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辉健康于年11月成立,于年2月18日在香港上市,上市首日市值达到了亿港币,截止年9月9日,市值为76亿港币。

诺辉健康是中国结直肠癌筛查市场的先行者,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专有的非侵入性多靶点FIT-DNA测试-常卫清为中国首个且唯一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分子癌症筛查测试。截止年9月,市场化销售的产品共有3款,分别是“常卫清、噗噗管、幽幽管(年1月上市)”。其中常卫清与年11月上市,噗噗管于年3月上市,幽幽管于年1月上市。其中常卫清是目前市场上唯一获批上市的结直肠癌早筛体外诊断产品,噗噗管用于便隐血筛查,幽幽管用于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产品。

在年中报中,常卫清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噗噗管实现营业收入万元,同比增长%;幽幽管一经上市便实现营业收入万元。三款产品的高增长主要原因是大家的观念在改变,越来越看重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中对高发癌症的风险防控,认识到癌症早筛产品的重要价值。

公司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3亿元(21年全年是2.61亿港币),较年同期的万元增长.7%,实现毛利润1.9亿元人民币,较年同期的万元增长.7%;毛利率从年上半年的56.2%攀升至82.0%。

就业务基本面而言,目前诺辉健康的产品均处于市场推广初期,且增长迅猛,在自助癌症检测领域基本没有竞争对手,且通过雪球高层的访谈可以看出,诺辉健康对于管线的开发是经过充分的市场论证的,目前还有宫证清(基于尿液的宫颈癌自筛查测试)、苷证清(肝癌早筛)两款产品开发期,预计市场化销售时间需要4-5年。

现在的问题是一家行业新兴,产品有竞争力、高毛利、高营收增长,但是利润亏损、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的公司适用于什么样的投资逻辑?预期会是什么样的投资体验?

首先,在毛利率为82.0%的情况下,为什么净利润会亏损?主要原因是公司的销售和行政费用开支巨大,年上半年收入才2.64亿港币,其中销售费用占了2.30亿港币,另外就是管理费用占了0.69亿。就销售费用而言,费用这么大也是基本合理的,因为新产品大家不知道,需要大量的推广。

在销售费用这一块,年的总薪酬是2.1亿港币(21年的销售费用3.32亿港币),雇员是名,大概人均工资是23万人民币一年的薪酬,另外有1.22亿是差旅、市场推广这些费用。

销售费用目前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的销售费用率从年的%到去年的%和今年的86%,也是在持续下降。但是也说明该产品并不是供不应求,而是需要去推广,去教育,去广而告之,这是亏损的根源。

而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教育消费者”的过程需要多长?这个教育的过程越长,公司越难迎来利润爆发式增长的拐点。从目前的情况看,公司还是使用传统的渠道(药店、医院、体检中心等)进行推广,而在流量平台(小红书、抖音、快手)上的推广还很少,文案和视频都很初级,如果推广模式不改变,纯靠地推的方式成本必然是居高不下,难以加入盈亏平衡点。

地推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接受度的问题,医院已经有成熟的检测体系,为什么要换到一个不熟悉的新的检测平台?医生不知道,患者也不知道,医生和患者都是被动的信息接受方,营销成本是很高的。

综上,公司的产品是好产品,营收增速也基本验证了这一点,目前还处于市场拓展的初期,营销费用偏高,且净利润还是亏损,虽然按照公司管理层估计,预计在年会达到盈亏平衡点,但是如果线下渠道的销售势能无法积累,线上营销无法补齐,那么可能长期陷入“EXAS.O”的长期增收,但是长期亏损的情况,那么公司市值的驱动主要就是靠市场资金对于改类型股票的追捧程度了,如果永远没有盈亏平衡,并且赢利爆发式增长的那一天,这公司对于股东来说其实就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一个营收高速增长,却持续亏损的公司的投资逻辑就是,要看盈亏平衡点何时来临,具不具备来临的条件?

对于诺辉健康(.HK),目前是76亿港币的市值,预计年的营收可以达到6亿左右,ps超过12倍,显得并不便宜。EXAS.O现在的ps也就3.29,已经赢利的GH.O的ps是13.3,对比财报,诺辉健康(.HK)在毛利、收入和净利润的转化率上都高于这两家同行业的美股公司,所以,理论上应该比GH.O还要有一些溢价,目前的估值反应了国际资本对该类型股票(高营收增长,连续扩大亏损)逃离,所以什么时候是底部也不好说,只能等待周期到来。

但是当周期反转时,按照EXAS.O的经验,再涨10倍也是没问题的,主要有故事讲,且故事还可以被高营收增速+高毛利率证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