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患者李女士身体一向不错,每年都会定期体检,身体的各项指标也一切正常。

今年三月份,医院体检,和以前不一样的是,今年她的体检项目多了一项肠镜检查,因为李女士知道做胃肠镜检查很难受,她感觉身体挺好就犹豫着不想做,自己一直纠结到底有没有做肠镜检查的必要?

于是,医院的消化科门诊,希望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告诉李女士,肠镜检查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体内肠黏膜的细微变化,还可以发现肠息肉,如果息肉较小,可以在肠镜下即刻清除,肠息肉属于场内的一种病变,长期存在不排除发展成肠癌的可能性。

因此,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每年都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了解自己肠内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肠息肉的存在,防患于未然。

李女士听了医生的讲解后,才了解到肠胃检查的重要性,于是下定决心来做肠镜体检。

生活中相信有很多人像李女士一样对肠镜检查不太了解,也疑惑肠息肉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疾病?肠道里为什么会长息肉呢?今天医生就通过这篇文章来和大家讲解一下。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遗传因素

其实在人类的延续中有很多遗传相关的因素,比如样貌性格和身体特征等等都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当然身体疾病也是会遗传的,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患上了某种特殊的身体疾病,那么子女患相关病症的概率比普通人也要高出很多,因此体检过程中如果被告知存在肠息肉,也许跟遗传有很大的联系,请你别不当回事。

饮食因素

大部分人的肠息肉是不注意饮食所导致,肠道内的胆酸和细菌发生作用形成息肉。

在生活中经常吃辛辣刺激或油炸类食物,就容易损伤肠道,使大量有害物质囤积在肠道内,无法及时排出,引发肠道病变。

炎症刺激

如果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就容易引起肠粘膜息肉,这是由于肠粘膜炎症充血水肿,溃疡面愈合之后,疤痕逐渐萎缩形成的息肉,如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就容易导致腺体阻塞黏膜潴留,出现恶性病变。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如果长期存在便秘或者肠道当中存在异物的话,随着异物的不断蠕动增长,就会导致肠粘膜上皮受到刺激,从而引起直肠粘膜损伤,导致细胞出现异常增生,甚至形成息肉。

这种情况引发的肠道病变,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日常还要养成好习惯,才有助于保护肠道的健康。

肠道长了息肉,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1、便血

当肠道内部出现肠息肉的情况时,往往也会出现明显的便血现象,这也是肠道粘膜受损的表现,所以在平时经常出现这医院,避免病情的加重,从而发展为肠癌,危害个人的健康。

2、腹痛

早期的肠道息肉并不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明显的不适感,但是如果在中晚期肠道当中的细胞组织已经发生了癌变问题,就会容易导致肠道粘膜受损,诱发腹痛问题出现。

3、排便习惯改变

多见于结肠远端和直肠体积较大的息肉,表现为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体积较大的绒毛状息肉可出现大量黏液便,严重时可出现大量腹泻,丢失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引起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

4、全身症状

肠道息肉若不及时治疗,可转化为慢性疾病,进而引起其他的症状,如长期腹泻,黏液便血,以及发热、贫血、消瘦等全身表现。

肠镜检查很重要,那么这个检查到底痛不痛苦呢?

肠镜检查分为普通肠镜检查和无痛肠镜检查。

普通肠镜检查

做肠镜是从肛门进镜,通过直肠、降结肠、横结肠以及升结肠,最终到达回盲部甚至回肠末端,可以看到整个镜子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沿着肠腔的方向循腔进镜。

在每个弯曲部,比如直乙交界处、结肠的肝区、脾区,进境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就会有明显的腹部不适感,有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腹痛。

无痛肠镜

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无痛技术,使病人可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无痛苦感、无不适感,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病人的耐受性。

专业的医生操作,整个肠镜检查过程只需3到5分钟,检查和治疗后病人一般只需要短时间感觉身体没有异常即可回家。

普通肠镜检查会有一定的腹痛、腹胀的表现,无痛肠镜是几乎感觉不到疼痛,所以建议大家做肠镜检查时选择无痛肠镜检查。

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预防肠息肉,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各种肠道疾病。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慢性便秘。

3、调整饮食习惯,少吃红肉和高脂肪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吃粗粮、注重补充钙、镁和维生素,保证营养的全面和均衡。

4、体重超重的人群应该积极控制体重。

5、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少喝酒、戒烟、少熬夜、避免久坐、坚持适当运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