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而寒。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主要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临床应酌情选用适当配伍,以提高药效。
海金沙
Haijinsha
来源:
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Lygodiumjaponicum(Thunb.)Sw.的干燥成熟孢子。
←海金沙
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生用。
相关名字:
海金砂、海金砂粉、竹园荽。
产地:
主产于广东、浙江等地。
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
利尿通淋,止痛。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药材性状本品呈粉末状,棕黄色或浅棕黄色。体轻,手捻有光滑感,置手中易由指缝滑落。气微,味淡。*易着火燃烧而发爆鸣及闪光,不留灰渣,以干燥、黄棕色、质轻光滑、能浮于水、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者为佳,实也为鉴别此品真伪法。
主治病证:
淋证。
本品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尤善止尿道疼痛,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
治热淋急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为末,甘草汤送服;治血淋,如《普济方》以本品为末,新汲水或沙糖水送服;治石淋,同鸡内金、金钱草等配伍;治膏淋,与滑石、麦冬、甘草同用,如海金沙散《世医得效方》;本品又能利水消肿,治疗水肿,多与泽泻、猪苓、防已、木通等配伍,以加强利尿的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
肾阴亏虚者慎服。
古籍摘要:
1.《本草品汇精要》:“主通关窍,利水道。”
2.《本草纲目》:“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气。”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海金沙含高丝氨酸,咖啡酸,香豆酸,脂肪油。
2.药理作用:本品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海金沙还有利胆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海金沙装入胶囊,吞服,用于治疗胃脘痛。有效(浙江中医杂志,,8:)
附药 海金沙藤为海金沙的全草。性能功效与海金沙相似,兼能清热解毒。除治淋证外。亦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和黄疸。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捣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