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男性,因“复发性胃肠外间质瘤”入院。
患者三年前因间断发作腹痛两周,于某地医科大学附院间隔一月先后施行“腹膜后肿瘤姑息切除术”、“肝脏肿物活检术”;术后病理示“胃肠外间质瘤(高危型)”;“肝脏转移”。术后持续辅以口服格列卫靶向治疗。
四个月前,患者因脐周疼痛,CT示直肠左旁mmX59mmX76mm肿块。遂再次于该院行“网膜间质瘤切除,盆腔肿物活检术”。术中见“腹腔广泛粘连”,网膜下缘及直径3.0cm肿物,予以切除;盆腔肿瘤“质硬、固定”,大小10cmX7cmX6cm,考虑“难以切除”。遂于肿瘤表面“切取1.0cmX0.5cmX0.5cm标本送检”。
当然,没有悬念,病理证实为“胃肠外间质瘤”转移复发。术后继续予口服格列卫治疗。
因药物疗效不佳,为寻求最后的机会,患者在其亲戚的帮助下找到了我。
入院后复查CT显示,肝脏V段表面呈术后表现;直肠左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灶,mmX93mmX90mm大小,“可疑侵犯邻近直肠、乙状结肠及膀胱”;双侧髂血管旁多发“可疑肿大转移淋巴结”。
从检查结果看,盆腔“胃肠外间质瘤”巨大,高度可疑侵犯直肠、膀胱等,因此需要做好全盆腔脏器切除的准备(范围包括肿瘤、乙状结肠、直肠、肛门、膀胱、前列腺等)。
如此的话,术后患者将需要终身佩戴尿袋(输尿管造瘘)、粪袋(结肠造瘘)等。作为一个农民,其生活质量毫无疑问将大受影响。
经周密准备,今日于全麻下开腹探查。术中见腹腔重度粘连(第四次手术,可以理解)。分离粘连后,于乙状结肠壁、降结肠壁、盆腔内、髂血管旁(并非淋巴结转移)、网膜等处可及多发大小不一复发转移之肿瘤。
将上述全部肿瘤连同盆腔巨大肿物、受累之直肠中上段、部分膀胱壁、部分乙状结肠等悉数切除。行乙状结肠直肠吻合,恢复、保留了患者正常的排便、排尿功能。
这应该是最佳结局。
巧合的是,前几日刚刚复诊了一位近十年前因“胃部巨大胃肠道间质瘤”于我处施行的“全胃切除”、现已年近八十的患者,术后并没有任何辅助治疗,目前一切OK。
再次友情提醒:
1.无论是胃肠道间质瘤(GIST),还是胃肠外间质瘤(EGIST),初次手术务求彻底。
2.术中保持肿瘤的完整性至关重要。
3.尽量避免穿刺或肿瘤活检。
4.如果术中感觉切除困难,关腹。转至合适的医生处。
一句话:一切为了病人。
没毛病。
其他提醒请参阅我此前(8月15日)发布的微博“胃肠道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合格者,一定要选择靶向治疗吗?”。
附图为今日术中照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