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必须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zjft/190121/6817179.html

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给23位科学家。23位获得“两弹一星”勋章的科学家,有的亲自到现场参与授勋,有的却永远无法到现场享受这一殊荣。23位科学家中,邓稼先的名字赫然在列,但是邓稼先却没有活到接受勋章的这天。早在年7月29日,邓稼先先生就已经病逝于北京。

邓稼先这个名字曾经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28年。直到年6月,邓稼先的名字才又一次出现在各大报纸的首要位置。《解放军日报》、《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纷纷开辟出大片版面,介绍这位功勋卓越的科学家。一位已经“消失”了28年的“两弹元勋”突然出现在知名报纸上,可能意味着核武器研究彻底解密,也可能意味着邓稼先的身体状况堪忧。此时的邓稼先已经病入膏肓。年7月29日,邓稼先病逝于北京。弥留之际,邓稼先对许鹿希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也选择你。”说完之后,邓稼先先生便与世长辞。

28年来,邓稼先“消失”于各大媒体、刊物的视野之中,开启了隐姓埋名的生活。邓稼先和许鹿希“分别”28年之后的相聚,竟然如此短暂。许鹿希迟迟不能接受邓稼先已经去世的事实。28年间,邓稼先和许鹿希聚少离多,每次回到北京也只是短暂相聚,有时候刚刚回到家,接到电话就又匆匆离去。28年间,邓稼先和他的同事们把自己的姓名和对祖国、人民的热爱,深埋在最荒凉、最偏僻的地方。

年10月16日15时,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大家才知道原来我国还有这样一群人存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后,我们拥有了大国重器,不再受别人的核讹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让所有中国人扬眉吐气,震惊了整个世界。

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了一颗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8月9日,又一颗原子弹爆炸在日本长崎。世界人民第一次见识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五次战役,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不止一次宣称使用核武器,多次对我国进行核讹诈。此后,美国又在不同的场合对我国进行核讹诈。我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必须拥有核武器,只有拥有核武器,才真正地将自己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

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毛泽东主席的声音响彻了整个中华大地,也响彻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正在美国留学的一批学子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之后,无不欢欣鼓舞,都恨不得马上回到祖国,为祖国效力,其中就包括26岁的邓稼先。除了邓稼先,还有钱学森、赵忠尧、罗时钧等人。

年8月,邓稼先在普渡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当时邓稼先只有26岁。一般情况下,硕士毕业的年龄大概是26岁,而邓稼先却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由于邓稼先的年龄只有26岁,而且又长着一张娃娃脸,人们称之为“娃娃博士”。相较于钱学森,邓稼先的回国相对平坦。美国方面曾经宣称“钱学森顶得上五个陆军师”,为了阻止钱学森回国,曾经跟踪、囚禁他。当时邓稼先还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娃娃博士,名声没有钱学森、赵忠尧那么大。拿到学位之后,邓稼先拒绝了恩师和同学的挽留,决定回到祖国。年8月29日,邓稼先辞别杨振宁之后,乘坐威尔森总统号回到祖国。威尔森总统号经过日本之时,曾经遭到美国宪兵搜查,他们扣押了赵忠尧、罗时钧、沈善炯等人。邓稼先则因为“年轻”,而躲过了一劫。

邓稼先和杨振宁是从小的好友,两个人相交半个世纪,都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年考入北京崇德中学,结识了杨振宁。年抗日战争爆发,邓稼先秘密参加了抗日聚会。年,邓稼先当众撕烂日本国旗,并且狠踩了几脚。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再一次成为杨振宁的学弟。年,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年,通过了研究生考试,赴美留学。邓稼先仅用了两年时间,便修满了学分,并且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年10月,邓稼先进入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年到年,邓稼先在彭桓武教授的领导下一直从事核理论研究,期间发表了多篇论文,开创了我国核研究的先河。年,邓稼先与许德珩的长女许鹿希结婚,并于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了邓稼先。钱三强对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钱三强询问邓稼先愿不愿意参加这项极为机密的工作。邓稼先从事核物理研究,自然知道“大炮仗”是什么。

