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铂双药为基础的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对于不适合含铂双药治疗的患者,是否有其他治疗呢?近期,ESMO的官方杂志——AnnalsofOncology发表了一项研究,为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
研究背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标准治疗为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部分患者可联合生物靶向治疗,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但对于不适合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患者,其治疗选择十分有限,治疗需求未被满足。对于这部分患者,其治疗目标应当是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患者生存。因此推荐的一线治疗是氟尿嘧啶衍生物联合或不联合贝伐珠单抗。
TAS-是一款口服氟尿嘧啶类的衍生物,目前已经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包括III期RECOURSE研究发现,TAS-三线治疗标准化疗耐药或不可耐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的PFS以及OS,且无论患者年龄、KRAS基因突变状态等均可以从这一治疗中获益。进一步分析发现,TAS-并没有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前研究显示,TAS-联合贝伐珠单抗较单药可使肿瘤退缩更为明显,而一项I期小样本临床研究发现,两者联合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我们进行了这项II期非比较性的研究,旨在评估TAS-联合贝伐珠单抗(TAS-组)或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卡培他滨组),一线治疗不适合接受含铂双药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设计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的随机、非比较性II期临床研究,共在12个国家,52家医院进行,患者年龄≥18周岁,组织病理学确认为不可手术的转移性结直肠腺癌。KRAS基因突变状态已知且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PS评分0~2分,既往未接受过化疗且患者不适合一线接受全剂量的含铂双药化疗。入组前4周内接受过放疗的患者不能入组。研究基于KRAS基因突变状态及PS评分进行分层。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接受TAS-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或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TAS-治疗剂量为35mg/m2,口服,每日两次,前两周口服5天,休息2天,随后两周休息为一个治疗周期,贝伐珠单抗为5mg/m2,每两周治疗一次,第1天和第15天用药,每4周为一个治疗周期;卡培他滨的治疗剂量为mg/m2,口服,每日两次,每周期第1-14天给药,随后休息7天,贝伐珠单抗为7.5mg/m2,每周期第1天给药,每三周一个疗程。
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反应持续时间、OS及安全性等。
研究结果从年4月到年3月,共计例患者接受随机化。TAS-组和卡培他滨组分别有77例和76例患者,全组患者中位年龄75岁,43%的患者为女性,73%的患者有3处及以上转移,分别有50%和16%的患者PS评分为1分和2分。中位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7.8个月和6.4个月(图1)。
图1患者入组流程
数据截止时间为年1月,两组共有例PFS事件出现,其中TAS-组和卡培他滨组分别有62%和68%的患者出现PFS事件。两组中位PFS分别为9.2个月和7.8个月,12个月的PFS率分别为40%和30%(图2)。
图2患者的中位PFS
数据分析时,两组分别有29%和43%的患者出现死亡事件,OS分别为18个月和16.2个月(图3)。
图3患者的中位OS
两组的ORR分别为34%和30%,DCR分别为86%和78%,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7.9个月和9.9个月。但由于两组只有48例患者出现客观反应,因此反应持续时间并非是确定性的(图4)。
图4患者的客观反应
安全性:TAS-组和卡培他滨组分别有88%和70%的患者出现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分别有79%和74%的患者出现治疗延迟,40%和49%的患者出现剂量降低,两组分别有18%和14%的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终止。TAS-组和卡培他滨组3度及以上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比例分别为47%和5%,贫血为10%和0%,全血细胞下降为10%和3%,粒细胞缺乏性发热为5%和4%,恶心为3%和0%,呕吐为5%和1%,高血压为13%和5%,但卡培他滨组在以下3度及以上不良反应中发生率较高:手足综合征12%和0%,腹泻8%和1%。两组分别有两例患者因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导致死亡出现(图5)。
图5患者的安全性数据
研究结论对于一线不适合接受含铂双药化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TAS-联合贝伐珠单抗展示了良好的疗效及可接受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1CutsemEVetal.AnnOncol.Jun1;S-(20)-5.DOI:10./j.annonc..05.版权声明:本平台旨在帮助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更好地了解相关疾病领域最新进展。本平台对发布的资讯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合作联系邮箱:medical_live
talk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