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颈部肿物引发的情感故事

门诊,

每周固定的时间,接诊的大部分是复诊的老病人。

而,今天

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公,在诊室门口徘徊,手里捏着就诊单,

神色焦急,不知该不该进来,

得空后,我举手示意他可以进来,

阿公很是礼貌,进来后,

指着颈部(靠近乳突)的肿物给我看

并询问:医生这个能在这里看?

“可以!,您先坐下休息一下”

阿公坐下后,

我洗了一下手,给他做了一个触诊:较韧,边界尚清,无压痛。

并询问:多长时间了?有没有发热?有没有牙、喉咙痛?有没有感冒?

阿公一一否认,并一边自己摸着肿物,

一边诉说:昨晚洗澡才发现的,在网上查过,怎样!怎样!

整个过程阿公的手一直在细微的颤抖。

此时,我也惊奇阿公的小心谨慎。

开始给他分析颈部肿物的可能原因:

炎症什么特点、肿瘤什么特点。

考虑到他独自来诊,并神情紧张,先安抚他:目前还没有定论,确诊需要病理。最好跟孩子商量一下,并抓紧时间来做详细检查和活检(虽然,凭着多年的经验,有了一定倾向于Cancer)。

次日,阿公跟两个孩子来就诊,准备进一步完善检查。阿公再次询问“医生,会不会是鼻咽癌,我最怕是鼻咽癌了,是的话就不医了”,两个孩子赶紧安慰他“现在还没确诊呢,先做检查”,同意先做检查了,我给他安排手续,再回头找他时,见他躺在接诊凳子上,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哭:鼻咽癌我就不医了。

疑问再次在我心里升起,能到网上去查颈部肿物,怎么没查鼻咽治疗效果相对较好呢?我认为这是一种选择倾向。

头颈部磁共振(MRI)检查示:腮腺混合瘤可能,鼻咽未见异常。

阿公得知结果后,很是高兴并感慨道:不是鼻咽癌我就放心了。

基于经验的判断,我极力建议他做切除活检。

好处:肿物切掉,性质能定。

病理最终结果:淋巴结转移性未分化癌(它来自哪里呢?,我不做赘述)

下面用思维导图展示一下颈部肿物的林林总总

如果你碰巧看到了这篇文章,请转给身边的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