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蒸晒制成,属甘温之品。熟地可滋阴补肾、养血补虚,历代医家多从补益肝肾配伍应用,赵杰教授在此基础上,融入脉学及现代药理学,使熟地应用更加精准对症,疗效显著。
古代医家
《神农本草经》中,干地黄位列上品,“名苄,一名芑,生咸阳,黄土地者佳,二月八日采根阴干”,“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久服,轻身不老。”
南北朝雷敩《炮炙论》首载熟地的炮制方法:“采生地黄,去白皮,瓷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
宋·苏颂正式在本草集注中记载熟地之名:“地黄…二月八月采根,蒸三二日,令烂,暴干,谓之熟地黄,阴干者为地黄。”
《景岳全书》张景岳书云:“形体之本在精血,熟地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成中第一纯厚之药。”;“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归纳出生地味甘苦,入肝、脾及肾,性沉降。鲜品为最,而干品次之,能补脏腑之精血。
《本草备要》汪昂总结出地黄的归经,生能入小肠经,配木通入心、胃、大肠经故清燥火,而干地黄可通心、肾、心包、小肠及肝经。又熟地黄能入心、脾、心包及肝经,能补血养阴、平肝补肾、聪耳明目。”
《傅青主女科》用地黄治带下、血崩、调经、胎前及产后诸病。傅山运用熟地黄能滋阴养血,再配当归治阴血亏虚之月经不调、崩漏、下血、闭经、不孕等,配补气药如人参,可补气以生血,行血及摄血,治疗妇科各种血症等。如配白芍,可以养血柔肝及疏肝,令精血互化,治疗肝肾不足之引起各种妇人疾病。傅氏善用地黄治疗妇科疾病,为后世医家提供相关临床经验。
《草崇源》张志聪认为生地味甘质润,为补脾之专精可长肌,属寒水之精可化肾气能填髓。主治伤中者。又因其型有纹似脉络,故能通络治血痹。地黄本性下行,煎汤后令药上行,能除积聚、除寒热及外达。长服能补精血,使轻身不老。生地与熟地黄功用相等,而熟地为补肾。
近代医家
《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认为地黄含铁质属补血养阴之药,可治内脏破损治出血之证,能充足血液。用熟地能治肾阴虚之咳吐脓血,金水相生;熟地黄配山药、干姜、附子、肉桂、萸肉野台参,治疗用咳喘。
《施今墨对药》施今墨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其临床时常用生地配熟地,能滋肾、养血;熟地配麻黄,能治久喘无痰或妇女经期哮喘及痰核等:熟地配当归,能妇女因阴血亏虚诸症。临床使用地黄常用量为熟地黄用6-10克。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为现代医学大家,擅内科疑难病,疗效卓著。焦氏认为熟地性微温,味甘苦,能补血生精,滋肾养肝,为常用的滋阴补血药。用熟地黄配当归,补血;配白芍,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养脾;配阿胶,补血兼能止血;配麻黄,通血脉。熟地的一般用量为1-30克,阳虚阴盛之人忌用,另痰多及苔腻,胸膈滞闷均不宜用。
各医家对地黄药用价值论述已非常完善,多从地黄滋阴养血、补肝肾脾、填髓生津进行配伍应用,但从脉论者几乎无一。赵老师临床用方用药,尤重脉诊,让我们看看熟地在经方扶阳家赵杰教授手中是如何运用的?
赵老师运用熟地,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脉象:赵老师运用熟地,脉象指征主要看左关脉,左关脉以阴脉为主,细弱、细弦、弦弱等以肝脉不足,肝血虚弱为表现者。
肝主升发,主藏血,为将军之官,肝体阴而用阳,肝血虚会导致升发不及,引起全身气机升降失常,五脏功能失司,肺气不降则咳喘,胃气不降则呕逆,心火不降,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失眠,心悸,遗精等;若病人肝阳过度升发耗散,日久耗伤肝血,进入失代偿,也会表现为关脉细弱。
症状:患者以交感神经亢奋为主要表现者,如焦虑、紧张、担忧、害怕、失眠、汗多、纳差等皆可以用熟地。试验发现:怀庆熟地黄水煎剂灌服,能使甲亢阴虚型大鼠的体重减轻得以缓解,24小时尿量及饮水量明显减少,说明熟地有降低应激及代谢的作用。
配伍:老师常与柏子仁配伍进行滋肝养肝,治疗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焦虑,潮热,盗汗;与巴戟天、肉桂相配引火下行,解决下焦阳气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遗精,下肢凉怕风等;与当归相配成金水六君煎治疗肺肾虚寒痰多;与川芎、当归、白芍配伍成四物汤,活血补血;与防己相配,换为生地治疗抑郁伴有精神情志障碍类疾病。
禁忌:熟地滋腻之性较强,易碍胃,导致纳差不运,故脾胃虚寒、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皆不能用,如必须用时,加砂仁、干姜、白术等温化熟地,制其滋腻。
JINGDIAN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