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创造

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文明的伟大贡献

六朝青瓷

青瓷是一种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其色调主要是胎釉中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色调会呈现黄色或黄褐色。东汉已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器,随后的魏晋六朝是中国青瓷烧制蓬勃发展的时期。

六朝青瓷产地幅员辽阔,包含江、浙、闽、赣等省,造型也是丰富多彩。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冥器、日用器、陈设器等。日用器有盘口壶、钵、四系罐、唾盂以及各式盘、碗之类。

由于满釉入窑烧制,釉的熔融会使器皿粘在窑里难以取出,因此大部分器皿底部是不施釉的。同时,古人为使底部挂满釉,发明了支钉烧制,即用支钉撑住器物的底部入窑烧制,出窑后将粘着釉的支钉敲落即可,因此底部满釉的器皿通常会有支钉痕迹。

六朝青瓷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上承汉代瓷器创造的成就,下为隋唐青釉瓷器鼎盛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四系盘口青瓷壶

盘口壶,学名又称为罂。盘口壶是魏晋至唐代流行的一种盛具,贮水或贮酒用。该件器物器形较浑圆,灰白色瓷胎,轮制。盘口,尖唇,口微敞,束颈,溜肩较广,斜曲腹,平底,肩饰四对称横桥形系。施豆青釉,外施釉不及底。口径9.9、底径9、高22.8厘米。

四系青瓷罐

灰白色瓷胎,轮制。平口微敛,圆唇,溜肩,斜腹微曲,平底。颈部饰两道凹弦纹,肩附四个横桥形系。施豆青釉,外施釉不及底。口径11.4、底径12.2、高20.5厘米。

青瓷唾盂

唾盂又称唾壶,是古代的一种卫生洁具。此件青瓷唾盂为盘口,尖唇,颈粗短,腹部圆鼓较扁矮,圈足外撇。胎色灰白,胎质细腻,器内外均施青釉,釉色纯正,透明光亮,釉与胎结合紧密,击之有清脆声。口径7、腹径12.8、高8.5厘米。

四系青瓷盖罐

灰白色瓷胎,轮制。罐体瘦长。圆台形盖,盖顶微凹,桥形系。盖壁斜,微内凹,子榫。罐为直口,圆唇,矮立领,溜肩,斜腹微曲,平底,肩饰对称四横桥形系。外施豆青釉不及底。口径8.3、底径8.7、高17.4厘米。

青瓷碗

灰白色瓷胎,轮制。敞口,圆唇,曲腹弧形下收,饼足底。器内外均满施青釉,釉色纯正,透明光亮。口径15.8、底径7.2、高7.4厘米。

青瓷碗

灰白色瓷胎,轮制。直口,圆唇,曲腹较深,假圈足底,内底有较多支钉痕迹。内外满施青绿釉。口径15.1、底径9.2、高6.6厘米。

青瓷钵

灰白色瓷胎,轮制。侈口,圆唇,斜腹较浅,平底,底有削痕。内底有较多的支钉痕迹,内满施青绿釉,外施釉不及底。口径17.6、底径11.6、高5.7厘米。

青瓷盘

灰白色瓷胎,轮制。敞口,尖唇,斜腹,平底,浅盘。内底有三个支钉痕迹。内外满施青绿釉。口径13.7、底径12.5、高1.8厘米。

青瓷杯

灰白色瓷胎,轮制。直口,尖唇,腹部较深,腹微鼓,弧形下收,饼足底较大。内外满施青绿色釉。口径8.4、底径4.5、高4.7厘米。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识别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