邓稼先知道一旦从事原子弹研究可能要隐姓埋名,可以从此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之中。年,邓稼先的好友已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如果邓稼先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他的成绩可能不会低于杨振宁,即使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各种大奖也能拿到手软。从事核武器研究,不仅无法获得各种大奖,还要隐姓埋名,消失于茫茫人海之中。但是,邓稼先决定放弃一切,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邓稼先回到家后,对妻子许鹿希说,自己要调动工作。许鹿希问什么工作,邓稼先说不能说。许鹿希又说,给我一个地址或者信箱。邓稼先说,此后通讯也比较困难,而且不能照顾家庭和孩子。邓稼先又严肃地对许鹿希说,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了它死也值得。当时,邓稼先的两个孩子还比较年幼。许鹿希知道丈夫一定是有重大任务,而且需要保密,所以也没有多问,她坚决支持邓稼先的决定。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便消失于人们视野之中,从此出现于茫茫戈壁之中。

邓稼先“调动工作”之后,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邓稼先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学院等大学挑选一批年轻大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从事原子弹研究。这批大学生后来被称为邓稼先麾下的“二十八星宿”。邓稼先从事原子弹研究之时,也不过34岁,他麾下的“二十八星宿”也不过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年,邓稼先带着二十八星宿,在北京郊区一块农田里,开始了原子弹研究。邓稼先、李觉等人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开启了中国的原子弹研究。起初,苏联给予了我国一些帮助。年6月,苏联撕毁了所有协议,而且撤走所有原子弹研究专家。

苏联专家撤走之后,中共中央决定自己研究核武器,不仅要研制出原子弹、氢弹,还要研究导弹和人造卫星。为了独立研制核武器,中央集中了一切力量,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陈能宽等人也都投身于原子弹研究。年12月,原子弹研究团体分为数学组状态方程和力学组、中子物理组、计算组等多个小组。邓稼先身先士卒,研究各种计算材料。经过研究,邓稼先推翻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解决了原子弹实验成败的关键性问题。理论方面邓稼先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研究,为原子弹研究奠定了基础。实践方面,邓稼先亲自主持了高温高压下物质状态的研究,创造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外推法”。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方案正式诞生。

早在年,我国在广西一带发现了铀矿。年,解决了原子弹的原料问题,云南地区的铀矿足以制造两颗原子弹。年,西北核工业联合企业破土动工,并选定罗布泊作为核试验基地。同年,我国的原子反应堆和静电加速器也在北京建成。各界的努力之下,年原子弹研究的前期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同年二机部向中央打了个报告——《关于自力更生建造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报告中争取在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邓稼先的原子弹研究理论方案,为原子弹爆炸奠定了基础。年2月,邓稼先指导了核试验爆炸模拟实验。当时原子弹还没有正式爆炸,邓稼先和于敏接到聂荣臻的命令,同时进行氢弹研究设计任务。

年,第一颗原子弹组装完成,于8月份运到了罗布泊试验场。邓稼先在第一颗原子弹研究设计方案和试爆方案上签字。年10月14日原子弹被吊上了试验塔,16日上午张蕴钰和李觉将军,将XY小球装进了原子弹弹体。年10月16日14时59分40秒,张爱萍将军发出最后指令,15时原子弹准时爆炸,一朵蘑菇型聚云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第一颗原子弹爆发之前,邓稼先在青海、新疆罗布泊上,忍受住西部地区的严寒酷暑,进行核试验。原子弹研究试验场各种大小问题层出不穷,邓稼先总是身先士卒,事事必躬。当时的条件比较艰苦,只能使用算盘计算非常复杂的数据。为了计算数据,邓稼先等人实行三班倒,分批计算数据。有时候算一遍数据需要耗时一个多月,他们将数据算了9次,耗时一年多。一年时间内,通宵工作成为“常规操作”。邓稼先作为项目的总负责人,更是经常通宵工作,有时候正讲着课都能在椅子上睡着。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原子弹研究所也出现了粮食短缺的问题。邓稼先克服了饥饿、浮肿等困难,交出了一副满意的答卷。

原子弹试验场的各个细节,邓稼先都仔细检查。为了保证第一颗原子弹正常爆炸,邓稼先领导指挥了15次核试验爆炸。原子弹爆炸前,邓稼先多次检查设备,以求万无一失。原子弹正式爆发之后,全国人民都陷入了一片狂欢。邓稼先自然也欣喜若狂,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原子弹爆炸之后,邓稼先率领研究人员迅速进入核爆试验场采取样本,用来证实核爆效果。经过邓稼先等人的研究,确定爆炸为核爆炸而不是一般爆炸,也就意味着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之前,邓稼先又接受了研究氢弹的任务。原子弹研制成功之后,邓稼先和于敏又一起研究氢弹。氢弹和原子弹的爆炸原理不一样,原子弹爆炸是核裂变原理,氢弹则是核聚变原理。氢弹的威力更大,研制难度也更大。从原子弹爆发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3个月,苏联用了4年3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由此可见氢弹研究难度之大。邓稼先和于敏精诚合作。于敏率领团队,在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发现了原子弹点燃氢弹的原理。

