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本质上是一种消耗病,非常容易给患者带来营养不良问题。据中国营养学会肿瘤营养管理分会牵头发布的《中国肿瘤患者营养膳食白皮书(-)》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达到58%。
当营养不良到达一定程度,患者就会出现可怕的“恶病质”并发症。此时,癌症患者很可能会出现体重大幅下降、骨骼肌消耗增加、严重的虚弱疲倦、抗癌治疗无效、器官衰竭等问题,大幅增加死亡风险。
据新华网介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对名各类癌症患者饮食和生存状况进行了平均17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饮食营养丰富的人,死于癌症的风险要比营养不良者低65%。
既然充足的营养摄入如此重要,那么显然,良好的营养支持,属于不亚于规范治疗的重要抗癌手段。
那么癌症患者,该如何更好地通过饮食维持营养充足呢?
一、避开谣言
长期以来,患者之间又或者是坊间传言中,流传着很多关于癌症饮食的谣言。其中,对患者危害极大的,主要有两类。
其一是吃得好就是在喂养癌细胞,会让肿瘤长得更快。这个谣言尤为可恶,一些患者,会刻意选择多吃果蔬等素食,终日清粥小菜,而不敢吃或极少吃肉蛋奶等营养丰富的食物,希望借此“饿死癌细胞”。
然而他们并不了解,即便只吃素食,癌细胞都能凭借自己远超普通细胞的营养掠夺能力,苟活下来。
而这毫无疑问会让患者免疫力和器官正常功能持续下降,无论是对抗感染还是耐受规范治疗,又或是身体自我修复,都非常不利。
第二类危害大的谣言,与“发物”相关。如果你曾在很多癌症患者社群中待过,会惊讶的发现,“发物”这个概念就像一个大麻袋,不管什么食物,都能往里装。几乎每个患者口中的“发物”,都不会和另一位患者完全相同。于是:
鸡蛋是发物,大公鸡是发物,大鹅也是发物;
牛肉是发物,羊肉是发物,海鲜也是发物;
韭菜是发物,豆芽是发物,香菇也是发物…
如果患者听到别人提一个“发物”忌口一个,那么过不了多久,恐怕也没什么食物能吃了。然而,截至目前为止,任何关于“发物”明确诱导癌症复发、进展的研究,还未曾得到任何证据证实。但因为营养支持欠缺导致患者死亡风险增加的研究,却并不少。
二、遵循饮食原则
上文提到,没有证据证实某类食物会影响癌症的复发、进展,那么有没有什么“超级食物”,被明确证实可以阻碍癌症的进展呢?很遗憾,也没有。
时至今日,人类对癌症的研究依然较为有限。目前我们能够了解的,只有某些明确或可能增加健康人患癌风险的致癌性食物或饮食方式。(比如中式咸鱼、高温饮食)。
虽然如此,但遵循某些基本的饮食原则,对癌症患者来说还是很有帮助的。
1、均衡、多样化原则
均衡、多样化的饮食,无论是对健康人还是癌症患者,都非常有必要。
癌症患者需要的营养素,包括充足的优质蛋白、适量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还有各类微量元素。因此,无论是谷物、肉蛋奶还是新鲜果蔬,都是必要吃的。
单一食物中不可能包含所有营养素,因此多样化的饮食选择十分必要。建议患者家属能够多费心,让餐桌上的食材种类更加繁多一些,让每种营养素都能覆盖到。或者也可以选择食用肿瘤全营养配方的速全素,作为营养补充,为癌症病人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当然,患者也切忌因为传说某种“超级食物”可以抗癌,而总去吃这种食物(比如天天只吃大量香菇、西蓝花)。这不仅折磨患者的胃口,同时也会挤压患者摄入其他营养的机会。
2、少加工原则
这里的少加工,并不是指要患者去生吃各种食物,而是要远离生活中的加工食品。
什么叫加工食品?比如超市的薯片、泡椒凤爪、火腿肠、罐头等等,都属于加工食品。
这类食品为了口味,往往会有高盐高糖高盐高油等问题,虽然好吃,但里面加入了很多调料或者添加剂。因此,少吃加工食品,尽可能直接买来新鲜食材在家烹饪才是更优选择。
3、灵活调整饮食方案
癌症患者的患病或个人身体情况各不相同,且病情或治疗手段也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饮食也应当随着患者所处的治疗阶段、癌症的种类、个人嗅觉/味觉/消化能力变化而灵活调整。
比如在手术期,患者饮食应当清淡易消化。一些特定癌症(比如胃癌、结直肠癌)手术后一段时间,还需要控制饮食种类,帮助更好地恢复。
比如放化疗阶段,患者饮食只有一个原则,尽可能维持热量摄入。此阶段患者往往食欲不振,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再苛求饮食的健康性,则患者可能连起码的热量都摄入不足。
比如晚期、消化能力大幅衰退的患者,需要的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食物可以考虑半流质为主,如果无法顺利通过饮食摄取营养,还可以考虑适当使用一些医生认可的膳食补充剂,如速全素,是一种癌症病人术后、放化疗后补充营养用的全面营养补充品,不含蔗糖,糖尿病人也能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