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年4月12日下午,医院内窥镜室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直肠肿物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手术,翻开了我院内窥镜治疗的新篇章。
该患为男性,60岁,以“体重下降伴消瘦2个月”为主诉入院,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样肿物,经超声内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粘膜层至粘膜肌层低回声肿物”,切面大小约18X3.6mm,为ESD适应症。陈凌主任及肖静主任带领科室医生反复讨论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多次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完善术前检查,在柳青峰副院长的大力支持下,内窥镜室迅速完善术前仪器调配及药品器械准备,邀请中国医院第一消化内镜科赵志峰主任指导操作,在麻醉科通力配合下手术顺利进行,仅仅通过40分钟就将病变完整剥离切除,术后创面整洁无出血,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迅速苏醒,安返病房,目前正处于术后恢复治疗中,预期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完全没有影响,患者及家属对治疗结果非常满意。
★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其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病变所在粘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直径>2cm的粘膜病变,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胃肠道早癌,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等。ESD切除可以达到外科同样的治疗效果,有数据表明,结直肠早癌ESD治疗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82.8%和75.5%。ESD治疗有着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势,相对于外科手术,ESD手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近年来,内窥镜室通过引进新技术新仪器、科室成员进修、与外院专家合作、院内多科室联合诊疗等方式,先后开展了EMR、ESD、ERCP、PEG、介入治疗、磁控胶囊内镜检查等多项微创或无创检查治疗,检查治疗人次及患者口碑逐年升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未来,内窥镜室将着手开展更高级别手术,进一步提高金秋消化内窥镜医疗技术服务水平。
供稿者及图片提供者:
消化内科 宫大为
校对:消化内科 陈凌
编辑整理:史爽桑可心何畅弓艺霏李彩飞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