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2/131570.html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是关键。今年来,岑巩县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一目标,紧盯产业革命“八要素”,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各乡镇“一减四增”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向纵深发展,在全县掀起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改变了农民的传统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也为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

平庄镇:片片“黄金叶”,铺就致富路

7月盛夏,又到了烤烟收获忙碌的季节,在岑巩县平庄镇的乡村公路上,随处可以看见一辆辆装满烤烟的农用车、三轮车来来往往,正拉运烤烟进站烤烟棚。

“一天工资90元,干完活路就付现,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我家今年脱贫没问题。”平庄镇平庄村正在烤烟棚对烤烟进行分级分类任务的贫困村民周安德满脸笑容地说。

平庄村是平庄镇的集镇村,该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全村总农户户人,贫困人口97户人。平庄村以种植业为主,烤烟是该村的支柱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不可缺少部分。

烤烟生产技术含量高,为规避天气和自然灾害风险,保障贫困户和其他烟农的切身利益,平庄镇政府激励烟农完成目标任务,积极带动烤烟产业发展,烟叶站提供专业化育苗、移栽、烤烟、烟叶分级等技术服务,与农民签订烤烟生产合同,实行订单式种植,统一购买保险,“手把手”进行指导,彻底打消烟农的顾虑。

“从烤烟棚里烘烤出来的烟叶,色泽纯正,金灿灿的,就像片片黄金叶。”平庄村支部书记潘平成告诉笔者,今年他又种了60亩烟,种植面积比去年增加20亩,每天平均需要雇佣20人左右临时工,才能忙的过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结合产业扶贫发展路线,平庄镇采取“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以“合作社带动+大户带动+贫困户带动”的“三带”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平庄烟叶种植。

据了解,烤烟已成为该镇脱贫致富支柱产业,为贫困户创造就近就业机会余个。目前,该镇后坪、平庄、包东3个行政村78户烟农积极发展烤烟,预计可收入万元左右。今年年底,该镇依靠烤烟产业有望带动35户摘掉“贫困”的帽子。

客楼镇:养花种姜奔脱贫

而在客楼镇安山村,只见成片的苗木花卉长势喜人,田里的生姜也茁壮成长。

安山村地处客楼镇集镇所在地,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较好,但村集体经济一直没有收入,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在脱贫攻坚革命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客楼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该村采取“苗木花卉+生姜”产业发展模式,聘请村民种植、除草等,铺实致富路,促就业助脱贫。

“在我们村合作社干活一天可以找七、八十块,一个月可以挣到元左右,还能顾家,也就不打算再出去了。”该村村民张文芬说。

  今年来,该村围绕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新增苗木花卉产业亩23万株,又在苗木花卉下种植亩生姜,形成了“苗木花卉+生姜”产业发展,村民不光流转土地得到租金,就近务工也增加他们的收益,产业的发展在增加村民收入和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为客楼镇下一步打造“康养客楼”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此产业由安山村建立的岑巩县明月心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牵头,采取“四四二”的分成模式,即40%用于入股的村民当年分成、4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和产业再发展资金、20%用于管理人员工资及日常开销。此项产业模式覆盖余户余人,其中贫困户40余户余人,促进就业60余人,发放务工补贴4万余元,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

羊桥乡:产业调整助民富

盛夏7月,烈日当头,在羊桥乡炮湾村绿油油的牧草地里,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有的用锄头、有的背着新型除草机耐心为牧草清除杂草,除草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

“去年,在这片地里,放眼望去都是成片的玉米,虽然能够当猪饲料用,但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经济价值,种植牧草后,我们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只要勤快,每天都能挣70-80元,2个月下来,我做零工都挣了2元。”炮湾村贫困户杨荷香说道。

自“一减四增”工作开展来,羊桥乡抢抓春耕生产有利契机,紧紧围绕盯准宣传、摸准面积、瞄准地块、找准品种、把准市场的工作思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减玉米种植,推进牧草、精品水果、生姜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村施策发展“能致富,靠得住”的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聚力发展牧草产业。采用“党建+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实施牧草种植1余亩。在炮湾等村发展牧草种植余亩,同时引进贵州恒胜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坪地等3个行政村种植牧草亩,每年可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带动余名贫困户参与,受益人数0余人。

聚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精品水果”亩。以坪地村丰润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富农种养植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流转土地亩实施火花冰脆李种植。预计挂果丰收后,每年可为该村农户提供10-15万元劳务收入,可带动该村户投资农户和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0元。

聚力发展生姜产业。引进温州客商承包土地发展生姜种植亩。可收获万斤生姜,实现产值余万元。一年下来,该产业可为本村余户农户提供30余万元的就近务工收入,加上每亩元的土地租金,可带动本村40余户人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余元。

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实现替代作物种植后,羊桥乡加强对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及管理,通过明确有责任感、懂技术的人作为看护人外,还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基地展开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管理水平。

目前,牧草、李子苗、生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农户增收就在当下。(杨敏邱著封琼邱瑛)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杨敏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