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消化内科青海涛教授利用内镜下ESD技术,为一名43岁患者成功切除直肠肛管附近巨大良性肿瘤。
患者蔡某某,女,43岁,因发现直肠粘膜下肿物1月余入院。无明显消化系统症状。术前评估考虑直肠肛管间质瘤,由医院青海涛教授团队顺利行内镜下ESD术切除病灶,病灶直径大小4cm。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4天顺利出院,随访2月余至今无不适。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
1、超声内镜
入院后完善超声肠镜,内镜下见;齿状线上方可见一处隆起肿物,大小约20X25mm,表面光滑,旁可见蓝色静脉显露。超声镜下见:7.5-12MHz探头探查病灶处可见病灶起源于管壁固有肌层,呈不均匀低回声光团,大小约21.5X10.9mm,包膜完整,内部可见点状斑片状高回声影,肿物一半凸向管壁外,肿物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肿物旁可见一处明显血流信号。
2、术前CT
完善全腹部增强CT未见明确肿瘤转移病灶。
3、内镜下ESD切除病灶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因病灶位于齿状线,面临保肛,直接外科手术可能影响排便功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选择内镜下ESD切除病灶。
过程如下:
先于病灶外予Dual刀标记,再行粘膜下注射,充分隆起病灶后予Dual刀行环周切开,逐步剥离病灶,病灶深达浆膜层,剥离过程中创面反复渗血并可见搏动性出血,予Dual刀及热钳电凝后血止,最终完整剥离病灶,仔细检查创面,电凝裸露血管预防出血。最终予荷包缝合封闭创面,标本回收送大病理。手术耗时约3小时,术毕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
4、术后病理:考虑低风险度间质瘤
5、术后随访
术后给予抗炎、止血、营养治疗,患者无腹痛、发热、腹胀明显不适,术后第二天查血常规、CRP、PCT均正常,术后4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无明显不适。
作者简介
青海涛
南方医科大学医院
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日本京都医科大学、NTT关东病院、千叶癌中心访问学者
擅长:
内镜微创手术(ESD/EFR/STER/POEM)
门诊时间:周二、三下午,预约电话-
欢迎搜索或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