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市民看医院”暨吉林省“大拿”医师

年6月8日,《新文化报》利用二分之一版面报道了我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胃结直肠肛门外科经过9年的快速发展,坚持以“学术立科”、“学术兴科”为根本,以“传承、规范、创新”为科室座右铭,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科室年门诊量2万人次,年平均住院患者余例,年平均手术量余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责任、是汗水,是职业理想,更是医者的信仰。

胃结直肠肛门外科秉承白求恩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日益进取,形成了“求真、务实、自省、向善”的学科精神,通过汲取最新医疗技术,积极与世界先进技术与经验接轨,致力于用最先进医疗技术救治更多的病患。

以下转自《新文化报》

第七届“市民看医院”暨吉林省“大拿”医师团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

年门诊量2万人次;年平均住院患者余例年平均手术量余例……

数字背后是责任、是汗水、是职业理想、更是医者的信仰

6月1日,孩子们的节日!早7点,我们或许正在路上堵车,或许刚刚起床,或许正在为孩子准备早餐......但他们,已经换好衣服,走到各自的患者床前,开始了每天的医疗小组查房.……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医疗团队一天工作的开始。他们是由25人构成的精锐部队,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医疗团队中博士学位11人,在读博士8人。

年门诊量2万人次;年平均住院患者余例;年平均手术量余例;张床位,常年满员;在吉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几乎没有哪个医生能在晚上7点前走出疗区,所有人,都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工作时长完全取决于患者情况和工作量。相信,数字背后是责任、是汗水、是职业理想、是专业团队的职业态度、更是医者的信仰。

■谈科室选人原则

学历、读片、临床、科研、系统培训必须样样过硬

周三,上午7点35分,和所剑老师仅有的25分钟的对话时间,让记者了解到,医院的一流科系,必须得有硬本事。

谈及胃肠外科的选人原则和标准时,所剑老师严肃的说道,首先,医院的学位要求,必须得获得硕士学位,才有机会申请留院。所有医生必须通过胃肠外科系统培训后,胜任临床工作;还需完成科研基本训练。很多在读博士的医生,在读博士期间,都有在国外2年左右的科研工作机会,保证博士毕业后,除了基本的临床训练外,还有过硬的科研能力,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课题。当谈及博士生李伟已经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时,所剑老师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目前,科室中硕士学位的医生,多数从科室自己培养出来,同时,医院的优秀学生,医院,医院硕士应聘,只要够优秀,就有机会“入队”。在读硕士期间,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临床,管理病人,除了日常工作外,必须会读片,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独立看片子,看影像。病人多是这的常态,但对于多数年轻医生来说,是压力,更是机会。

硕士论文答辩会前,所剑教授还特别要求,所有的硕士导师,答辩现场问题,必须尖锐,必须让学生答辩的直冒汗,只有这样,才能问水平。

■谈科室发展

做大、做强还不够未来必须做细、做精

年,普外科成立胃肠专业组,年7月正式成立胃结直肠外科,年更名为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坚持以“学术立科”“学术兴科”为根本,“求真、务实、自省、向善”为科训。目前,科室已成为国内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骨干单位之一,以及吉林省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胃肠道疾病诊疗中心。谈及科室发展历史,所剑教授感触颇深。

还有一个月,胃结直肠肛门外科就满9周岁了。从刚刚分科,到现已冲入国际先进学科、医院胃肠专业队伍;从最初的十二三位医生,60张床左右到现在的25位医师团队,张床位;谈及科室的发展,所剑教授认为,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规范”。所剑教授一直坚持在科内引入国际化的诊断治疗标准,用国际标准化的“指南”指导平时临床工作。要求,所有指导日常工作,能够按照指南要求来做。

对于胃肠外科常见的疾病,如肠瘘、肠梗阻的治疗,科室秉承规范治疗的理念并形成了包括“集束化治疗”“营养支持”等有效的诊疗体系。对于一些复杂、罕见疾病例如腹膜后肿物,科室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另外,科室还积极开展微创技术在胃肠外科的应用。如,年就已经开展腹腔镜直肠癌的手术。10年来,腔镜技术在国内,特别是北方地区处于绝对领先水平,并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年,就已经开展了腹腔镜下的胃癌手术。截止到今年

4月,已经完成腔镜技术下的胃癌余例,大肠癌余例,手术数量,全国领先。

微创技术的应用给病人巨大的收益,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术后复发几率上,明显少于开腹手术。如,全腔镜下的手术,第二天,多数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符合现在倡导的快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所剑教授强调,目前科室和专业已经做大,做强。下一步,必须要做细做精。医院的胃肠外科,所教授,谦虚的认为,他们的科系还很年轻。特别是在人员配置,资料统计和搜集还有差距。未来,希望科室从经治医生、主治医师、副教授到教授,每人都能做到专业细化,无论科研上,还是临床上,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在某个细化领域有所建树,只有做细才能做好,做出特色,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谈自己的状态

周一~周五开刀周六、周日开会

发挥团队每个人主观能动性

教学、科研、医疗、管理,一肩抗,时间上够用吗?如何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面对记者的提问,所剑教授无奈的微笑道;“确实,作为科室的带头人,压力很大、很累,但这些都是自己必须要承担的。”

在临床工作中,所剑教授坚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充分进行术前讨论,制定最合适的手术预案,根据手术的疑难程度,决定谁做术者。医疗质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教学方面,让有能力承担教学的医生,按学校要求排课,每周都有讨论会,研究生除临床工作外,还要有各种训练,并一直坚持;科研方面,年资比较高的教授、副教授,博士生,都在国外有过科研经历,有科研基础较好,每年定期检查,沟通科研方面的设想,讨论如何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的课题,做到及时督导。保证团队每年都有机会申请到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平时,尽最大可能为医生提供空间和支持,科室整体才能向前发展。

谈及自己的工作状态,所剑教授多年来,始终坚持7点左右到院,日常工作,院里事务性工作,晚上8点下班,算早的。周末,都是在参加学术活动。5+2工作模式成为常态,周一到周五开刀,周六,周日开会,这么多年,一直这样,习惯了忙碌和紧凑。

■对话一线医生

每天13小时工作量成为常态

人物背景:夏明杰胃结直肠肛门外科主治医师博士在读,年毕业参加工作。

没有正常的下班时间,完全根据工作量、手术量而定,这便是夏明杰医生对自己工作状态的描述。

7时到院,医疗组小查房;8时~9时手术前资料准备;9时前进入手术室;17时30分至18时下手术台;18时~19时,术后情况交代,下医嘱;19时以后,疗区患者走访;19时30分~20时第二天手术病人安排、患者及家属沟通、交代注意事项;20时以后,整理手头病历;另外,每周三,参与大查房,特殊病历讨论会、资料准备;晚上,还要抽空看看书,搜集科研素材……这就是一位普通医师的工作时间表,每天13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已经成为常态。

温馨提示

6月13日上午,所剑主任为本报读者派发4个“免费号”

报名-

报名时间:6月8日9时至10时(先报先得,约满为止。)

就诊时间:6月13日10时30分~11时

门诊地点:吉医院门诊楼五楼胃结直肠肛门外科门诊3诊室

备注:约号成功的读者,需要提医院微机号,领取就诊卡,持卡在指定时间、地点就诊。

人物背景:所剑教授,吉医院胃结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吉林省胃肠道肿瘤腹腔镜手术开拓者,美国胃肠道与内镜外科医师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上消化道医师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学会微创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消化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肠内外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委等。









































北京哪有治疗白癜风医院的地址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