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冻中的感动
——岑巩县上下联动抢救临产孕妇打通生命通道
1月25日晚,新一轮雨雪凝冻天气来袭,岑巩县各路段出现道路积雪结冰,部分路段封路。
26日至27日,该县平庄、羊桥、客楼三个乡镇分别出现孕产妇临产紧急情况。县政府立即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在县卫计的应急调度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协调下,县医院、妇幼保健院、公安、交警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一场爱心接力,打通了生命通道。
1月26日中午,岑巩县妇幼保健院接到平庄镇卫生院求助电话,该镇一名孕产妇可能出现早产,情况比较危急。接到电话后,立即组织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赶往救助。
“当时接到电话求助,医院有个产妇,因为是妊娠36周、(胎膜)破水,我们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前往平庄进行接诊病人。”县妇幼保健院院长李淑琴说。
救护车前往救助途中,李院长在车上一直保持着与平庄卫生院的电话联系。了解到,平庄那边道路凝冻情况有所缓解,镇卫生院已经开始安排孕产妇坐救护车往县城开来。
救护车行至注溪镇六部屯村时,两辆救护车相遇,医护人员及家属合力将孕产妇慢慢地送上县妇幼保健院的救护车,进行简单检查后,立即往县城赶。
据在平庄镇卫生院挂职的县妇幼保健院医师周琼介绍,该孕产妇徐女士是平庄镇榜上村人,26日上午9时左右,与丈夫来到镇卫生院检查。经检查,徐女士羊水偏少,随时需要进行接产,但她的预产期要到二月二十八,胎儿还没有足月,如果破羊水或者有进一步的宫缩,胎儿早产,乡镇条件有限怕母婴不安全。”周琼说。
平庄镇卫生院立即联系了县妇幼保健院转院。同时,与平庄镇党委政府联系,让交警加大道路撒盐,并安排车辆一路护送卫生院救护车,在注溪镇六部屯村与县妇幼保健院救护车相遇。
救护车到达县妇幼保健院后,医生对她进行了相关检查。目前,该孕产妇情况稳定,将留院做进一步检查。
1月27日上午,客楼镇派出所工作人员在开展凝冻巡查和道路除冰工作时,接到白家坝村具家沟组罗应祥求助电话,因媳妇生小孩在即,无法顺产,医院进行剖腹产,但遭遇冰冻封路,医院。情况紧急,该镇党委政府和派医院救护车,另一方面派干部去镇卫生院接送产妇,一场爱心接力行动就此展开。
由于路面结冰严重,为确保孕妇能及时就医,该镇立即组织镇村干部加快路面撒盐、铲冰工作的速度,让运送车辆平安快速通行。经多方努力,最后,在龙田镇,该名孕医院救助车上。
同样在27日这天,羊桥土家族乡祝坝村一名孕产妇出现临产紧急情况,因无法顺产,医院进行剖腹产。当地党委政府和乡卫生院接到求助电话后,医院救护车,并组织乡派出所、交管、安检、卫生等部门实施救助。
同时,该乡领导干部、卫生院院长、县医院妇产科帮扶医师等一行人先行到孕产妇家中进行检查,确认情况稳定后,组织村民将孕妇抬出车辆无法进入的陡滑路段,送到已经在等候的乡卫生院救护车上。随后,在全乡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在天星乡杜拔坳路段该孕产医院救护车上。
目前,这两名孕产医院住院检查,据检查医生介绍,两名孕妇情况稳定。(通讯员彭圆兰陈昆朱胜攀)
——摘自《黔东南日报》
岑巩:抢救余件民族古籍文献
“对我们民间这些古籍文献进行抢救,更有利于古籍文书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最近,岑巩县民宗局对大有镇木召村的古籍文进行收藏、抢救,年近七旬的古籍传承人刘德榜感激地说。
民族古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县域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岑巩古名思州,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民族古籍散落民间。近年来,该县民宗、档案、文广等部门积极配合,高度重视民族古籍文献的抢救工作,组织文史档案工作人员对重点村寨进行走访、排查,深入做群众思想工作,掌握在一些农户家中还保存着大量清初至民国末年的山林、土地、房屋等方面的买卖契约文书,估计总数至少在2万件以上,年县档案馆对已征集到的余件珍贵清水江文书进行修复、整理、编目。
除了抢救清水江文书以外,该县还普查盘活县境内民族古籍文献原件资源,广泛征集抢救民族的古籍文献原件、相关器具、服装,并普查统计传承人详细资料。凡符合征集条件古籍文献原件登录入馆后及时扫描复印件,将复印件返还传承人并颁发传承人荣誉证书,入馆原件将给予一定馆藏费。
年,该县获批民族古籍专项资金17万元,大力传承傩戏傩技、金钱棍、鼟锣、板鞋、陀螺等民间文化及民族体育,使外界更深层次的了解岑巩的民俗文化,已收集民族民间古籍文献、器具、服装等件,有力推进了民族文化抢救、传承和保护。(通讯员张能秋)
——摘自《黔东南日报》
主管:中共岑巩县委宣传部
主办:岑巩县新闻中心岑巩县网信办
总策划:陈永祥
总监制:周仁维
执行总监:杨政权
编审:徐学练
编辑:张超
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