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容易复发

Graves病(GD)是一种甲状腺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循环中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升高,刺激甲状腺滤泡细胞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是甲亢最主要的病因。目前,对GD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放射性碘(RAI)治疗以及甲状腺切除术。其中,ATD的使用已经有70年历史,用药疗程一般在12-18个月,是目前国内治疗GD的一线选择。然而,复发率高是ATD治疗不可回避的局限性。一项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系统回顾与荟萃分析显示:ATD的复发率最高,达52.7%。

思考:

ATD治疗后GD复发风险因素

1.一般风险因素

年龄——甲状腺功能随年龄的增长变化明显,儿童、青少年及妊娠哺乳期女性甲状腺功能活跃。早在20世纪末,有文献指出,年轻的GD患者对ATD治疗的反应相对较差,且复发率高。近年研究证实,GD发病年龄与ATD停药后复发率呈负相关,40岁是划分复发率高低的界限。普遍认为,年轻患者有更强的免疫应答;老年人甲状腺细胞数量及体积相对较小,其敏感性、活跃性降低,甲状腺细胞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应答可能随之减弱。

吸烟——对于吸烟的GD患者,尤其是长期大量吸烟,复发风险明显升高,甚至直接影响ATD的治疗效果。Meta分析综合54项相关研究,发现吸烟在ATD停药后GD复发方面确实显示出较高风险比;同时,戒烟也被证明可以预防GD复发。吸烟是预测GD患者ATD治疗预后的一个负面因素,原因可能与烟草代谢物对甲状腺细胞造成损害,加重机体免疫系统紊乱有关。

2.临床症状与体征

甲状腺肿——GD以甲状腺肿大为突出表现,较大甲状腺肿(II-III度)是自身免疫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早在年就有学者观察到甲状腺肿大程度与复发呈正相关。瑞典研究者经过5年随访,发现非甲状腺肿患者的缓解率高于甲状腺肿患者(68.9%vs.51.2%,P=0.)。甲状腺肿大程度会影响GD复发易感性,不管是基线水平还是停药时,II-III度甲状腺肿均证实为显著的复发风险因素。

Graves眼病(GO)——约30%GD患者的诊断以眼部症状为主要表现,GO的存在提示免疫系统紊乱严重。GD患者伴重度GO的缓解率仅为7%,在ATD停药后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延长低剂量ATD治疗可能有助于预后。

3.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甲状腺功能——基线时较高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TRAb水平与GD的高复发率相关。研究发现,停药时TSH水平维持在1.96~3.37mIU/L,同时TRAb阴性,早期复发风险较低。

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作为免疫调节剂,可以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免疫耐受,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近来研究发现,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停药时血清1,25(OH)2D低水平(≤14.23ng/mL)可能是GD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相关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验证。

影像学检查——甲状腺肿大是GD复发风险因素,甲状腺彩超可以客观反映甲状腺形态,包括体积增大。研究证实,甲状腺体积每增加5.46cm3,复发风险增加1%。甲状腺下动脉(ITA)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PSV)可以预测GD患者ATD停药后复发。影像学检查或比上述已知的风险因素对预测GD早期复发具有更大的诊断价值。

4.遗传因素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发现,Tg-E33、CTLA-4、HLA、PTPN22和CD40等基因的多态性与ATD停药后GD的复发风险相关,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辅助判断患者的药物治疗转归。需注意的是,目前评估每种基因多态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的样本量亦较少。未来,尚需要针对不同种族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以确定上述基因多态性的预测作用。

出路:

ATD治疗后GD复发风险模型建立

单个风险因素在评估ATD治疗后GD复发几率中的可靠性和应用性较差,多因素综合评分的预测模型有助于初发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达到精准治疗、提高GD药物治疗缓解率的目标。当前,欧洲学者建立了GREAT及CSS评分预测模型,国内尚属空白,我们课题组目前已在整理本中心的数据,尝试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

Graves病治疗后复发事件评分(GREAT评分)——来自荷兰的研究小组为了对初发患者作出最佳的管理决策,根据诊断年龄、血清FT4、TRAb和触诊甲状腺肿程度建立了一个由临床和生化参数组成的临床模型,即GREAT评分。评分规定:

年龄40岁(1分),≥40岁(0分);

FT4≥40pmol/L(≥31pg/ml,1分),FTpmol/L(31pg/ml,0分);

TBII≥20U/L(2分),6-19.9U/L(1分),6U/L(0分);

甲状腺肿大Ⅱ-Ⅲ度(2分),甲状腺种大0-I度(0分)。

总分10分。评分0-1分为I级,2-3分为Ⅱ级,4-6分为Ⅲ级。评分越高,复发风险越大,I-III级复发风险分别为16%、44%、68%。风险大者需考虑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

GREAT+评分——研究者在GREAT评分基础上结合PTPN22多态性(C/T)、HLA多态性(DRB、DQA1-05、DQB)构建了临床和遗传相结合的GREAT+评分,总分10分。评分0-2分为1级,3-4分为Ⅱ级,5-6分为Ⅲ级,7-10分为Ⅳ级。评分等级与ATD治疗后的复发率呈正相关,I-IV级复发风险分别为4%、21%、49%、84%。GREAT评分II级的患者使用GREAT+评分后获益最大,37/98例患者(38%)加用基因评分后改变了治疗方案。然而,基因检测医院普及性不足是GREAT+评分的应用所限。

GREAT评分模型的出现,有助于评估GD的复发风险,辅助临床医师针对GD初发患者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高缓解率。然而,该模型基于欧洲人群,是否可以用于亚洲人群有待商榷,且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0.7,使用时存在一定误差。国内关于构建GD复发风险模型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中心拟基于现有研究进展,制定并完善适合中国人群的预测模型,为国内临床医师针对初发GD患者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我们通过收集、随访医院内分泌科GD患者ATD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评估其停药后是否复发,并分析与年龄、吸烟、甲状腺肿、甲状腺体积、PSV、甲状腺功能、TRAb、1,25(OH)2D水平以及相关基因多态性标志物等风险因素的关系,拟建立预测ATD治疗后GD复发的风险模型,验证其临床预测效能,并与GREAT模型进行比较。前期研究发现,本中心GD患者基线血清高水平FT3、FT4和TRAb,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体积增大均与ATD停药后GD复发显著相关,且高TRAb水平和严重甲状腺肿(II-III度)是独立的复发风险因素。对于其他风险因素,待增加随访数据后进一步明确其与GD复发的相关性,为预测模型构建提供依据。

通讯作者:陈国芳

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德国洪堡大学Charite医学院医学博士

国家瘿病证治重点研究室副主任

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一体化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甲状腺疾病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甲状腺疾病专家委员会委员

江苏省科技厅“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

主持国家级和省级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3项

研究方向:限食疗法防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诊治

本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