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曾为抗癌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演唱过主题曲的歌手赵英俊因病去世,他在生前写下的遗书中表示,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还是输给了癌症。

据制片人、导演吴志硕透露,赵英俊的死因,是常年熬夜引发的肝癌,并劝大家“按时睡觉,别熬夜了”。

熬夜虽然可以引起免疫力降低,但是引起肝癌最大的危险因素却是肝炎病毒感染(乙肝、丙肝),长年大量酗酒,长期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等等。

今天,是世界癌症日。来自世卫组织的数据显示,年,全球确诊的癌症患者数量达到万,而死于癌症的人数增加到万。

年各国癌症新发病例数

而国内数据更是令人心惊:中国恶性肿瘤每年发病约.9万人,平均每分钟,约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4人因恶性肿瘤发病死亡。

为什么癌症病人突然这么多了?人类有希望攻克癌症这一医学难关吗?今天,让我们走进癌症这一话题。

本文节选自《薄世宁医学讲义》

部分内容有删改

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癌症,这是为什么?

看到这个问题,你可能会说,这是因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工作压力大以及生活方式不健康等。

不可否认,这些确实是癌症的危险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美国杜克大学的李治中博士说过:

如果按照癌症发病率来排序的话,那么全世界癌症发病率高的国家都是环境非常好的欧美国家,中国连前几十名都挤不进去。

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博士在《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常见的32种癌症的基因突变——癌症发病的最底层原因,进行了风险因素的分析。

从正常细胞基因突变到癌细胞的转移

结果发现,在引起癌症基因突变的因素中,66%是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而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加在一起只占34%。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没有癌症家族病史、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不泡酒吧、不吃有安全问题的食物、不生气……就算做到了医生交待的一切,我们仍然有可能患上癌症。

因为,引起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是染色体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错误。

比如,在引起骨癌的基因突变的因素中,随机错误占99.5%,遗传占0.5%,环境因素与它完全无关。

还有甲状腺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脑部肿瘤、前列腺癌、睾丸癌……在引起这些癌症的基因突变的因素中,随机错误都占到了95%以上。

细胞的每一次分裂,都会带来基因突变;而每次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在关键位点变成癌基因。

全球主要新发癌症类型、人数及占比

年龄越大,细胞分裂的次数越多,癌症发生的风险也就越高。40岁以上的人患癌症的风险呈指数级增长。如果人的寿命达到85岁,累计患癌风险高达36%。

年,《科学》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指出:

人到了中年,食管的上皮细胞的形态尽管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和正常细胞一模一样。但是通过基因分析发现,这些看似正常的细胞,已经有一半以上发生了与癌症相关的基因突变。

再回到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些年,癌症患者的数量突然增加了?

主要原因并不是那些外因,而是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医疗条件好了,人的寿命延长了。发达国家人均寿命更长,癌症的发病率就更高。

癌症的生成:同归于尽的疯狂跑车

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相信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为什么癌症难以攻克?

在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癌症的生成机制。

“疯狂的跑车”或许是对癌细胞最为贴切的比喻。癌细胞不循常理、没有规律、不听指挥,就像疯了一样;而且它还像跑车一样,跑得快、油耗大,一旦出事,带来的损害巨大。

癌细胞的产生也像跑车的制造和生产过程一样。

制造跑车需要设计图纸和一定量的订单,图纸决定跑车的生产工艺,订单决定制造跑车的数量。

但是,癌细胞这辆“疯狂的跑车”一开始的设计图纸(细胞的基因)就错了,关键位点的突变就可以让一段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变成癌基因。

正如按照错误的设计图纸不能生产出好跑车一样,由癌基因指导分裂出的细胞也不可能是正常细胞,而是癌细胞。

正常细胞生长、分裂需要“生长信号”,同时还需要“抑制信号”防止其过度分裂和生长。

而癌细胞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生长信号多,而且对抑制信号不敏感。这就像是跑车的生产车间不仅自己伪造了订单,还对调度员发出的停工信号置若罔闻。

然后,这辆不合格的跑车上路了。对于细胞来说,血管就是加油站。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和它最近的毛细血管的距离不能超过0.1毫米。距离过远,血管就无法给细胞输送营养,这就相当于跑车没了油。

但是癌细胞特别灵活,它会使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增多,抑制血管形成的信号减少。这样就能够持续地形成新生血管,从而源源不断地给癌细胞生成的肿瘤组织供血。

这就好比,“癌症跑车”上路会自带移动的加油枪,随时供应燃料,保证自己能疯狂奔跑。

所以在临床上,多数恶性肿瘤通常血流信号丰富,医生甚至利用这个特点区分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

不仅如此,这辆跑车还会狡猾地篡改里程。

理论上每辆跑车跑完一定的里程,就该报废了,就像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一样。染色体的末端都有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部分。

正常细胞分裂50次左右,端粒就消耗光了。没有了端粒,细胞会因无法分裂而亡,这就相当于跑车跑到一定里程而报废。

但是癌细胞不同,它含有一种酶,可以不断补充端粒的长度,保证癌细胞无限次分裂。这就相当于“癌症跑车”不断地篡改里程,巧妙地避免了报废。

目前,癌症仍然是医学界一个棘手的难题,不过随着对其了解的不断深入,相信我们离攻克癌症会越来越近。

对待癌症的三条建议

面对癌症,《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的作者——北医三院的薄世宁医生给出了如下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消除致癌因素,改变生活方式。

尽管随机错误是引发癌症的主要原因,我们无法预防,但基因突变只是癌症发病的一个环节。即使基因突变,人们也未必患上癌症,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

所以,保护免疫系统,减少慢性感染,我们仍然可以预防大约40%的癌症。

降低患癌风险的科学建议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避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HP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这些可能导致癌症的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如果已经感染了,务必进行治疗或者定期复查。

其次,戒烟限酒,减肥,多运动,多吃全谷物食品、蔬菜、水果、豆类,少吃糖,少吃红肉(如猪肉、牛肉、羊肉),让你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

第二条建议:定期进行疾病筛查。

早发现、早治疗,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癌症,但随着年龄增大,在没有癌症症状的时候,可能多数人体内会产生癌症之前的病变。发现这些早期问题,及时治疗,就可以避免它们进一步发展成恶性的癌症。

就拿美国的防癌做法来说,—年,美国的结直肠癌的死亡率下降53%。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推广结肠镜早期筛查,切除腺瘤性息肉。

第三条建议:既然我们越来越长寿,那就接纳癌症,与它共存。

癌细胞就像是“坏车”。现实社会中不可能没有坏车,我们能做的是把坏车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保证社会的和谐有序。

即便不幸得了癌症,我们也要学会与它共存。赶尽杀绝不可能,只要把它控制在安全数量下,我们照样可以健康生存。

医学发展到今天,很多类型的癌症病人在经过积极治疗后,能够有效地延长生存期,这些类型的癌症正在逐步成为一种“慢性病”。

所以,癌症并不等于死亡,这是我们应该建立起来的一个科学认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