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巩县“组组通”建起农村致富的“毛细血管”
(毛权武摄)
“原来修砖房,都是要肩挑背扛的,根本修不起来,现在不同了,车子能开进家门口了,你看现在我们这个组大部分都修起砖房了,就是因为现在路修好了方便了。”近日,羊桥乡龙统村高寨坡组贫困户宋绍富站在自家刚修起的漂亮的砖房前,感慨说道。
年底,一条宽4.5米,全长2.6公里崭新的通组水泥路打通了高寨坡组村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毛坪至马黄田通组公路的建成,共惠及49余户人。在此之前,该村的村民们饱受交通不便带来的困扰,要致富,先修路,成为了他们最热切的期盼。
(杨小俊摄)
今年是贵州省农村公路“组组通”建设三年大会战的关键之年,两年来,岑巩县大部分村寨已经实现了“组组通”公路全覆盖,昔日肩挑背扛乘车难,如今滚滚车轮遍城乡,一条条农村“组组通”公路的建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改善生活带来了福音。
思旸镇岑峰村就是其中一个。
通过农村公路“组组通”政策的实施,岑峰村围绕产业基地布局,将通组路不断延伸,不断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网格,让道路为产业铺路、为脱贫布局,从岑峰村葡萄、中药材、翠红李等特色产业基地沿着通组公路,行车不到40分钟,就能抵达县城。
(杨小俊摄)
“现在路通了,交通便利了,运输成本降低了,各项条件也都越来越好。本来我这上面就种有亩的脆红李,所以我抓住这个时机,抓住这个条件,把茶园也承包下来了。”得益于交通的改善,岑峰村村民李培睿发展产业的信心与胆量也足了。
一路通,百业兴。如今,岑峰村道路四通八达,一条条农村“组组通”公路不断的延伸,就像“毛细血管”不断地为岑峰村“输血”,野牛塘扶贫产业基地从开始的发展水蜜桃、脆红李等产业到现在引进贵州省祝茸堂民族中药有限公司投资,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采用亩果林下套种丹参、白芨等中药材的种植方式,发展林下经济,已成为了有名的扶贫产业示范基地。
(杨小俊摄)
村里的产业兴起来了,百姓的年人均收入也从年的元上升到了现在的7元,让老百姓乐在心里,喜在眉梢,真正做到了每修一条路就带动一方百姓,调整一方产业布局。
(毛权武摄)
据了解,从年岑巩县公路通车里程仅为公里,到截至年底,该县通车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8公里、国道7.公里、省道.公里、县道.42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全县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百平方公里,建制村通畅率%。随着该县公路建设里程不断增加、公路等级不断提升,同时带动县域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杨小俊摄)
自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启动实施以来,年至年计划沟通30户以上村民组公路条.公里,每公里补助标准为40万元,沟通个村民组,受益人数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人。
目前,该县年“组组通”项目已实现全面验收。年省计划下达任务数.公里,服务沟通村民组个项目已全面完成测量、设计、施工图批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提前全部开工建设,完成路基.8公里、路面.公里。该县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解决贫困户务工就业户人,共发放贫困户农民工工资万元,年人均收入达元,贫困户就业率达30%,为部分贫困户稳定脱贫奠定了经济基础。(高传强高成圣)
(杨小俊摄)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杨敏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