市场传言令A股市场上的相关概念股叫苦不迭。

事情源于5月20一份《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共同开展省级药品和耗材超声刀头联盟采购工作的函》的流传。文件显示,广东省医保局拟组建区域集团采购联盟,药品和耗材分别由广东省平台、深圳耗材平台负责具体实施。广东省医保局向山西、福建等16个省区医保局发出邀请,共同开展省级药品、耗材超声刀头带量采购工作,各省区可选择单个或多个产品参与联盟采购。

与此同时,有自媒体曝出16个省区组团带量采购的品种名单,共涉及个品规,其中,重组生长激素赫然在列。

消息出现后,A股两大“生长激素”概念股纷纷下跌,其中,有“药茅”之称的长春高新5月21日跌停,另一家安科生物则在同日下跌13.06%,并于24日再次跌7.69%,自5月20日消息曝出至今共5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幅达20.27%。

安科生物今年以来股价走势(标红部分为近5个交易日走势)

不知是否是看到公司股价“大跳水”后有点坐不住了,安科生物于24日晚间披露了一份调研活动信息公告,对此前的市场传闻做了大篇幅的回应。

最新回应:未收到关于采集的文件,产品份额及价格均不受影响

安科生物在公告中表示,在看到网传文件后,公司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咨询,相关信息还在不断汇总中,并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接到任何政府单位关于集采的书面文件。

对于网传文件如若属实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公告回应称,目前公司生长激素体量相对较低,且公司生医院内销售比例不到30%,根据公布的规则,公司保住原有大部分份额是可以的。

而对于生长激素进入采集后对产品价格的影响上,安科生物则表示,生长激素这个品种医保占比极低,患者家长自费支付意识显著;加之矮小不影响儿童其他方面发育的疾病,从目前治疗的群体来看,大多数是家长从提升孩子未来竞争力的角度进行治疗,因此会更注重对产品以及厂家服务,而非价格,言外之意就是对产品价格的影响并不大。

生长激素空间巨大还是盲目滥用?

资料显示,安科生物全称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包括主导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α2b(安达芬)系列制剂、重组人生长激素(安苏萌)、抗精子抗体检测(MAR法)试剂盒(安思宝)。

其中,安达芬用于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的治疗,安苏萌用于内源性生长激素缺乏导致的儿童生长缓慢等疾病,均属于生物制剂。

根据公司年财报,分产品看,安科生物生物制品年实现营收8.95亿元,占公司总营收52.63%,是唯一一类连续五年实现营收增长且占比均过半的产品类别,在安科生物的核心地位显而易见。

图源:Wind

从年报中不难看出,安科生物当前及未来的主要业务重点均在生物制剂尤其是生长激素的研发及生产销售上。

据公司披露,此前募资1.5亿的年产万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线扩建项目已申报至国家药审中心,目前正在审评审批中,全部投产后可以为长效生长激素提供原材料,预计可新增公司年销售收入7亿元;公司用于治疗儿童生长缓慢的在研项目“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已完成临床研究,生产线正在准备,待申报后即可量产;用于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注射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在申报审评中。

安科生物为何选择不断加码生长激素产品生产?

资料显示,生长激素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生长激素主要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制剂三种剂型,三种剂型因效果市场依次递增,价格也依次提高。其中,粉针年化费用近1.9万元,水针年化费用在4.2万元左右,长效剂型的年化费用则在19.6万元左右。

年前,安科生物在售的剂型均为粉针,中旬,公司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获得药品GMP证书,代表公司的生长激素产品中增加了水针剂型。而在长效制剂方面,安科生物已于年完成了三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家长效制剂企业。目前国内仅有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拥有上述三种剂型。

新时代证券研报指出,内地人生长激素市场潜在空间巨大,理论上可用药人群有望达到万至万人,而实际用药人群数量还很小,远未达到“天花板”。中信建投证券研报则指出,即使结合内地每年约万人患病,治疗费用按每人每年2.4万元计算,假设渗透率为10%,那么生长激素在内地矮小症的市场规模可达亿元。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近年来,与生长激素滥用的有关现象时常曝出。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年生长激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在3.1%左右。也就是说,全中国14亿人口中有万人患有矮小症。

