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weifang.dzwww.com/cj/201711/t20171127_16268082.htm

近年来,贵州岑巩县采取“公司+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做强思州柚产业。今年,种植面积达4.2万亩,预计带动户贫困户增收。图为注溪镇周坪村党支部组织柚农采收思州柚。

(张能秋周文政摄)——摘自《中国组织人事报》

岑巩:果品“百家姓”合奏“脱贫曲”

“有了这15亩思州柚,每年可稳定创收3万余元。”近日,金黄色的思州柚已上市,岑巩县注溪镇周坪村车边组果农杨秀明高兴地说,十多年前他种植了15亩柚园,如今每年为他实现稳定收入,摆脱了贫困。

像杨秀明一样,而岑巩县客楼镇安山村陈智种植的余亩思州水蜜桃成为他的“绿色银行”,今年卖桃就实现创收30万元。在陈智的带动下,客楼镇78户贫困户种植水蜜桃面积余亩,年创产值达万元。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岑巩一直追求的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岑巩县加大脱贫攻坚力度,围绕生态壮大产业,采取项目资金引领、招商引资带动、贴息贷款扶持、群众抱团发展等形式,大力推进精品水果种植,在山区兴建“绿色银行”,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岑巩县立足于生态建设,强化石漠化治理,大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2亿余元,大力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已形成了果品“百家姓”格局,“尤”姓的有思州柚,在注溪、思旸等乡镇发展思州柚基地4.8万亩;“陶”姓的有水蜜桃、核桃,在客楼、思旸等乡镇种植水蜜桃2.1万亩,在平庄、羊桥等乡镇种植核桃2万亩;“李”姓的有脆红李、见杆李,在平庄、龙田等乡镇发展脆红李、见杆李0.6万亩;“蒲”姓的有葡萄,在思旸、水尾、大有等乡镇种植葡萄0.5万亩;“金”姓的有金秋梨,在注溪镇种植金秋梨0.5万亩;“栗”姓的有板栗,在平庄镇种植板栗0.1万亩等等,同时,岑巩县全力打造精品水果有机产品认证,建成水果无公害基地2.47万亩,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春来卖景,秋季卖果。在岑巩,农民通过发展果品“百家姓”,在乡村旅游业中呈现出“百花齐放”地景象,譬如在客楼镇举办桃花节,让一些农户从种植业转向服务业实现增收。秋收时节,在市场上又呈现出“百果争鸣”的丰收场景,又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果品“百家姓”,合奏“脱贫曲”。目前,岑巩县累计种植思州柚、水蜜桃、脆红李、葡萄等精品水果面积近9万亩,预计年创产值3亿元,惠及余户果农2.4万人实现稳定增收,同时还带动近0群众实现劳务增收,年人均劳务收入元。

(张能秋)——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食品安全监管“零容忍”换来“零事故”

今年以来,贵州省岑巩县市场监管局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消除安全隐患,用“零容忍”换来“零事故”。

该局加大食品安全工作经费投入,配备专业食品安全快检车。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借助电视栏目、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作宣传展板14块,发放资料1万余份,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为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该局对食品经营许可证申请单位严格按照许可程序进行审查,今年共新办和更换食品经营许可证张。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为重点区域,以索证索票、健康证等为检查重点,采取突击检查、监督抽检、专项抽检、快速检测等方式,对蔬菜、猪肉、牛肉、果品等进行检测。截至目前,该局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户次,查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余公斤,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余份,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

该局对食品安全举报及时核查处置,办结案件11件。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目前已查处23件,罚没款3.5万元,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

(张能秋)——摘自《中国工商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本期编审:杨元彬

责任编辑:吴汉美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