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海泉
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春天来了!
年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于-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加速康复外科试点工作。
这是ERAS首次作为主角,出现在国家最高卫生行政机构的文件中。
ERAS是指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人康复。(《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及路径管理指南(版)》,下称《专家共识》)。
ERAS肇始于年,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提出,最早应用于结直肠外科。我国在年开始有相关研究报道。
目前,医院先行者开始ERAS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不俗成绩。医院(下称中山六院)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泌尿外科的非选择性ERAS实践
“中山六院泌尿外科的早交班与众不同,也是他们ERAS团队特色之所在。交班人员除了本科室的医师、护理人员之外,康复师、临床药师以及营养师均共同参与,一一汇报特殊患者病情。
诊疗组长提出自己组疑难病例的意见和困惑,两位主任再参与讨论以及最后做出定夺。康复师会带大家做10分钟的康复操,让大家带着放松的身体投入到一天紧张的工作当中。临床药师会把科室用药方面有疑问的病例提出来,从药学的专业角度向大家提供用药参考。
特别是护理人员,更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参与到ERAS工作中,几乎对病房中的每一个患者的情况都了如指掌,这是中山六院泌尿外科能开展非选择性MDT-ERAS的基石……”
到中山六院泌尿外科参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蔡奕川,在“泌尿科那点事儿”公号10月31日的文章里生动记录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据中山六院副院长姚麟介绍,医院泌尿外科从年7月开始探索ERAS,开展这项工医院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已达一定水平,可以为ERAS提供支撑;二是可以让患者得益,使其更快回归家庭和社会;三是可以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和医保的负担。
“技术的进步让手术出血量越来越少,肾上腺手术和肾癌根治术的出血量甚至可以控制在10ml以内,患者的损伤很小。”泌尿外科主任邱剑光表示,鉴于此,他们和护理团队开始推动让患者更早起床,从术后第二天开始;让患者更早进食,不用等到排气后。实践后发现效果很好。
早在年,邱剑光、王德娟、栗霞主任团队就在中山三院开展了ERAS工作。在泌尿外科、麻醉科和护理部的配合下,在近一年时间里做了多例不经选择(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术种、不分病种)的加速康复手术。主要做法包括术中目标补液、用中短效麻醉药和术后多模式镇痛。目标补液意思是不补太多也不补太少,控制在平衡状态;少用阿片类麻醉药,而是中短效麻醉药,可以保证患者术后较快苏醒;多模式镇痛保证患者术后不会感到明显的痛感,这样就可以起来走路、吃东西。
“多例中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而且患者的体验很好。”邱光剑表示。
在以前,患者住院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手术后也是如此。实施ERAS后,患者在住院前就有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告知其要戒烟,正确训练进行预康复,调整饮食保证营养。调整好后的患者就可以安排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均行加速康复管理。出院后,患者继续在临床和护理门诊做延续康复。整个流程下来,能促进患者更快地回归生活和工作。
药学部主任黎小妍介绍,目前有两位药师参与泌尿外科的ERAS工作,涵盖入院前、治疗过程和术后整个围术期。包括患者术前的药物评估,进行药物精减;治疗过程中进行气道、抗凝药物、营养以及血糖、血压的管理,对术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及随访,了解其用药依从性。此外,药师还会对所有医嘱进行审核。
黎小妍计划把上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