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新一妈妈

“平均43秒一首诗,超长待机一整天。”

一分钟要写一首半诗,连作诗最多的乾隆皇帝都甘拜下风!这究竟是怎样的“神童”?

看了14岁小女孩岑怡诺的简历,真的震惊了!

她自称一天创作首诗,首词牌,同时她还是宇宙超能量品牌的创始人、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的记者。

按照她的写作速度,杜甫一生存诗首,女孩一天能赶上;白居易一生存诗0多首,她两天就能写的诗比白居易还多......

如此高才能的孩子,不就是让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吗?!

身为老母亲的我特意去看了一下孩子的视频,还真的被吓一跳。

视频中女孩的演讲词,以及她熟练老成的动作,听她开口说话的那一刻,我瞬间被震惊了:

台上站着的明明是一个14岁的小女孩,为什么比我这个当妈的人都还成熟?而且听她的演讲,我甚至怀疑自己进了传销!

一时间这个小女孩登上微博热搜,引起人们的热议,仅参与讨论人数就高达3.8亿!

很多人质疑岑怡诺的简历太夸张了,但女孩的爸爸胸有成竹地说:

相关宣传并无夸大成分,女儿的写作能力及数量都是真实的,如果她想突破,甚至能做到一天写0首诗都不成问题。

有网友评论称:

什么样的家庭养出了这样的孩子?孩子也很优秀,就是教歪了,这么大点孩子变成了推销工具,想想就可悲......

日剧《legalhigh》中古美门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童星,要么是像玩偶一样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打的可悲的赚钱机器;要么就是懂得察言观色、颐指气使的早熟毛孩。

过分被催熟的孩子,早早就承受了本该不属于她这个年龄的压力,甚至成了父母赚钱的傀儡。

孩子就该有孩子的样子,在他们那个年龄,本该充满童真和欢乐,然而他们却像大人一样成熟,这是父母的失职,更是孩子的不幸。

你努力扮演大人的样子,真让人心酸

想到了网上火爆一时的“记忆大师”——4岁男孩曦曦。

4岁的孩子,正是在父母怀里撒娇、有事没事瞎胡闹的年龄,而这个4岁神童曦曦,早早就当起了父亲培训班的代言人。

”外面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世界这么动荡,风雨这么暴乱,我该怎么找到宁静?“

面对台下大人提问的”大人的烦恼”,4岁的曦曦都能对答如流,还频出金句: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人一定要学会走逆境,而且越年轻越好......

被台下人尊称为“曦曦老师”,听完曦曦的指点,还疯狂拍手叫好。

但曦曦自己说的话,他自己能理解吗?一个4岁的孩子,准确来说还没经历过人生的大风大浪,又怎么会懂成年人的苦恼?

可想而知,曦曦的这一切“大人行为”,不过是父亲要求他背诵的罢了。

这个4岁的曦曦,和那个14岁的岑怡诺,都是过早成熟的孩子,失去了孩子的稚气,披上了成人的外衣。

而他们的父母的行为,和拔苗助长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的“神童教育”,把孩子弄得像神人、超人,更像机器人!这样没有童年的孩子,又怎么形成正确的三观?

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他自己,他才能够向其他的海岛搭起桥梁。

正如思想家卢梭说的: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完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造成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先成为孩子,再成为天才,如果顺序反了,真的会害了孩子一辈子!

见过世面的父母,不会这样教孩子

最近,一个小学6年级学生陈灵石获奖的新闻引起热议。

昆明区小学生陈灵石,因研究的“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中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让人震惊的是,1月9日,这个小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基因。

而4天之后,他已经能了解基因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判断方式了。

如此迅速就能掌握全新的知识,一般孩子还真做不到。

甚至还有人指出,这种论文需要硕士甚至博士以上学历才能写出来。

难道是有人在背后操作?

事情发酵后,有网友扒出了孩子父母的简历。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目前都任职于昆明动物研究所,而且在年-年期间还曾美国德州做研究。

看到孩子父母的工作,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果不其然,孩子的父亲出来道歉了,承认过度参与了孩子的这项比赛。

我们都知道,孩子获得这种类型的奖项,在以后的中高考以及大学录取时,都会优先选择,想必这也是孩子父母的初衷吧。

孩子的父母,本想为孩子铺条路,没想到一不小心铺成了高速,最终害了孩子,也伤了自己,得不偿失。

如果你没有先天的优势,那就不要想着一步登天,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然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远,摔得也更狠。

见过世面的父母,他们会教孩子用勤奋去换取才智,用努力换取荣誉,而不是想着给孩子找一架天梯。

父母耐心守候

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那些“神童”孩子,就像花园里第一枝花骨朵,父母的作用就是不让它被别人采摘,而不是强制掰开了花瓣,让他们提前绽放。

前段时间,一名13岁的男孩因为模仿老师迅速走红网络。

看了他的视频,网友直呼毕业那么多年,瞬间把他踹回了少年时代,现在想起来还瑟瑟发抖。

凭借这唯妙唯肖的演技,让这个小男孩的抖音帐号在短短三四天内涨到了几百万粉丝。

还有一家媒体向他抛出橄榄枝:一年一百万的签约酬劳,愿意不愿意?

一百万,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真是一大笔财富,然而他的妈妈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

理由很简单:

要是签约,公司三天两头找他,可能无法正常学习,而他这个年纪,最重要的就是读书!

采访中,妈妈还说道,她不会干涉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拍还是可以的,但也要明白学习很重要。

相比开头前几个“卖孩子的才华赚钱”的家长,钟美美的妈妈真是三观超正!

还有天才神童陶哲轩的父母,同样值得所有父母学习。

14岁时进入福林德斯读大学,17岁到普林斯顿大学读博,24岁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IQ高达,远超爱因斯坦、牛顿、霍金的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高中,就这样一步一步来。

就连著名的研究天才儿童的米那卡·格罗斯教授都提议,陶哲轩完全有能力在12岁之前读完大学,刷新澳洲记录。

但哲轩的父母没有私自做主,他们认为,孩子不能只学数学,需要各方面基础都扎实,未来才会更有前景。

后来,陶哲轩14岁终于迈进了大学的校门,虽然没有刷新记录,但他的踏实为后续在数学领域的重大成就打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不就正是陶哲轩父母的耐心等待,让儿子向一个真正的数学研究者与开拓者迈进,在未来的路越走越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的首席教育者,第一任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做父母,重要的是要做个有心人,要帮孩子用自然力促进智力的生长,而不是一味催熟孩子。

如果你过分追求名利,孩子早晚都会变成工具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活得如行尸走肉。

看看那个一天写诗首、秒杀乾隆爷的机器女孩,再看看那个4岁成为“哲学大师”的曦曦,不由感叹一声:伤仲永的悲剧,重现的频率太频繁了吧!

《安的种子》一书中写道: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养育孩子,何尝不是牵着蜗牛去散步呢?

你非要让蜗牛比兔子跑得还快,只能拖拉硬拽,表面上快人一步风光无限,背后却留下一道血迹斑斑的痕迹。

醒醒吧!那些“狼性”的家长们!求你们放过这些“伪神童”的孩子们吧!

作者:新一妈妈,家有一个淘气娃,还有一个逗比爹,开开心心一家人。在家不用带娃,专心码字的幸福家庭主妇。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