于敏马上打电话给邓稼先,使用暗语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邓稼先和于敏两人开始就氢弹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两个人再一次使用倒班制,困了就在凳子上睡一会,累了就在计算机房歇一会。最终邓稼先和于敏突破了关键数据计算,取得了氢弹研究的关键数据。只用了一年时间,邓稼先和于敏就拿出了氢弹的研究设计方案,称之为邓于方案。邓于方案突破之后,氢弹也就是呼之欲出。年5月9日,邓稼先和于敏又进行一次热核材料的核试验;12月28日,又一次进行了氢弹原理实验。年6月17日7时,进行氢弹实验,飞行员将氢弹投掷到预定区域,又一朵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爆炸当量为万吨TNT。

文革期间,邓稼先所在的九院,也遭到了造反派的攻击。邓稼先、于敏等人都遭到了批斗。邓稼先身处险境,为了不使我国核事业受到损失,他没有说一句违心话,没有把核武器研究成果披露一丝一毫。面对造反派,邓稼先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最终说服两队队员继续工作。年,邓稼先担任九院副院长,开始了第二代核武器研究。年,邓稼先任九院院长。年,邓稼先进行了一次核武器航投实验。这一次航投实验也彻底改变了邓稼先的人生。

核武器实验时,航投核武器并没有爆炸,而是直接摔倒了地上。邓稼先自然知道破裂的核武器,拥有极强的辐射性,也知道其中的危险程度。邓稼先为了将危险降到最低,决定亲自“捡回”摔裂的核弹。大家都知道碎裂核武器的危险,劝阻邓稼先不要前往。但是邓稼先还是决定检查核弹,而且决定一个人前往。邓稼先登上了吉普车,亲自前往现场寻找核弹碎片。经过寻找、调查,邓稼先发现了核弹没有成功爆炸的原因是降落伞没有打开,他也知道自己有可能受到了核辐射。

邓稼先“抱回”碎核弹之后,自言自语地说:“你知道钚进入人体最容易被什么吸收吗?”邓稼先回答说:“骨髓”。邓稼先又说:“钚进入身体后半衰期是多久吗”?邓稼先又答道:“年”。由此可见,邓稼先知道核辐射的危害性,也知道自己这些核辐射无法衰退。不光邓稼先知道自己的情况不妙,许鹿希也知道邓稼先情况不妙。身为医学教授的许鹿希知道邓稼先“抱”了碎裂的核弹之后,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邓稼先的小便中有放射性物质,内脏和骨髓也有放射性物质。邓稼先只对许鹿希说小便中有放射性物质,并没有说放射性物质已经深入骨髓。

邓稼先在北京短暂呆几天之后,又回到了核试验基地,继续从事第二代核武器研究。邓稼先回到核试验基地之后,带病坚持工作。虽然邓稼先已经病入膏肓,但还是出现在最关键、最危险的第一线,许多事情都是亲历亲为,坚持完成最困难的工作。铀球加工的危险时刻,邓稼先都站在操作人员身边。邓稼先还坚持亲自安装雷管等,首次以院长的身份命令周围人不得阻止自己。邓稼先意味深长地告诉周围人说:“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终于在年,中国第二代核武器成功爆炸,意味着中国的核武器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顶级水平。此时邓稼先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年邓稼先的癌细胞已经全面扩散,只能回到北京接受手术。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切除手术;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即使是手术期间,邓稼先也没有停止工作。邓稼先和于敏联名向中央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在这份建议中,邓稼先认为世界核大国的理论水平已经接近达到极限,基本上可以达到计算机模拟实验的程度,不再需要更多的核试验。因此,可以通过限制别人的实验,维持自己的核大国地位。如果其他核大国这么做,对于核武器发展处于关键阶段的中国,将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邓稼先还在建议书中涉及了“星球大战”、“激光”、“电磁轨道”等高科技领域。

邓稼先的这份建议书,使得中国的核武器技术,继续领先了十年,并且在全面禁止核武器之前,使得我国的核技术达到了实验室的模拟水平。

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但是此时已经无力回天,止痛针由一天一针到每个小时一针,最后全身积溶性出血。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邓稼先在去世之前,还叮嘱周边人“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杨振宁先生在《邓稼先》一文最后一段——《永恒的骄傲》中如此写道: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