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陈从小胃口就很好,根本不存在挑食、厌食的习惯,平常在家还有父母给张罗的做饭,但自打毕业上班后,家里就没人管了,再加上自己经济也已经独立了,更是开始了胡吃海喝的生活,每个月有一多半的工资都被吃掉了。

但就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和朋友们吃完烤肉后就感觉自己的胃部一阵翻滚,有胀气的感觉,回去吃了点胃药就没再在意。直至6月份,忽然开始出现了胸闷气短,连续胃胀的症状,而且胃口也不好,还老有种想吐的感觉。经过无痛胃镜检查后,发现是慢性浅表性胃炎,但好在程度较轻,有很大的治愈可能。

在我国,“吃”一直都是头等大事,随着近年来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我们的饮食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已经吃撑了。而且老一辈人也常说“能吃是福”,特别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只有多吃才能长高个,只有多吃才能身体好。

但现在也有人说“吃得越饱,死得越早”,甚至他们还提出了“9吨”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一生大概会摄入9吨的食物,谁先吃完这9吨,谁就先死。那么这种说法是真的吗?“吃得越饱,死得越早”到底是真靠谱还是伪科学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权威研究怎么说。

Nature提出:吃得越饱,死得越早

《NatureMetabolism》曾经发表过一篇相关的研究,这项研究来自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学研究所带领的德国生物研究小组。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们用只小鼠进行了晚期饮食限制转换实验。

他们将只小鼠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实验。一组小鼠的生长环境中填充了大量的食物,保证它们可以随意进食;而另一组则控制它们的饮食,大概只让他们吃普通进食量的40%。然后等到小鼠24个月大的时候,再将第一组的小鼠改为限制进食,另一组则相反。

最后实验结果发现:被限制进食量的第二组小鼠比随意进食的第一组小鼠更加长寿,活得时间更久。而且研究者还发现当限制饮食的小鼠在老年后改变为随意进食,那么它们的死亡率则会大大升高,因此得出若是想要获得长期的益处,那就应该长时间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旦开始不受控制的饮食,那之前获得的好处就可能会丢失。

而如果是随意进食的小鼠在老年后改变为限制饮食的话,虽然可以起到控制体重的作用,但死亡率下降得却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脂肪组织具有记忆效应,这些基因在小鼠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记忆机制,所以即使是在后来限制饮食了,也仍然无法达到长寿的效果。

从上述这个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控制进食量还是很有必要的,它和我们健康长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实验研究来看“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这句话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而且通过实验来看,如果越早开始减少食物的摄入量,那就更有助于老年健康,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以免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吃得过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哪些问题吧!

吃的太饱,伤害不少!

首先,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作“饱”,以下给大家列举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饱,大家可以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每次吃饭在哪个程度:

五分饱:这个时候虽然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但却感觉自己能吃下很多东西,如果这时候放下碗筷,那可能等不到下一顿饭点就会感觉到很饿;

七分饱:感觉自己已经有点饱了,也没有很强烈的进食欲望,但是如果要吃还是能吃下几口的;

十分饱:感觉自己已经特别撑了,胃里面已经满满当当了,再吃就要溢出来了。

上述就是几个常见的“饱”,一般我们推荐大家进食在七分饱左右就可以了,此时既不会有饥饿的感觉,也不会有明显的撑的感觉。但如果顿顿都处于十分饱的话,那就会给身体带来以下危害:

1、增加肠胃负担

吃得太饱首先影响的就是人体的消化系统,而肠胃作为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则会受到极大的损伤。

当食物进入肠胃后,不仅会加速肠胃的蠕动速度,让其充分消化、吸收食物,而且还会分泌胃液来进一步地帮助人体对食物的分解。所以如果长期吃得太饱的话,肠胃的工作强度就会大大增加,这就会导致它们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进而引起内脏器官早衰的情况。

另外,大量的胃液也会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使其受到损伤,久而久之就会引起胃溃疡或者是胃糜烂的发生。

2、引起肥胖

长期吃得太饱不仅会增加肠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脂肪、蛋白质等大量的营养物质都堆积在身体内部,进而容易导致超重甚至是肥胖的发生。

