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漓
#肿瘤#
转移是肿瘤致死的最主要原因。肿瘤细胞在脱离原发灶后可以转移至机体任意一处,但在临床上,转移并不是随机的。影响这一非随机的有多种因素,比如原发灶位置、肿瘤类型、治疗方式、转移灶微环境、机体内复杂的细胞因子环境等等。“种子-土壤”假说给出的一种解释是种子(癌细胞)会寻找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转移灶)。然而,肿瘤细胞自身的基因组特征如突变如何影响转移的仍不清楚。
近日,纪念斯隆凯瑟琳癌症中心的NikolausSchultz团队在Cell上以“Resource”的形式发表了文章Genomiccharacterizationofmetastaticpatternsfromprospectiveclinicalsequencingof25,patients,揭示了50种肿瘤中与不同转移模式相关的基因组特征,绘制了肿瘤-基因-转移谱。
首先,研究人员收集了名癌症病人的癌症基因组以及临床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命名为MSK-MET(MemorialSloanKettering-MetastaticEventsandTropisms,见下图)。这名病人中共涵盖50种癌症类型,其中名(61%)为原发性肿瘤患者(其中名患者在测序时或之后出现了转移),名为转移肿瘤患者。名癌症转移患者共计有个转移事件,这些转移灶分布在21个器官中,最常见的转移类型为肺转移、肝转移和骨转移。
图:MSK-MET一览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比了不同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基因特征,发现在16种肿瘤中转移比原发染色体更加不稳定,10种肿瘤中转移比原发的突变负荷更高,7种转移肿瘤出现全基因组倍增。总的来说,转移肿瘤比原发肿瘤染色体组更加不稳定、突变更多。
为了进一步确定原发肿瘤中哪些突变促进了转移,研究人员对比了发生转移的原发灶(例)与未发生转移的原发灶(例),发现10种肿瘤中发生转移的原发灶具有更多的基因组改变,7种具有更高的肿瘤突变负荷,12种具有更高的32个癌基因突变频率。比如TP53突变频率在肺腺癌、HR+/HER2乳腺癌、尿路上皮膀胱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转移患者中更高。
那么基因与转移累及器官多少是否有关呢?研究人员分析了基因特征与转移负担(即患者发生肿瘤转移的器官数,范围为1到15)的关系,发现在11种肿瘤中染色体不稳定与转移负担呈现正相关,3种肿瘤中肿瘤突变负荷与转移负担呈现正相关。有些癌基因突变也有转移负担相关,比如TP53突变与前列腺癌、肺腺癌、HR+/HER2乳腺癌的转移负荷呈现正相关。
接下来,研究人员分析了名肿瘤转移患者中基因特征与原发灶位置的关系,发现6种肿瘤中染色体不稳定与转移器官有关,比如肺腺癌、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黑色素瘤发生中枢系统转移具有更高的染色体不稳定性。不同的癌基因突变也与之相关,比如肺腺癌中枢系统转移患者与胰腺癌肝转移患者具有更高的TP53突变频率。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基因特征与转移靶标器官的相关性,发现11种肿瘤中染色体不稳定与靶标器官有关,比如染色体不稳定与HR+/HER2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头颈鳞癌发生肝转移呈现正相关。另外也发现了癌基因突变与靶标器官的相关性,比如肺鳞癌患者发生中枢系统转移具有更高的TP53、TERT扩增、EGFR突变频率。
总之,这一研究通过绘制肿瘤-基因-转移图谱,扩展了我们对基因组特征和不同肿瘤转移相关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影响肿瘤转移的机制。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