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常常反复肚子疼还伴有消化不良、腹胀,这症状差不多有1年了,平时工作忙也没有重视。终于在丈夫的坚持下,医院查了查。

结果超声发现胆囊有个息肉,大小在8mm左右,咨询了多个医生朋友,有的说要切,有的说可以观察,这可让大家皱了眉,她这胆囊息肉要不要手术?

胆囊息肉是不是要切除可不能一言敲定,主要看胆囊息肉的大小、个数、有没有症状,具体情况具体定夺。

胆囊有点毛病就得整个切除?

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但令人担心的是胆囊息肉的性质,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以后有没有恶变的可能,这些是息肉这种赘生物最让人民担忧的地方。

胆囊作为消化系统的一个附属器官,人们对它的处理几乎都是斩草除根,整个切除,这么做是有其依据的。

想想,为什么这个胆囊长它就长息肉,其他的胆囊就不长呢?这与个人体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是有关的,切除了息肉留着胆囊岂不是留下了复发的隐患。

假若不把长胆囊息肉的温床整个切除,以后复发了怎么办?岂不是要再次提心吊胆、反复折腾?这个道理和阑尾炎一样,能手术一次搞定就不要阑尾反反复复发作。

其实人们在对胆囊功能还有神秘感的过去,也曾出现过“保胆”手术,这么做医生要切开胆囊,切除息肉或取出结石,再缝起胆囊,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手术方法。

无数失败的教训被记录,这种“保胆”手术一点优势都没有:存在疾病复发、切除不干净、手术费事费力等缺陷,所以早已成为非主流,进入历史错误中。

切除了对身体有啥影响

多数人对于胆囊息肉需要手术切的顾虑是胆囊切了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其实,胆囊是人身体里储存胆汁的场所,你没有看错,是储存而不是分泌。平时,它不断地将肝脏分泌的胆汁收集起来,并加以浓缩,在进食的时候将胆汁释放入肠道,帮助机体消化脂肪。

简单来说,胆囊就像河流侧支的湖泊起调节水流量的作用,就算没有它,胆汁也能够从肝脏流入肠道,行使消化的功能。若想了解更多可阅读:胆囊切除对身体影响很大吗

最新医学指南:什么样的胆囊要切除

对于单发个头大(超过10mm)的胆囊息肉,医生有一致认同需要切除;对于多发、小的(小于5mm)胆固醇息肉(假性息肉)医生也多数认为不需要切除,但有些“立场不明”的胆囊息肉,对于切不切、患者于医生、医院直接都会有不同的建议,那么该怎么处理呢?

对于有争议的临床问题,高质量的医学指南是众多医生认同的,其依据不是某个大专家说的金科玉律,而是基于客观的统计与临床调查,经过领域内医学专家讨论后形成的共识,对医疗手段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最近,欧洲胃肠和腹部放射学会(ESGAR)、欧洲内镜外科协会和其他介入技术(EAES)、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欧盟(EFISDS)和欧洲胃肠内镜学会(ESGE)通过了下面这个指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如果胆囊息肉样病变≥10mm,只要能耐受手术,都推荐行胆囊切除术。

如果胆囊息肉病人症状与胆囊相关,找不到其他原因,且病人适合并接受手术,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如因没有以上切除指征,是切是留要根据病人胆囊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来定夺。公认的胆囊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年龄50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病史;无蒂息肉(包括局限性胆囊壁增厚,厚度4mm)

如果息肉大小在6~9mm,存在胆囊恶性肿瘤风险因,那么也推荐胆囊切除。

如果胆囊息肉大小在6~9mm,又没有恶变危险因素,建议在6个月、1年,然后每年直至5年做随访超声检查。

如果息肉<5mm,有恶变危险因素也要6个月、1年,然后每年直至5年做随访超声检查。

如果息肉<5mm,无恶变危险因素,复查的就不用那么密,第1年、3年和5年做随访就可以。

如果复查、随访期间胆囊息肉增加≥2mm,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如果复查、随访期间胆囊息肉达到10mm,建议胆囊切除术。

如果复查、随访期间胆囊息肉消失则皆大欢喜,无需继续担心。

同样指南也强调:胆囊息肉的检查,常规用腹部超声,一般不建议常规使用其他影像学检查,若诊断不明确时可用磁共振、CT等检查帮组诊断。

整不明白的同学可直接看图:

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指南的应用必须建立在医学知识的背景下,必须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和专业医师的意见!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什么样的胆囊息肉要切除---消化病公益科普帖

马医生推荐

三分钟看懂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是高发,还是过度诊断?

胆囊出了问题一定要切吗?

胆囊切除对身体影响很大吗

做到这几点,远离胆囊结石!

杨大夫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