而肥胖作为多种疾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其对身体的危害性不容小觑,比如肥胖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这些疾病和这些疾病的并发症都会给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者甚至会对我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3、加速大脑的衰老速度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每每吃饱后都觉得特别困,想要好好地睡一觉,其实这主要是由于食物进入肠胃后,大量的血液都会涌向胃部来促进胃部蠕动,帮助消化,这样就会导致大脑的供血量减少,使大脑缺氧,进而引起困乏的表现。

除此之外,有研究调查发现:大约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其年轻时就经常吃得太饱。如果我们长时间都习惯吃得太饱,那么大脑的血液就会长时间处于缺乏状态,这就会影响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加快大脑的衰老速度,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症状。

4、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方面,如果长时间吃得太饱,那就会让我们的胃部体积扩张,进而导致胸腔压力升高,增加心脏的代谢负担,更容易诱发即时性的心脑血管疾病。

另一方面,吃得太饱可能会导致身体摄入摄入过多的热量和脂肪,进而导致人体内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出现血管堵塞等问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长时间吃得太饱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很多不可想象的伤害,因此我们一定要戒掉这个不良的饮食习惯。除了从食量上进行改变以外,我们还可以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身体更加健康,让我们更加长寿!

我们应该怎么吃才能保持健康长寿?

《柳叶刀》曾经发布了一项时间跨度长达30年的重磅研究,这项研究共包括了个国家和地区的饮食结构所造成的死亡率以及疾病的发生率。研究指出:中国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的死亡率均处于全球第一,而导致我国患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有三:高钠饮食、粗粮摄入不足、水果摄入不足。

数据显示,在年我国有大约万人因钠含量摄入过多而死亡、近万人因摄入粗粮过少而死亡、而因摄入水果不足死亡的人数也高达万左右。因此,若是想要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在饮食中一定要注意钠、粗粮以及水果的摄入量,最好做到以下这三点:

第一点:低钠饮食

据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每日的盐摄入量平均在10.5g左右,而我国的推荐摄盐量仅为6g,远远超出标准。如果长期保持高钠的饮食习惯,那么就会大大增加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盐分的摄入。不仅是要在做饭时少放盐,而且还要少吃高盐食物,如腌菜、火腿、腐乳等。

第二点:多吃粗粮,少吃精米精面

粗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不仅可以改善便秘、保护肠胃,而且还能够预防结直肠癌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应该最少摄入g的粗粮,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增加燕麦、玉米、紫米等粗粮的摄入,减少白米白面的摄入,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身体的患病风险。

第三点:多吃水果

《柳叶刀》提到,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水果蔬菜的摄入量严重不足,这会大大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一般我们建议大家每日的水果摄入量不低于g,因为水果中富含各种维生素,它们可以为我们补充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让我们从内而外变得更加健康。

写在最后:

在一定程度上,食量和我们的寿命长短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吃得越饱,死得越早”这句话也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多注意,不仅要控制饮食的摄入量,还要保证饮食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只有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拥有更健康、更长寿的身体。

除了饮食习惯的改变,还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体育运动,并一直坚持下去。与此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乐观的心态对长寿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AnutritionalmemoryeffectcounteractsthebenefitsofdietaryrestrictioninoldmiceOliverHahn,LisaF.Drews,AnNguyen,TakashiTatsuta,LisoniaGkioni,OliverHendrich,QifengZhang,ThomasLanger,ScottPletcher,MichaelJ.O.Wakelam,AndreasBeyer,SebastianGrnkeLindaPartridge.NatureMetabolismvolume1,pages–()

[2]山人.吃得太饱会"撑"出病来[J].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5):1.

[3]李阳.当心晚餐吃得太饱"偷走"您的健康[J].糖尿病天地,(1):1.

[4]张琪,宋晓鹏,任茂佳,等.低钠饮食对心血管事件影响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血管杂志,,24(5):4.

[5]董芳.膳食纤维宜常吃科学合理才有益[J].青春期健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