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儿子照顾着40多岁的残疾父亲,60多岁的老母亲照顾着38岁残疾的女儿。在谭经碧家中,原本正值壮年的夫妻俩突然变成全家的累赘,因双双肢体残疾加上身患重病,家里的老少不得不担起照顾他们的重任。“本来该我俩照顾父母孩子的,但现在我们除了能自己吃口饭以外,干什么都要他们帮忙。”寥寥数语间,将这个家庭的窘境显露无遗。
01、夫妻双双脊柱侧弯,却依然努力生活
今年38岁的谭经碧家住巫溪县凤凰镇凤凰社区,小时候被发现患先天性脊柱严重侧弯,但因家穷,医院治疗,任其生长。因为身体的原因,谭经碧22岁嫁给了比她大10岁且同样脊柱弯曲丈夫,虽然两人都身有残疾,但却能互相包容,相互扶持,也生下了一个乖巧的儿子,健康聪明,让两人的生活更有盼头。
谭经碧是肢体三级残疾,比丈夫严重一些,平时主要在家做饭照顾孩子,干点轻松的农活。丈夫则学了手艺,平日里赶集天在路边支个摊当修鞋匠,虽然收入不多,但也能自食其力勉强生活。有时候看着丈夫佝偻着身子带着工具回家,哪怕丈夫一身脏兮兮的,谭经碧也觉得幸福,这些都是他们努力生活的证据,他俩从没有因为有残疾就放弃生活,反而在一点一滴的汗水中收获了满足。
02、侧弯加重压迫内脏,平凡幸福戛然而止
不幸的是,年2月,谭经碧发觉身体越来越难受,医院检查之后,发现脊柱侧已经严重侧弯压迫内脏,必须马上进行手术矫正,不然情况危险。谭经碧和丈夫商量许久都拿不定主意,要是手术肯定会有风险,但万一没成功出意外了岂不是雪上加霜,还有手术的钱从哪里来?眼看治疗迫在眉睫,可他们却左右为难。
几番思量后,夫妻俩还是鼓起勇气从亲朋好友处借来10多万元的手术费,懂事的儿子也通过网络查询医院在治疗脊柱侧弯方面的成果较好。带着求生的希望,一辈子没出过县城的两人踏上了前往成都求医的路途。
经过专家诊断后,医生结合谭经碧的身体情况专门制定了为期2年的治疗方案。年3月,谭经碧顺利做了第一次手术,使脊柱侧弯有了好转,身体恢复情况也很乐观,于是在12月她进行了第二次手术,去年7月第三次手术后,谭经碧的脊柱侧弯得到很大改善,不再压迫内脏,呼吸间多年的压抑感已然消失,这让一家人都很高兴。
03、全家接连不幸,救助温暖人心
可这份喜悦还没持续多久,谭经碧的丈夫的身体又出了毛病,腰部出现严重的问题,无法长时间站立,只能长时间躺着,每天就连洗澡都要等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回家帮他,因为妻子才手术丈夫已经没钱去治疗了。原本家里公爹70多岁,患有直肠癌,为了省钱也一直是靠药物维持治疗,医院去手术。一家4口,3人患病,1人上学,生活艰难无比。
去年手术后,谭经碧就一直住在娘家,每天早晚都要穿脱沉重的护具,生活起居一概要人照顾,丈夫身体不好无法帮忙,只得回到娘家让父母帮忙。但两个老人都年事已高,要照顾两个残疾人负担很重,于是丈夫则在自己家,早晚有儿子看着,父子俩人相互照顾。只要想到自己一家人贫病交加的境况,她又不禁担忧,孩子还要上学,以后的日子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巫溪县民政局及时为他们申请临时救助,一直关心帮助一家人,转介社会服务寻求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的帮助,通过和谭经碧本人交流核实后,基金会送去2.5万元救助金,希望帮助坚强勇敢的一家人看到更多生活的曙光。
文章来源于重庆社会救助基金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