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吉林新闻9月17日电(记者郭佳)近日,吉大一院病理科率先在中国东北地区实现了五大癌种(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病理报告结构化管理模式。此举将有效解决临床工作中病理报告互认等问题。
结构化病理诊断报告是什么?
这其中包括大体标本信息(包含标本的部位、类型、取材描述),显微镜下诊断信息(组织学类型、肿瘤位置、体积、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切缘及侵犯情况(主要为脉管、神经及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pTNM分期,免疫组化、FISH及相关基因PCR检测结果等分子病理检测信息,便于书写、便于阅读、便于交流。
病理诊断报告为什么要结构化?
在临床工作中,阻碍病理报告互认的最核心原因为病理报告“不均质”,即报告格式及用语不统一。结构化病理诊断报告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无纸化办公完整详尽地记录诊断内容,实现格式统一规范,降低书写强度及传统书写模式的错误率,进而提高病理诊断的效率及精细化管理水平。启动病理诊断报告结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存储临床资料可为临床信息检索和大数据分析提供便利,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平台发展和专病数据库建立。
吉大一院病理科方面表示,随着软硬件技术和全流程设计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将专注于不断提升结构化病理诊断报告的临床实用性。注重疑难病、罕见病诊断水平的提高,加强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和医工结合转化能力,为医院临床诊疗水平提高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