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微创治疗现场。
红网时刻12月30日讯(通讯员石晓玲)37岁的张女士因上腹胀2个医院(医院)就诊,消化内科医生石晓玲为其完善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一个大小约6毫米息肉样隆起病变,病理结果显示印戒细胞癌。
这一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病情尚处于早期。石晓玲表示,如果此次没有被发现,有可能几个月后会因肿瘤细胞扩散而错失手术机会。目前,张女士已接受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胃印戒细胞癌,为早期改变,病灶局限在黏膜层,胃壁外层没有被侵犯,也没有发生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术后恢复良好。
为表达感激之情,张女士特意为石晓玲送来了鲜花和锦旗。“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了一个生命,也拯救了一个家庭。”石晓玲非常感慨。
印戒细胞癌,号称“胃癌之王”,是根据其在显微镜下癌细胞的形态而得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癌细胞由于含有大量黏液、胞质丰富、细胞核被挤压至胞质一侧,其形态呈“钻戒”样。印戒细胞癌是一类恶性程度极高、侵袭力极强的恶性肿瘤,发展迅速,多为进展期。早期印戒细胞可能只会给内镜医生一次机会。如果没被发现,很快会变成进展期,甚至“皮革胃”、腹腔广泛转移,预后很差。
在我国发病率高的前六种癌症中,消化道肿瘤依次是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90%的早期消化道肿瘤是没有症状的,“它”不声不响,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对于早期的消化道肿瘤,可以施行内镜下微创治疗并且治愈。消化道早癌的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达90%以上。由此可见,消化道肿瘤的治愈率和存活率,与早期发现密切相关。因此,万万不要以“我好得很,干嘛要做胃镜?”“我还这么年轻,为什么要做胃镜检查!”这样的借口而拒绝内镜检查。
建议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高危因素的患者尽早行胃镜早癌筛查:胃癌高发地区人群;Hp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癌前病变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胃癌风险因素。