对于这一数据,业界一直质疑声不断,认为混淆了医学上的“矮小症”和生理上的“个子矮小”之间的差别。

年,知名儿科教授叶医院对儿童滥用生长激素,而后被强行辞退。他曾向媒体表示,由疾病导致的儿童身材矮小症其实并不多见。

根据上海医院对例身材矮小的病因分析报告,只有21.99%的孩子是生长激素缺乏,其他孩子根本没有必要使用生长激素。

央视也曾多次曝光滥用生长激素的问题。《每周质量报告》曾报道,不少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医生将生长激素当增高药,给渴望长高的青少年使用,这种情况不在少数。

不仅如此,给不需要补充生长激素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也会面临严重风险。

根据年一份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Research的论文显示,牛津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对40万英国人进行研究后发现,生长激素发挥作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升高,容易增加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

营收停滞、研发缩减,追赶“药茅”需要几步?

从整体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根据智研咨询报告,目前国内获批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生产企业仅有7家,其中包括4家国产(金赛药业、安科生物、联合赛尔、未名海济)和3家进口(诺和诺德、LG生命科学、辉瑞)。

生长激素水针现已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剂型,4家国内主流生长激素企业中已有3家上市水针产品,重组人生长激素领域的市场竞争将会日趋激烈。

市场份额方面,由于目前仅金赛药业拥有国内市场上唯一的长效生长激素,且公司粉针、水针两种剂型均为同剂型中国内上市最早的,因此该公司整体的市场份额较高,根据Wind统计,约占整个市场的74%,行业地位明显高于同业。安科生物排名第二,但与金赛药业市占率差距明显,仅有15%。

市场份额大步落后之外,安科生物要想在生长激素这条细分赛道上追赶行业老大,还面临着其他阻碍。

首先是营收瓶颈。年报显示,安科生物营收总额17.0亿元,同比下滑0.6%,“领头羊”长春高新年营收总额39.2亿元,同比增长15.48%,主营生长激素的子公司金赛药业去年实现收入58.03亿元,同比增长20.34%,相较之下,安科生物的表现差强人意。

营收按行业拆分来看,除生物制药营收同比小幅增长外,其他几大产品均出现营收乏力现象。

图源:安科生物年年报

其次,在产品研发上,安科生物的研发投入亦有所下降。年报显示,安科生物年研发投入金额为2.12亿元,较年2.52亿元降超15%。但另一边的金赛药业,还在不断改良产品。资料显示,金赛药业正在通过研发生长激素口服产品以优化患者用药体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应对市场竞争。

除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外,对于研发的另一关键“研发能力”,安科生物或许也与长春高新存在一定的差距。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梳理资料发现,长春高新粉针剂型于年上市,一年后安科生物也推出了粉针剂型,二者的起步看起来并没有很大差距。

但在水针剂型的推出上,安科生物却比长春高新晚了14年,甚至在长春高新年已经推出长效针剂型后,安科生物还没有研发出水针剂型,直到年才成功推出。最新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安科生物的长效针剂仍在研发之中。

图源:网络

可以看出,安科生物未来想瓜分市场份额并不轻松,除了要尽快改善自身短板外,还要更大速度地追赶,以减少与对手的差距。

安科生物还面临高管减持。公司于4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赵辉女士持公司股份约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61%),计划在六个月内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

安科生物要如何改善?根据其年一季报,公司或许把方向瞄准了“宣传推广”上。一季报显示,年公司一季度的销售费用为1.7亿元,同比上涨了48.65%,近半数的销售预算主要用来加强市场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安科生物曾因产品宣传问题引起过争议。一则发表在网络上关于安科生物生长激素的文章,曾直接以“安苏萌:全球最安全的生长激素水剂获国家生产批件”作为标题。

但根据《新广告法》规定,广告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上述词语被业内普遍认为不仅违反了公平竞争原则,还违背了广告的真实性原则。

回顾公司过去几年发展,安科生物曾在年因为销售费用大增而使得业绩大跌眼镜。如今,这家公司又要“重走旧路”吗?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将继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